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以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着眼点,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梳理了铜陵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分析了铜陵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明确了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政府及相关企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高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是城市旅游推广的重要抓手.这一形象源于对目的地优势要素的分析与提炼,与历史、文化、景观、配套等诸多因素相关.最能代表济南“文化基因”的是泉文化而非泉水,是多要素的文化聚合体,除此之外还有灿若星河的名士文化,以护城河一线为代表的、如诗如画似江南的美景.在以上要素的基础上,提炼最具济南特色的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徽文化的旅游商品设计是以徽文化为思想基础与价值取向的设计活动,其核心价值的内容包括主体人的价值,客体徽文化、旅游、商品的价值及设计自身的价值,其拓展价值在于,探究、揭示出的是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旅游商品设计为个案的现代设计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婺文化为特色的八婺区域,衍生了丰富的地域民俗传统体育。以浦江板凳龙、义乌罗汉班、磐安迎大旗、后宅高跷等为代表的民俗传统体育,传承着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浓郁的婺州文化精神。八婺区域文化与民俗传统体育的有效发展,有待于区域文化活动、旅游品牌开发、地方感情特色培养等一系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主流文化传承与创新代表的徽文化,休闲与休闲体育早以自己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徽文化的休闲观,总结出了以“理”释“仁”、以人为本,实现“天人合一”,体验生命快乐和宗族“同乐”的超前自由休闲观等.目的在弘扬徽文化和为现代休闲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既有鲜明的特色和浓郁的区域特征,又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两者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徽文化因旅游业的带动而发扬光大,旅游业因徽文化的融合而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针对目前徽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策略与构想,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7.
徽文化作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徽文化旅游发展受限,因此有必要把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起来发展。论文从旅游资源、产品、市场、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丛书从广视角、多侧面揭示了徽文化发祥之地--歙县的深广文化内涵.丛书揭示了徽文化崛起之谜明清两代徽商所积累的大量财富奠定了徽文化的经济基础,千百年繁荣的封建宗族构成了徽文化的社会基础,尊奉程朱的新安理学构成徽文化的基本内核.丛书介绍了徽文化在徽戏、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方面的主要建树.丛书还介绍了徽州古村落等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9.
"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景德镇瓷文化历史的一大亮点,它是中国瓷画艺术的一座里程碑.在"珠山八友"中,有五人祖籍为徽州."珠山八友"的出现使徽文化在新的领域得到渗透和拓展,丰富了徽文化的内涵,同时对景德镇瓷文化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徽州人独到的审美意识,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是打造徽州名片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和传承我国重要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随着学者们对徽派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开发越来越重视,作为徽派文化代表的徽派装饰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介绍徽文化及其相关内容,阐述了徽派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历史和研究、探索徽派装饰艺术的开发为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徽派装饰艺术的价值开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铜陵市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利用铜陵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据此提出加快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即以民族文物和特色文化产品等资源为基础打造铜陵综合文化系统;整合铜陵文化产业资源,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提高铜陵文化产品竞争力、加强文化形象的理念设计,精心策划一批具有铜陵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努力提升铜陵公众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依托古村镇建立徽文化生态保护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古村镇是徼文化的最有效载体.在徼文化分布的地域范围内,选择西递、宏村、万安、呈坎等10个左右保存较为完好、代表其周边文化特色的古村镇,用5年左右的时是,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完整保护微文化生态、活态展示我国中世纪乡村文明的视角,逐步建立徼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示范园区.徽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示范园区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体现黄山学院“旅游、生态、徽文化”的办学特色,以课程思政、可视化、课堂翻转等方式,将徽文化融入“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森林生态学知识的基础上,感悟徽文化精神、感受徽文化魅力,促进森林生态学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专业课。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化是颇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徽州民谚、民歌与民谣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关于此的英译研究在徽文化研究领域尚属空白。以徽州民谚、民歌、民谣与徽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探寻其英译策略,可以在译语中传真与重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高层次文化服务人才是促进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核心动力。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引领的"三结合"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把中国传统文化、湖北区域文化、武当特色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及服务行业标准等为代表的文化内容贯穿于高端技能型旅游专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证明:学生文化讲解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学生旅游服务的文化内涵和层次日益丰富。该模式得到了学生、社会、行业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旅游文化特色可以大致划分为"绿色"、"红色"、"蓝色"、"金色"四大板块,这些色块之间同时又存在交叉浸润的现象,这都是"调色板"效应的自然现象.但作为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来说,重点是要找出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色彩.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就是为各地的旅游发展找准方向,为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和谐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7.
明七子系产生于北方的文学流派,具有鲜明的北方地域文化属性.以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京师三大家"为代表的清初北方诗人,在传承七子诗风时,强调北方地域文化特征,抗拒江南文化的影响,更具正统色彩.而明清之际兴起于江南的云间派,则大量引入江南地域文化,实系七子的变体.  相似文献   

18.
佛山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产品种类少、单一、附加值低,代表佛山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缺乏等问题.作为一个以手工业著称的“天下四大镇”之一的佛山,其旅游纪念品更应该带有浓浓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从剪纸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内容、设计种类、设计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对佛山的本土文化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古镇旅游始于80年代的周庄,其后迅速带动了江南以及其他地方古镇旅游的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在带给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出现了大量破坏当地文化生态的现象,使众多古镇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古韵"。绵阳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但大多至今尚未进行商业开发,本文以绵阳古镇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绵阳古镇旅游资源及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文化生态角度提出了绵阳古镇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为对象,通过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形式,对古镇建筑的历史风貌以及文化特征进行了解析。体现了以乌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独特建筑风格以及美学内涵,认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是江南地方特有的建筑文化。并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以乌镇为例,提出古镇建筑目前在开发和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及论述如何更好运用保护和开发的”和谐”之道来保留其传统特色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