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场域中师生关系受到教师和学生各自个体文化的影响。教师的文化归属和教师的文化经验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所用的语言、学生的行为方式、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学生个体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三方面因素。分析影响师生关系的个体文化是为了在充分认识教师和学生个体文化对师生关系的作用力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夏天 《教育与职业》2008,(14):181-183
翻译教学中的文化项翻译问题与文化解释关系密切。文章首先对文化解释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然后对翻译教学中对文化解释的具体方法运用译例和图表形式进行了说明,目的是为了让翻译教师理解文化解释概念,教授学生有效运用文化解释的具体方法进行文化项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秀莲 《教育研究》2006,27(12):79-83,96
以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其实质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态势,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同时进行,并均有突破性进展。文化与人性的关系、人格结构的普遍性、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由于身心特点容易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进行接受并模仿。因而当非主流文化成为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此外,思想品德课着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校正学生的不良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作为社会个体的学生在课前不是一无所获,这些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既...  相似文献   

5.
文化资本是解释教育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概念工具。在过去几十年中,相关研究越发重视文化资本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凸显本土文化带来的教育优势。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如何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高考成绩、进入顶尖大学学习的概率、大学专业选择、幸福感和自尊感。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并促进个体展现出更高的自尊感和幸福感。尤其在高考成绩提升方面,古典文学名著的作用是其他文化产品所不能替代的。但是,通过古典文学名著所达成的高考成绩提升却不足以帮助个体进入顶尖大学。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在理工科高校影响力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不高,这种情况值得深思。研究发现,传统文化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和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疏远有直接关系。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进行创造性的解释,使传统文化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在促进学生刻苦求学、努力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图景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文化形态并行不悖,其中,后现代文化因其对于人类自身的欲望与有限性的宽容以及坦然的态度,对青年学生们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积极的意义上,后现代文化的这种姿态是对个体的更精致的呵护,不过这种呵护往往是以放弃传统的价值、道德为代价。当代美学教育必须设法应对这种局面,使学生在肯定个体的创造性、价值的多元性的同时,认同并维护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视野。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对学习的解释,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文化知识的活动。对学习的过程的理解一般是指听课、做作业以及期末复习,学得好不好,更多是指学校文化课考试的成绩。这种对学习的片面理解势必造成这样的现象:为学习而学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两个概念的理论基础及联系进行了考察,并在教育与社会结构关系的讨论框架之内,探讨二者在"个体的教育获得"上的解释。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指涉的是个人能力,是人经由教育获得的个人特质;而文化资本则偏重于教育的社会建构。本文试图将这种解释与教育价值的"功用性"和"符号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改革呼唤鲜活的教学文化。作为在教学场域中生成的文化形态,教学文化首先需要尊重主体性,尤其是学生主体性。然而,传统的接受型教学文化具有不少弊端,让学生主体性丧失;新课程呼唤批判型教学文化,即从纯粹接受到学会批判再到主动发现。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社会个体价值体系的中坚支柱,现时更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被明文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如何突破以往爱国主义教育羁绊,使之很好地为个体发展服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把爱国主义价值准则教育放回个体生存文化环境并加以探讨。个体的生存离不开文化环境,个体必须关注生存环境,从而解决内在接受心理问题;文化是一个流变性机体,引发教育内容、途径和长度的变化。倘若解决了以上问题,爱国主义教育对社会个体的培养效果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智力是个体面对跨文化交流、异文化冲击时的适应能力。个体文化智力的差异性影响着个体对文化复杂性和多变性的辨别、分析和把控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视域下,它体现为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感高低。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应以学科特点为基础,以文化智力差异性为前提,通过“认知式”教学模式,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本文将对文化智力差异与课程思政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著的《文化的解释》,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创造性的观察,是复杂性方法论“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是当代文化理论研究的总结。它全面梳理围绕文化的研究领域,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运用贴近大众生活的通俗化描写方式把文化当作“文本”解读,倡导文化研究者用恰当的、富有激情的研究心态去关心人的问题,探讨生与死的意义,处理社会秩序中涵盖的文化复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作为由学生个体集合而成的文化组织,在社会进化历程中扮演着精神高地和文化坐标的角色,它负载着以文化民的使命,通过对个体的文化熏染达成对群体及社会文明开化的使命。大学对社会的正能量引导,集中地反映为大学在文化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改变,更反映为通过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变革的正强化、学生社团活动对个体理性诉求的合理表达与团体存在愿景的强势引领等,从而完成对新时期大学生求真、向善、唯美、独立人格的养成路径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张艳慧 《现代语文》2009,(2):112-115
一、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是母语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我们进行常规文体教学和专项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接受民族文化,掌握具有民族特色的沟通原则与技巧,能够熟练使用汉语表现个体并传承民族文化。学生的作文中显现着他们的个体生命风采,  相似文献   

16.
中外学生混班教学在当前高校中颇为盛行也广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混班教学情境会不会影响学生学习绩效以及如何影响的问题。从关系嵌入的视角来看,中外学生关系嵌入程度是解释混班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绩效差异的关键。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性关系嵌入程度和兴趣驱动性关系嵌入程度对个体学习绩效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任务驱动性关系嵌入对学习绩效的促进作用相对更为显著。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任务驱动性关系嵌入和兴趣驱动性关系嵌入两者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但它对任务驱动性关系嵌入与学习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相对更为显著。文化距离对任务驱动性关系嵌入和兴趣驱动性关系嵌入两者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它对任务驱动性关系嵌入与学习绩效的调节效应相对更为显著。表明在文化距离越大的情境下中外学生关系嵌入对提高学习绩效就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回归真实,回到生活中,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来解读文本,接受文化熏陶,感受真善美,提升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对文本的潜心吟诵让学生接受文化的哺育与滋养;应当融入生活,激起个体生命经验的涌动,开启对话与沟通的心灵之门,感受蕴含于生活中的文化滋养;应当突破有限的文本信息,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语言文化情境中,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受家庭影响所获得的文化资本存在区别。在学校中,学生受到主文化的影响,在适应主文化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成为"不适应"的人。天资和遗传等生物特性更易被解释为个体成功的原因,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家庭、社会对于学业的重要影响。政府与学校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能够为个人提供各种获取文化资本的机会,使学生公平地获得学业成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提倡批判性思维 建设新型教学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精神没有得到明确而又充分的培养,从而形成了一种“无批判的被动接受”型的教学文化。因此,要改造传统的教学文化,创造新型的教学文化,可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人手,使学生成为具有批判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个体,最终将教学过程导向为师生间思维与思维、智慧与智慧、灵魂与灵魂的碰撞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批判性的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他总是试图使学生的理想价值、行为表现与自己所期望的保持一致,而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有自己的主体特征,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不可避免地与班主任存在差距,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正是学生态度形成和改变不断交替循环往复的过程,班主任有理由在学生良好态度的服从、同化、内化三阶段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自愿接受老师的观念并形成学生自己的态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