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琰 《小学语文》2014,(4):56-57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如中唐诗人徐凝有《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  相似文献   

2.
庐山情缘     
小时候知道庐山,当然是因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那句绝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永难忘怀。在玩伴家看到一幅毛主席端坐于藤椅的宣传画印象特深,后来知道那是毛主席在庐山含鄱口"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的场景。青年时代,一部电影《庐山恋》,让我对庐山更有一份特别的情愫。  相似文献   

3.
暑假,我跟着妈妈和妈妈单位的同事去庐山旅游。我们走了1220个台阶,来到了庐山瀑布前,看着瀑布从高高的悬崖上流下来,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似文献   

4.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可引导学生通过“四读”(感知读、体验读、激情读、拓展读),探究诗意,品味诗情,鉴赏诗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诗以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被人们传诵,《望庐山瀑布》是其写景诗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仅仅四句便写出了瀑布的特点,以及诗人心中的志向与浓情,寄情于景,抒发诗人所追求的信念与理想。虽不像国画大师一样能勾勒出山水的佳景,但却有大师级别的豪情。他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沉痛心情,却不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政治愿望。从中不难发现《望庐山瀑布》也有诗人少许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果说欣赏音乐是心灵上的享受,那么欣赏这首诗更是灵魂上的净化。让我们一起去见证李白心中的浪漫之歌吧!t女B目^1J.口^Lm1女rJ士  相似文献   

6.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7.
《望庐山瀑布》是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名著。诗文描写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瀑布的气势,设计了读、诵、画、写的自主教学思路:一、自读为主,合作感悟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熟读成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朗读时,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体会语感。1郾初读,扫清障碍。学生采用什么方式读都行:可以高声朗读,轻声速读,自由默读,俩人对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让每个…  相似文献   

8.
马孟龙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11-12,19
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描绘庐山的佳作,诗中的“银河倒挂三石梁”句被认为描写的是庐山“三叠泉”瀑布。笔者结合文献、古人诗文并与该诗的内容相对照,对其重新考辨,认为李白并没有见过三叠泉瀑布,他所描写的应当是庐山“石门洞”瀑布。  相似文献   

9.
盛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无暂息。万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宋朝诗人苏轼的《戏徐凝七绝》:"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神来之作。庐山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方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干顷鄱阳潮,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徐静 《辅导员》2010,(13):29-29,3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想必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吧。可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怀疑"的意思,有人说是"好像"的意思,还有人说“怀疑”和“好像”都讲得通。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2.
女儿虽然才上幼儿园,但因为我和爱人都是语文老师,她的小脑袋瓜里也有了不少蒙学精华。照例,今天我和她一起朗读《唐诗三百首》。李白的诗歌女儿知道不少,《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她更是耳熟能详。可今天的《望庐山瀑布》却变了味——“日照肉店生紫烟,遥看烤鸭挂炉边。口水直下三千尺,  相似文献   

13.
匡庐晚钟     
对庐山的认识,一般读者只停留在《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等几首古诗上,因而对庐山的印象便只是雄伟、奇秀之类。本文聚焦于深秋的庐山,着力讲述了“虎溪三笑”的故事.在笑声与钟鸣的共振中讴歌了庐山“广阔的胸怀”,为我们展示了庐山别一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郭勇 《教育文汇》2010,(11):40-40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千古名句。再次备课时,学生曾提出的“什么是紫烟”的问题又出现在眼前。翻阅资料,人教版教参解释为“紫色的云霞”;小学生教材全解说是“紫色的水汽”;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讲公开课——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意后,便开始指导学生朗读诗句:这里需要停顿、那里需要读出升降接着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顺便还补充了一句:“同学们在朗读时,还可学学古代诗人的模样,不妨来点摇头晃脑。”  相似文献   

16.
向往明天     
正看到各位"大家"对庐山笔会的追溯与回味,细细拜读所有相关的帖子,我的那份艳羡之情自然难以掩饰。在秀丽的庐山脚下,在荡气回肠的九曲瀑布下,名家用自己的真诚引领,"大家"用热情与智慧碰撞。他们、她们不愧是教育的先行者,来自  相似文献   

17.
郭勇 《教学与管理》2010,(11):51-5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诗仙李白所作的《望庐山瀑布》中的千古名句。再备此诗时,以往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什么是紫烟"这个问题又浮现在眼前。翻阅资料,人教版教参解释为:"紫色的云霞";小学生教材全解说是:"紫色的水汽"。咨询了多个教师,物理教师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课例,指出教师在教授古诗时的策略:一是品味语言,把握神韵;二是想象意境,丰富情感;三是拓展学习,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20.
祝盛 《小学生导读》2013,(12):25-25
小朋友,你去过庐山吗?庐山的景色一一定留给你美好的印象。你也许喜欢庐山的“花径”,或许喜欢“险峰”,佩我喜欢的是庐……“三叠泉”,气势澎湃的瀑布令人迷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