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旭 《中文自修》2011,(10):46-47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更是中国历史上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国都。从故宫、颐和园的皇家记忆,到胡同四合院的平民风情:从几千年前燕赵奇士的慷慨悲壮,到百余年前中华儿女的坚强不屈,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难以磨灭的历史痕迹,都记载着诉说不尽的风云传奇。  相似文献   

2.
李政涛 《人民教育》2012,(21):45-46
在教师的经验财富中,"教学记忆"必不可少。对记忆的唤醒和诉说,是教师自身重建的重要途径。"教育叙事"就是唤醒教学记忆的一种方式。有一年,我到上海某区教师进修学校给教师上课,这是继续教育性质的培训,教师轮流参加,获得学分,凭此学分晋升职称。第一天上课,我走进教室时感觉很不好,有一些不正常举动弥漫在课堂上:一些女教  相似文献   

3.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是年11月,桂林沦陷,至1945年7月日军撤出,日军侵占桂林及周边地区8个多月。桂林周边的村庄在此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许多民众由于亲身经历过桂林之战,有十分真切的感受,记忆独特、新颖,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评价此战重要而不可多得的依据。民间的历史记忆可归纳为"逃难"、"日军抢夺、破坏、屠杀"、"民众人性"、"日军败退"四个方面,这些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日军侵占桂林期间的民间历史记忆的保持方式应尽量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马未都先生说,如果一个人活50岁,那么100个人的年龄首尾相连,便可以组成中华的历史。可是,在苍茫的历史中,哪一个人可以留下来向后人诉说历史?只有信仰和技艺创造的东西可留存于世。于是,就让人负责逝去,让物负责记忆。那是一扇祖庙里的门,上面是木雕,下面是画。上面的木雕繁复而美丽。有的人身披战甲,手持兵器,胯下骑着一匹嘶鸣的战马,正在长亭中  相似文献   

5.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虽然已经远去,但作为对这一特定历史进行书写的知青文学却并没有因历史的远去而淡出公众视野,相反,由于非知青作家的加入,知青历史总是处于被重新书写的过程之中。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韩东的知青小说创作,他摒弃了知青作家"蹉跎岁月""青春无悔"和"劫后辉煌"的主题模式,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写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于是传统知青文学中的"诉苦"和"炫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英雄主义的退场、爱情叙述的失效以及原始欲望的凸显。由于韩东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诉说这段历史,这使得他在创作知青小说时能够跳出知青情结,并对知青运动进行重新审视,知青记忆也因此得以祛魅和重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年鉴学派第三代领袖,雅克·勒高夫别开生面地将记忆引入史学研究领域,是其"新史学"的继续探索。勒高夫主要从时间观、记忆和历史三个维度论述史学观念的未来。在时间观上指出了古代/现代、过去/现在的时间模糊性,证明史学不仅仅是研究过去的科学;从记忆角度梳理欧洲从古至今记忆的流变,指出历史不应当受记忆的桎梏而应适时挣脱其枷锁;就历史视野而言,探讨了历史精神、历史哲学等,提出历史所应当具有的科学性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美国人文学者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围绕着"犹太大屠杀"等创伤性历史事件的媒体表征问题提出了多个"媒介记忆"理论,探讨了文学、摄影、电影及其他各类媒介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三个相关理论("多向度记忆"、"假肢记忆"和"后记忆"),并指出上述理论对于国内开展"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和"二战时期犹太人流亡上海"等重大苦难历史事件媒介记忆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圆明园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圆明园的诉说"教学活动设计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科特点,利用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圆明园前后的对比,讨论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掠夺以及是否可以重建的话题。教师可借此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学生体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有多少故事积淀在你心中?那些记忆深处的真情故事期待你的诉说。每年的"戏剧节"总能给枯燥繁忙的校园生活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同学们为能在戏剧节获得最佳表演奖而积极准备着……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记忆中,基于事实的历史被转化为回忆中的历史,记忆因此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文学是再现历史的媒介,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的"战争三部曲"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及战后的伤痕。分别从战俘、日裔二世及战争孤儿三个视角叙写战争记忆,呈现作家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和平的追求。但其反战主要表现为对战争创伤的厌恶,仍有一定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我们应从国际人道主义的视角反思战争责任,构建真实的战争记忆。  相似文献   

11.
蒋韵的家族小说《栎树的囚徒》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立场。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在"他们的历史"中处于被遗忘、被抹煞和"被看"地位的女人,借助三个女人心灵的诉说,构建了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家族历史,写出了这一群女人渴望自由却无地自由的"囚徒处境",并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实质及根源。  相似文献   

12.
任何学科都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需要记忆,历史学科对记忆能力的要求尤其显著.记忆能力是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保存、回忆的能力,记忆能力的获得是把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随时"提取"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以理解为基础,突出运用浓缩记忆、词头记忆、比较记忆、图示记忆、规律记忆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记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且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记忆与理解、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记忆、理解、应用"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应当充分融入到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是有效提高素质教育与历史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有力号召;国共"分裂"的历史记忆,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合作的抗战策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三大政策"的记忆,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打击了投降派和取消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学生理解历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历史知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从立意、生活、对话三个方面,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  相似文献   

16.
"鲁班记忆"这一汉民族的原有记忆,在我国历史上经过民间的不断重构,文化内容日益丰富。它不仅存在于汉族族群中,而且也融入了西南少数民族族群,这种同一记忆的跨族群传播在我国文化史上并不少见。文章首先简要陈述民间关于"鲁班记忆"的不断重构,然后重点从移民、宗教、工匠技艺、文学艺术传播这四个方面,逐步展开探讨分析这种记忆的跨族群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新作《古炉》,通过狗尿苔这个叙事者向读者展示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曾经过往的"文革"历史,是暴力和血腥的历史记忆;一个是情感想象的诗意人生。《古炉》一方面通过真实的历史记忆,揭示出非常历史状态下人性的毁坏和变态;另一方面又通过狗尿苔和蚕婆等人的诗意生存给予现代人性重建以力量。现实与想象的交相辉映,也使贾平凹的"文革"叙事并未落入到已有的叙事窠臼中,反而更好地承载了作者对历史、人性以及人的理想生存状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站在民间立场审视历史,站在理性的立场批判历史,超越历史。针对历史的偏离提供了"文革"历史的另一种记忆,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对"文革"历史记忆进行了全新叙述。  相似文献   

19.
青山行     
有多少故事积淀在你心中?那些记忆深处的真情故事期待你的诉说。竹杖芒鞋轻胜马陶冶性灵的旅途总让人无比期待,期待与大自然的悄然邂逅,期待烦恼在清风中释怀,期待着"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那天清晨,脚踏车  相似文献   

20.
倾听     
青春的悲喜少年的情趣曾经的记忆定格在这里轻轻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