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讲授五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例3(P·100)连乘应用题时,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把第六册例3(P·71)连除应用题用对比法在一节课内同时讲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光明面粉厂每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14吨,有2台同样的磨面机6小时一共可以磨面多少吨? 我根据教材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由于题中已知条件每台每小时磨面14吨,既与磨面机台数(2台)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天,在数学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台装订机3小时可装订故事书975本,?(提出问题再解答。)这道题出示之后,学生有的读题,有的思考,有的动起笔来。我叫了三名学生板演。付×同学刚结束板演,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错了。”紧跟着有学生反驳:“没错!”他是这样做的:平均每小时可以装订多少本?975÷3=325(本)答:平均每小时可以装订325本。学生的争论启发了我,我略一沉思,让大家说出他们是怎样补充问题的,并把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列在了黑板上:1.平均每小时可以装订多少本?2. 4小时可以装订故事书多少本?3.三台装订机3小时可…  相似文献   

3.
猜想与验证     
案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9页的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3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21×13到底该怎样算?生1:化成小数算。师:你能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很好!但0.5×0.3,你们会算吗?生2: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师:你怎么知道?生2:我是举例验证得到的,假设12×41=0.5×0.25=0.125=18,而21×14=21××14=81,所以,我想应该这样算。师:这位同学不仅进行了大胆猜想,而且进行了举例验证,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生3:还可以用除法算,由于12×31表示把21平均分成3份…  相似文献   

4.
【案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页的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3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21×13到底该怎样算?生1:化成小数算。师:你能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很好!但0.5×0.3,你们会算吗?生2: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  相似文献   

5.
〔案例A〕1.课件出示准备题:一辆汽车51小时行驶9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根据什么列式?生:9÷15,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师:1小时里有几个51小时?生:5个15小时。师:〔师边讲解边画图(图略)〕所以9÷51其实就是求5个9千米是多少,9÷15=9×5=45千米。2.课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52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18÷52。师:你们会算18÷52吗?生:可以先求1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再算5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用18÷2×5。师:根据18÷52=18÷2×5,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8÷52可以写成18×25。〔案例B〕课…  相似文献   

6.
[病例]有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18 m、宽8 m、深1.5 m。现在向蓄水池内注水,5小时后蓄水池内的水深0.8 m。问:平均每小时注水多少? [病症]根据题意可求出蓄水池的容积为18×8×1.5=216(L),这样就可求出平均每小时注水216÷5=43.2(m~3)。  相似文献   

7.
有一堂这样的“分数乘以分数”的新授课:教师先出示例题和图1: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1/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3/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学生读题以后,教师问:“这道例题要我们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我们用这个图形来表示1公顷,阴影部分表示1/2公顷。随即,教师把  相似文献   

8.
温故知新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他们用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装订完?刚学完“归一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我只会以下两种解法:解1:先求每小时装订多少本,再求剩下多少本,最后求剩下的书还要多少小时装订完。列式为(2640-240)÷(240÷3)=30(小时)。解2:先求每小时装订多少本,再求装订2640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小时,最后求剩下的书还要多少小时装订完。列式2640÷(240÷3)-3=30(小时)。到期末总复习时,又把这道题拿出来做,我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有了新的理解,于是有了四种新解法:新解1:我先求2640本…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汽车每小时行40公里,3小时行多少公里?”当前,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此题的列式只能是“40×3=120(公里)”,要是学生的列式为“3×40=120(公里)”,便会毫不犹豫地打一个叉,原因很简单:这种解法讲不通算理,是错误的。“3×40=120(公里)”果真讲不通算理么?否。张景中同志《再谈数学要灵活》(198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0.
[片断]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34例2:一辆摩托车130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探讨如何计算18÷130时,出现了下面的教学片断。师:18÷130等于多少,怎样算?生:18÷130=18×130=60。师:你这样想的依据是——生:我是根据上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推测的。师:这样推测正确吗?谁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生1:18千米是130小时行驶的路程,先计算18÷3,求出110小时行的路程,再乘以10就求出了1小时行驶的路程。列式为18÷130=18÷3×10=18×31×10=18×(31×10)=18×130。师:你运用解整数应用题的知识,推导出了18÷…  相似文献   

11.
实习期间,我有意识地运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本上的例题是这样的:加工一批稻谷,第一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1/6,第二台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1/8,两台碾米机每小时一共可以加工这批稻谷的几分之几? 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已知条件后,学生不难列出式子:1/8+1/6。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把问题改成第一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的稻谷比第二台每小时加工的稻谷多多少?这样一问,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一下子列出了几个式子:1/6-1/8;X+1/8=1/6;1/6-X=1/8。这个问题,使学生复习了异分母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的方程解法。  相似文献   

12.
我在讲完“比和比例”,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给学生练习:“甲用3小时走完的路,乙要5小时才能走完。甲与乙的速度之和是每小时行16公里。甲乙每小时各行多少公里?”解题时,有一个学生列出了独特的算式:3+5=8甲每小时行:16×(5/8)=10(公里);乙每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数学第九册“测量土地”练习二十四中有这样一题:有一台播种机,作业宽度1. 8米。用拖拉机牵引,按每小时行6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亩?学生对题中的“作业宽度”不理解,纷纷举手要我讲一讲。对于这个与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问题,第一次教学时,我采取“冷处理”,让学生课后观察播种机播种(或压路机压路等),然后解这道题。平平淡淡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学期学生又在课本中碰到了下面一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第七册79页有一例题:黎明机械厂用4台机床4.5小时可生产72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用5台机床要生产16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课本上是这样分析的:要求5台生产1600个零  相似文献   

15.
现行使用的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1989年8月第2版总复习第24题是这样的: 陈庄畜牧站有两台粉碎机,第一台工作7.25小时,粉碎青饲料6148.87千克;第二台工作8.8小时,粉碎青饲料6740.36千克。这两台粉碎机平均每小时粉碎青饲料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查阅改版前,即1984年12月第一版总复习第24题,题目如下: 陈庄有两块小麦试验田。第一块7.25亩,产小麦6148.87斤;第二块8.8亩,产小麦6740.36斤。这两块试验田的平均亩产量是多少斤?(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相似文献   

16.
在"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后,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中,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模型、灵活应用模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一、画图表征,搭建模型1.画一画,算一算教师出示三道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画一画、算一算。(1)一件上衣90元,买这样的5件上衣,一共需要多少元?(2)小红每分钟走70米,她从学校走到家花了8分钟,她家离学校有多远?(3)一台复印机每分钟可以复印60张纸,  相似文献   

18.
冯敏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2-103
记得本市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上曾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种新型节能冰箱.工作时每小时的用电量是0.12千瓦。王老师购买了一台这种型号的冰箱,发现这种冰箱每工作20分钟.停40分钟。请你帮王老师算一算.这台冰箱一天要用多少千瓦的电?”这虽是一道看似简单的归总应用题.可我校毕业生当时解题的正确率却只有20%。据统计.其他各年级学生在历次数学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与毕业班是有共性的。老师们在埋怨教研员出题怪僻的同时.是否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心得.那就是:尽早、尽多地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的课堂.应是新世纪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数奥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3根火柴可以摆成一个小三角形,现如图摆了一个由许多小三角形摆成的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每边均由29根火柴摆成,那么摆出这个三角形一共需要多少根火柴?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先算横行有多少根火柴,即1+2+3+……+29=435(根);再算一共有多少根火柴,即435×3=1305(根)。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回家后,我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还可以这样考虑:方法一:我们可以把第一行看作1个三角形,第二行看作(2×2-1=)3个三角形……最后一行看作(29×2-1=)57个三角形,所以一共有:(1+3+5+……+57=)841个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要3根火…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师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 一种电视机,每台400元,1500元可以买几台?还剩多少钱? 有些学生的解答出现了如下的错误: 1500÷400=15÷4=3(台)……3(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