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9,(4):62-67
"马拉松跑"具有的社会文化表征功能日益凸显,对其研究理应超越现有的运动生物学视域。以马拉松运动参与者群体在线上平台中关于自我呈现话题和生活史互动的文本资料为分析对象,进行镜像隐喻质性分析。研究认为:在技术惯习下,身体规训主要以自我规训和交互中的外在管控与规训为主;马拉松运动参与者借助于线上晒记录和线下破纪录的方式来沿袭竞技主义文化惯习;在社会分层和权力层级的复制与再生产方面,相对于外群体,马拉松跑阶层有其特定的交流术语、装备,具有"区隔"和专享属性;借助于科层制管理、运动水平等级以及比赛群体职业身份的差异,马拉松内群体渐次分化为次级群体,权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序化格局。马拉松"热"的背后既有传统功利性体育价值观的形塑,也凸显了社会在大众体育需求供给方面的结构性受限。跑者借助于马拉松赛事的平台,表达了对体育竞赛缺失、体育数字主义的威权以及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的质疑、不满和抗争,抗争的背后传达和隐喻了大众对主体性、体育素养和环保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运用SWOT分析法,对冰雪马拉松项目在我国推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势在于依托"马拉松热",形成赛事成熟机制,体育+旅游+文化形成品牌特色;劣势在于参赛者健身常识不足、赛事医疗急救缺位,地域性、季节性因素限制赛事发展;机遇在于冰雪体育备受青睐,冬奥会背景下体育政策红利;挑战在于项目起步阶段群众基础薄弱,同类项目的竞争。对此,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冰雪马拉松推广策略:融合地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安全系数,安全防控到位;扩大资金来源,加快赛事市场化;打破地域季节限制,推进北冰南展西扩。  相似文献   

3.
在"马拉松热"的背景下,对跑步参与过程中马拉松跑者的深度休闲特质进行探究。采用滚雪球抽样方式,对20名马拉松跑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0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拉松跑者具有深度休闲的6个特质:坚持不懈、生涯性、显著的个人努力、强烈的认同感、独特的文化、持久的收益。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已有研究成果,其中坚持不懈中的"毅力"和"自我管理"两方面体现了马拉松项目的特点。对马拉松跑者来讲,经济回报和团队发展并不是明显的持久收益。本研究结果拓展了对我国"马拉松热"现象的理解,未来应采用定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9,(3):48-53
青少年体育作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革已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以往对青少年体育研究存在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锁定的不足,因此提出了文化堕距和文化贫穷理论的分析框架是诠释和重构体育参与促进的理应进路。围绕着惯习与阻断的主线,在社会结构文化变迁中对60名大四学生的"体育参与史"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认为:1.青少年体育参与中的文化贫穷具有跨区域、跨阶层传递的普遍代际特征,作为"鸡肋"的体育活动境遇是一种对惯习的身体规训、失范和异化的沿袭;2.对社会、教育和体育的行业性失范进行纠偏可以重构现代化的青少年体育参与行为路径依赖。具体而言,在国家和社会层面要强力构建社会支持下的健康共同体,教育中要坚持代际公平原则,强化同喻文化的开放性,凸显体育文化贫穷代际冲突的正向激励功能。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和受教育者要积极行动和自我赋权,力争师生的体育合法权益和话语权;学校体育需重新审视其价值原点,贯彻青少年体认运动项目乐趣的原则,强化体育场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期以来,男性青少年阴柔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公众、媒体和政府的普遍关注。体育学界应对这一关乎体育的议题给予理论回应,研究提出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的体育对策和实施途径。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体育是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良方?》一文的几个观点提出商榷;探讨了"阳刚之气"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意义;分析了体育何以能够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的缘由和具体培养途径。研究认为:体育所追求的性别平等应是一种基于性别差异的在权利、人格、机会上的平等。当代社会性别气质已趋于多元化,但当青少年群体出现过于"柔弱化"和男性青少年群体出现过于"阴柔化"现象时,就需要给予特别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青少年"柔弱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体质的弱化,而体育的本质功能就是"以健化人",体育既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刚毅、坚强、果敢、担当等阳刚气质的良好途径。在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下,培养提升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阳光体育大事件回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全国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举行。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学校体育创造出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一次研究青少年体育;第一次举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型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青少年体育专门下发中央7号文件;国务院第一次召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以下是一年多来阳光体育大事件的回放: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主要体现在赛事数量、参赛人数与举办城市持续“井喷”,赛事规模不断扩大,申办赛事城市居高不下等。究其原因: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美誉度和城市知名度等发展营销诉求;提升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诉求以及马拉松爱好者超越自我诉求三者共同催生了我国城市“马拉松热”。存在不足: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还存在着粗放管理、风险管理不足以及参赛人员猝死等问题。建议:提升赛事管理能力,探索符合城市自身实际的城市马拉松赛管理模式;加强赛事风险管理,强化赛事安全保障机制;加强赛事医务监督,构建全程移动救助体系;同时跑马者亦需加强自我保护,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之"育"的本质、目标及实施路径展开研究,旨在为丰富学校体育理论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之"育"的本质是育人;体育之"育"的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增强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培养自主健身能力和塑造健全人格;提高认识水平、促进体育参与、强化运动技术、重视体育比赛、加强引导、发挥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等是实现体育之"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毛泽东同志基于当时国之难、民之伤,感叹于中华民族的浩劫,书写了《体育之研究》;经历30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再次面临时代转折路口,适时适宜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中国梦",从历史角度对二者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新中国的发展是以思想为先驱,以行动做指导拼搏于中华儿女的"中国梦";面向社会,以身心健康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使体育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发展;注重民族文化与体育趣味性,推进传统文化及特色文化研究,深挖地域文化开发潜力,把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的区域体育项目引入青少年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兰州的城市体育软实力和兰州国际马拉松精神进行解读,对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如何提升城市体育软实力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国际马拉松精神包括"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合作精神、"互助互爱"的友谊精神。提升兰州城市体育软实力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城市全民健身及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兰州与台湾体育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8,(9):756-758
通过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马拉松+旅游"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发展策略。研究发现"马拉松+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地方政策支持、进入门槛低等优势,但由于马拉松赛事在近些年增长过快,在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拉松赛事发展以及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建议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加强马拉松办赛水平完善赛事组织管理工作,并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相融合,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民体质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影响"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和学生体质下降的体育教师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青少年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应具备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发掘学生个性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能力,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追求体育教学实效。建议体育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应注重对青少年学校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学生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体之育"与"脑之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体育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最重要、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究竟是有利于文化学习,还是影响文化学习,历来有截然不同的认知。不少教育学家和教育实践者通过观察、分析大量教育现象后,提出体育锻炼不仅不影响文化学习,还会促进文化学习的认知与观点;更多的学生、家长、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运用2015年日本青少年体育生活调查数据,分析日本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现状及特点。研究表明,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普及、参与频率高,参与内容多样化;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阵地,学校运动部、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社会组织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提供平台;父母的同行、引导和鼓励是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积极外因"。我国应强化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养成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改革青少年体育制度,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搭建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创造条件使青少年能够利用先进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俄罗斯政府大力加强各种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场地设施保障;推行新的国家体育教育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设立各种体育活动计划,完善各类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广泛宣传体育是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俄罗斯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对于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是:俄罗斯宣传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举措对于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育所面临的"重智育,轻体育"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与俄罗斯新的国家体育教育标准相比较,应该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标准;俄罗斯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及所采取的措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社会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优秀的民族性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民族性格,亦称国民性,其实质是民族文化精神。早在世纪初,民主革命的先驱们就敏锐地看到了体育运动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一开头就惊呼“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其“武风不振”就是当时所说的“恶斗死,宁忍辱”式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东北亚 青少年接力马拉松大会”将于2002年8月11~25日在中、韩两国举办。“大会”中国赛区名称为:“东北亚(中日韩)青少年接力马拉松大会”。 本届“大会”主办单位为中国田径协会和韩国东北亚文化交流会,中方承办单位为北京中关艺术公司。参加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著名大学和高中的学生400余人及中、韩两国十四个城市约8万马拉松运动爱好者。数万青少年聚首在朝气蓬勃的中国大陆和美丽的朝鲜半岛,开展竞赛、联欢活动,这是国际马拉松历史上的一次盛会。“大会”  相似文献   

18.
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智慧马拉松赛事的价值、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并结合中国智慧马拉松赛事的特点,对其发展提出建议:完善智慧马拉松赛事科技信息体系,在赛事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体育+"战略的引领下形成智慧马拉松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构建智慧马拉松赛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从业人员智能应用素养培训;打造智慧马拉松精品赛事,开展更多具有差异化的智慧马拉松赛事;加快制定智慧马拉松赛事规范和信息标准,建立智慧马拉松赛事产业运营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采取文献分析的方法,以近10年来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第5、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公告数据为依据,并结合这一期间国家和地方教育、体育行政部门颁布的相关体育与教育政策,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标变化趋势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2000年相比,2005年7—22岁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全面下降;与2005年相比,2010年部分年龄段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出现好转,尤其以13—15岁初中段青少年学生表现较突出,而16—22岁高中和大学阶段青少年学生仍然处于下降趋势。提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与2005年以来,国家着重加强了对中招体育考试制度的贯彻力度关系密切。建议:继续深化"中考体育"的考试改革,并逐步形成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及高中升大学实施体育考试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一、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现状广东省的体育事业正面临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根据《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青少年体育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近几年广东省的青少年体育工作稳步进展,主要表现在:(一)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逐步健全一是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11年至今,每年举办两期省级冬、夏令营活动,一届省级校园足球活动,参与总局举办的两次户外阳光体育活动,一次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文化交流展示活动等各种活动,共组织了22个个地市(区)近1000名青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