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盛宏 《教书育人》2005,(7):45-4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无时无刻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我们获取新的知识,需要靠教师、书本等媒介的传播;我们想要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需要靠报纸、广播等媒介的传播;我们想要知道别人的观点以及评价,需要与别人交流或是通过网络等媒介。随着人们对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其与传播相关的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与扩大,传播已经有了自己的体系,成为一门学科,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传播学称信息发出者为传播者,信息的接受者为受众(单个的接受者为“受传者”)。从传播者到受众之间需要一定的媒介,其中报纸、书籍、电视、电影等现代化传播媒介为大众媒介。传播组织通过大众媒介对广泛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过程,叫大众传播。人与人直接交往传递信息称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同属传播学研究范畴。人际传播仍要有一定的通道和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等)作媒介。但从参与程度、时效、反馈的多少和难易等方面来看,两者均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为电大面授辅导教师,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体会看,借助传播学理论方法中的某些成分来看我们电大辅导教师在广播电视教育中的位置,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是对人类的一切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公益广告是传播学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经过媒介进行传播的非盈利性质的广告。公益广告主要依靠广告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传播,进而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达到为社会传播有用信息的作用。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可以给社会带来有益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规范,让社会了解人类的发展文化。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公益广告的发展,阐述在新媒介条件下公益广告相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认知竞争是由于信息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造成的一种传播现象。注意资源有限性与社会认同是认知竞争的个体心理基础;深度媒介化与媒介赋权是认知竞争的主要表现和发生场域;立足于超级个体的社会则有助于观察认知竞争的演化过程和潜在影响。个体心理基础、媒介发生场域和社会演化过程是对认知竞争进行梳理和分析的三个关键视角。在未来,认知竞争有可能成为传播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可能推动传播学的重构和创新,并促使我们去建构一个“命运共同内群体”。  相似文献   

5.
西方早期的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道文化人类学的命题。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文化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应该成为我们研究文化传播学的出发点,而文化传播学这门年轻的学科,应该是一个立足于传播学的分支学科。由此出发,我们可以界定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即主要研究的是人文知识、文学、艺术、新闻、娱乐等内容,重点关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6.
李阳学生下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舆论浪潮,与媒介的传播息息相关.事件的发展和背后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与社会思辨,其中的传播学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以现代媒介环境为背景,以媒介、公众为主体对事件的过程和意义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关于语言传播的理论和生活实践意义加以论述,因为目前这个社会是一个被电子媒介充裕的世界,人们变得越来越孤立,也同时互不沟通交流,导致了一个非电子媒介每况愈下的状态,但是非电子媒介的作用是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还是我们的当今社会,其作用都不可小视,而我的目光更加的关注于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还有他们在人际传播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论述语言文字等传统形式的传播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起着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倡媒介复古。  相似文献   

9.
媒介(Media)是文学传播的核心概念之一,文学传播媒介是文学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中,用于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网络媒介在我国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报纸、广播、电视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充当信息中介物。该文意在探究网络出现后的新的媒介特征;同时这种新生事物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在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网络所营构的新环境势必产生新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10.
胡再 《地理教育》2011,(1):106-107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从传播学角度看,它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信息传播是指人们发出和接收信息的活动,是一个信息交换、交流的过程。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教学是一个由传播者(教师)对信息(教学内容)进行编码、加工,通过一定的信息通道和媒介作用于受传者(学生),受传者(学生)再将信息反馈给传播者(教师)的完整过程,完全符合传播学原理。因此,运用传播学理论,可以指导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学是以信息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对教育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 ,探讨教育信息运动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的综合性学科。教育信息学应信息社会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 ,随着信息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教育信息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它应定位于信息科学与教育传播学之间。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将为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都是之前所有时代无可比拟的,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渐渐取代传统的媒介形式,成为公民大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网络本身并不会区别信息的真伪,也难以估计一条信息所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作为网络主体的人类自身要具备对网络的理性精神,尤其是网络信息涉及到政治生活的时候,更加需要我们具有辨别是非真伪、做出正确反应的网络理性。构建网络理性需要发挥新时代背景下公民精神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多种信息通过纸质的、声音的、音像结合的、网络的媒介传播,使得瞬息万变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立体的信息网络,编织着各种信息的渠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当然也会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冲击,面对着信息环境下媒介传播方式的诸多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一、信息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改革1.信息传播的特性促进语文教学改革。下面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传播形式的改变对于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邵培仁教授是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奠定了其传播学研究的基点,《当代传播学丛书》开拓了其研究领域,《传播学导论》则是其传播理论精华的集成。近年他又努力开辟媒介管理学研究的疆域,获得了学界认可,《媒介管理学》、《媒介战略管理》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以14部著作和近百篇论文为我国创立了独树一帜的传播学研究体系,摒弃了长期困扰中国学者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典范。邵培仁在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其在我国当代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行业概述】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多元化时代。打开手机,各类消息、新闻、广告、视频扑面而来,你可以在其中自由地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进行浏览和观看。媒体行业正是通过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以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和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介为载体,向人们传播各类信息、新闻、广告和知识。  相似文献   

16.
文艺传播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在文字诞生前,人类主要靠动作、语言、图形来传播文艺信息;文字出现后,特别是印刷术发明后,文艺信息得以复制和广泛传播;广播、电影、电视三大媒介负载文艺信息,标志着文艺传播进入电子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文艺传播每次大的历史演进,都得力于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传播媒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中外大众传播学研究成果表明 ,电视传播的信息场效应是影响与调控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正、负”社会效应的重要方式。电视新闻信息场效应理论进一步揭示出 :电视新闻各类把关人、受众、社会环境、媒介传播技术手段 ,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引导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朝着人类进步方向发展的特质因素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校中文系讲师孙宜君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独立撰写的专著《文艺传播学》,今年1月份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第一部文艺传播学专著,它共分十三章,全景式地探讨了文艺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具体阐述了文艺传播的历史、现状、本质、特征、模式、方式、效果等;考察了文艺传播者、信息、符号、媒介、受传者等诸要素,以及它们之间频繁复杂的互动关系;还对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文艺作品传播效果等问题作了论述。由于著者学科视角较广,读者可以从书中领略到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报刊、广播、书籍、电影、录音、录像等)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包括五个组成要素,即五个W:谁传播(Who)、传播什么内容(What)、通过什么渠道传播(in Which channel)、对谁传播(to Whom)、产生什么样的效果(with Whateffect)。它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探索揭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规律,以提高传播的效果。所以,《大众传播学》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紧密关联,乃至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电视与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学研究对象的两种视域——传播渠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媒介需要了解受众心理来适应变化,以更好地实现自己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的功能;而受众也同样需要了解媒体的发展趋向,扩大自己的媒介权力,以在传播中更好地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