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美国为背景,是一个关于人性背叛、成长与救赎的故事,用真实细腻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阿米尔在友爱中从背叛到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受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喜欢。本文就作品中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性追寻与心灵救赎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63):17-18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该书时间跨度自20世纪60年代至2002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他与父亲的关系、与哈桑的"友谊"、随父亲移居美国后的生活及他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拯救,体现了阿富汗人民的生活的苦难与悲剧。本文通过对《追风筝的人》中三位主人公阿米尔、哈桑和索拉博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及他们性格特征的分析,体现阿富汗儿童命运的悲剧,以期加深人们对阿富汗儿童的了解与同情。本文首先介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及其作品《追风筝的人》,其次分别讲述阿米尔、哈桑和索拉博的生活经历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最后探讨阿富汗儿童的悲剧命运并揭示导致他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即阿富汗宗教各教派的冲突、种族歧视、塔利班的残酷统治、阿富汗所遭受的战争等。  相似文献   

3.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畅销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代表作品,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美国为背景,用真实细腻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阿米尔在友爱中从背叛到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受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喜欢。本文就作品中主人公阿米尔心灵的自我救赎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一书,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由受挫到新生的成长过程。风筝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个叙事的符号贯穿全文,对理解主人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本文从主人公与风筝相关的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解析主人公人性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追风筝的人》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身处美国的阿富汗移民阿米尔的童年往事及其成年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揭示了阿富汗人民的真实生存状况及其精神世界的变化。本文从精神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解析阿米尔的精神生态困境及其根源,探讨阿米尔走出精神困境、重建精神家园的出路所在,从而挖掘出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一个阿富汗男孩背叛与救赎的成长小说。这篇小说是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文学界关注,并涌现出大量有关此小说的文学作品。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都以主人公阿米尔为研究对象,并以背叛与救赎为主题来创作。文章将以此小说中的哈桑为研究对象,分析阿米尔同父异母弟弟哈桑悲剧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发表让读者对这片灾难深重的阿富汗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最终也成为主人公阿米尔对索拉博的诺言。阿米尔的人格发展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线索。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分析阿米尔成长过程中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的矛盾与融合,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阿米尔迷失的原因,如何形成强大的自我,以及最终完成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追风筝的人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讲述了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尔的故事。12岁的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  相似文献   

9.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英文作品,也是影响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以主人公阿米尔的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即从民族伦理、宗教伦理和家庭伦理三个伦理视角来解读阿米尔的背叛。从历史角度对阿米尔的背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让读者了解和认识阿富汗这个国家特殊的普什图民族和哈扎拉民族之间的民族伦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伦理及国家的多灾多难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畸形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0.
《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之作。这部小说以现代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背叛与救赎。小说不仅生动的刻画了阿米尔这一人物,也描绘了哈桑的正直、善良与勇敢。哈桑虽然只是一个样貌丑陋个仆人,但他却无愿无悔的伺候阿米尔,并一心一意的对待他。相反,阿米尔并没有当他是真正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题型,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高.考生能否迅速、准确、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解题速度,确保做题质量,这就要求考生有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就2001年高考选择题的多种解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接邹立志君长途电话,说她的博士论《诗歌语体论》经过修改、补充,即将问世了,希望我为之写一篇序言。高兴之余,二年半之前她的论顺利通过答辩的情景,又一次在面前映现。记得当时评委会的专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决议书”写道:“这是一篇功夫扎实,富有创见,学术价值较高的论。它不仅对于诗歌语体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修辞学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我认为上述评价是比较恰切的,该书的问世不仅对诗歌语体研究是一次较大的开拓,对整个语体学、修辞学甚至对语言学和学,也都“具有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五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位论文指导、学成去向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控制走向协调,以治理代替管理,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美国公立大学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加州大学则是将这种努力践行得较为彻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加州大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