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数字生活化”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过分追求“生活味”,使我们的课堂多了几分热闹失缺了数学的本质,变得不像数学课了;过分追求“数学味”,又使得我们的课堂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变得枯燥与沉闷了。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看看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3.
肖君 《江西教育》2009,(7):55-56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有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把“儿童”当儿童、把“生活”当生活、把“数学”当数学、把“文化”当文化,让数学课堂具有原汁原味的童趣味、生活味、数学味、人文味。  相似文献   

4.
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怎样的数学课堂才富有“数学味”。我想,充满“数学味”的课堂应该是既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富有“数学味”的课堂也是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索过程、思考过程和反思过程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尝试。然而在充满生活化的课堂中,我们也不可忽视数学课堂的严密性与思维性,不能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来冲淡“数学味”,应努力寻找“生活化”与“数学味”之间的平衡点,让“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生活化”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纵观当下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味”越来越浓,而“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即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本味”回归到我们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生活化的同日寸提升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的同时更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数学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可以说,数学课堂是“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之初,一些热闹的而又走样的数学课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也就是有些数学课堂上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显得有点淡,虽然新课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智趣数学”的内核应该是数学味,而其外表应当是“趣味”。在小学“智趣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课堂异化现象,诸如简单化、复杂化、机械化等。真正意义上的“智趣数学”应当是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智趣数学”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实践”、立足于“未来”。“智趣数学”要始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味、醇美的数学味、醇厚的文化味。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数学教学走入了“生活味”过浓,“数学味”缺失的误区中。“生活味”过浓直接导致了学生陷身生活中无力自拔,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弱化。过于“生活味”成了当前数学课堂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标教学的推广过程中,一些课堂出现了偏重“生活味”,忽视“数学味”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呢?根据当下有关“数学味”的不同看法,阐述了一些对“数学味”的认识:解决问题时过程的逻辑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本质是一种客观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如今,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深入教师心中,数学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红火的“生活化”景象。但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景象背后的一些不良因素:如“生活味”浓得有时甚至超过了“数学味”:将数学作为单纯的生活叠加,致使数学教学走入了极端“生活化”的误区: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安排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肤浅地认为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面对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任由学生凭借其生活经验。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忽略了要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只关注其现实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一般可分成“揭示课题”“自学交流”“拓展提高”三个模块,其基本内涵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讲多练,拓展提高”。这三个模块是相互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好自学交流,教师才能“以学定教”;只有拓展提高,才能达到课堂高效,才能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提高。现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6页《认识圆》的课例谈谈本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及要领。  相似文献   

16.
“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师应努力使“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笔者以为,造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目标膨胀,数学课堂承载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让数学课充满“生活味”,让“生活味”弥漫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了我们的共同的追求。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如何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生活数学.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在“生活数学”的理论支撑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生活同课堂练习有机统一,在课堂练习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将枯燥的练习同生活结合,变机械的重复为快乐的接受,让练习蕴涵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19.
困惑:情境?生活? 当数学情境因课堂上泛滥使用而成为“伪情境”的时候。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才是有效的?怎样的生活情境才是有数学味的?  相似文献   

20.
潘学容 《辅导员》2009,(11):27-27
身为数学教师,你我都知道,若能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那么学生将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到数学的乐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但是,“生活味”,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