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制度涉及鉴定人、鉴定客体和鉴定结论等基本内容,对于鉴定人的设置,我国目前只承认法人享有鉴定权。在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以鉴定机构的级别高低来决定鉴定结论所具有的证据效力的强弱与取舍,这既不符合确定证据的客观事实标准,在适用上也于法无据,为此对我国现行鉴定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民事证据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鉴定结论是否科学与鉴定人密切相关。我国立法中设立了鉴定人制度。但在实践中,我国鉴定人制度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通过对存在的缺陷做一浅要分析,在鉴定主体、鉴定人选任模式、鉴定人权利义务和适用规则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的鉴定人制度。  相似文献   

3.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按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是指司法会计鉴定活动的规范,包括鉴定机构规范、鉴定人资格规范、鉴定程序规范、鉴定管理规范、鉴定对象和鉴定结论规范等。狭义的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是指司法会计鉴定结论规范,即司法会计鉴定主体,在其活动过程中必需遵循的各种技术规范总称。本文探讨狭义的司法会计鉴定标准,即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1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意义为了保证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对司法会计鉴定活动中的操作过程进行合理规范和指导。但是在实践中,对同一经济案件中同一财务事实的司法会计鉴定,由于鉴定人不同,其鉴定结论也往往不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的鉴定结论。这种现状的存在与司法会计鉴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下转117页)(上接13页)有利于消除鉴定人的主观随意性,有利于保证司法会计鉴定质量。标准是评判质量的尺度,没有标准很难评估质量。目前我国司法会计鉴定活动没有技术标准,虽然多数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符合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少数司法会...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文书是法定证据种类之一鉴定结论的载体,在司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笔迹鉴定为视角,对当前司法鉴定文书存在亟待规范的问题,如描述简略、论证简单、论述表达模式化、鉴定结论模糊化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重复鉴定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十分消极的现象。其最大的弊端是削弱了法的公正价值。对某一专门性问题的多次鉴定并不能确保鉴定结论的公正性。保持鉴定人及鉴定机构中立地位的相关支撑条件过于宽松是重复鉴定产生的主要根源。欲确保鉴定结论的公正性,消解重复鉴定,需从理念到具体制度设计系统地深化我国民诉证据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因司法鉴定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什么样的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提供鉴定结论,什么样的人具备鉴定主体的资格,这是司法鉴定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法学界对鉴定人资格的评价和认定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难点,做好文书档案鉴定工作必须从进馆、立卷、保管等方面入手;电子文件的鉴定关键是认定它的原始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的建立及完善。  相似文献   

8.
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档案管理首先要改革现行文书档案管理期限,改进立卷方式.注重进馆质量,设立鉴定机构,由专人负责鉴定工作,做好文书档案鉴定计划,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改进文书档案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按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是指司法会计鉴定活动的规范,包括鉴定机构规范、鉴定人资格规范、鉴定程序规范、鉴定管理规范、鉴定对象和鉴定结论规范等.……  相似文献   

10.
鉴定人在诉讼中的法律性质即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是鉴定人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在大陆法系国家,缺乏一种充分的交叉询问机制对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质证;而英美法系国家鏊定人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有所丧失,鉴定结论也沦为控辩双方胜诉的有利手段,其真实性大打折扣.我国的民事鉴定制度已确立"以职权主义为基础,以当事人主义为补充"的目标模式,应吸收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加以完善,要强调鉴定人应具备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解决"隐性鉴定人"问题,完善质证认证程序和鉴定人责任机制,同时逐步建立鉴定人的执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中见证人见证制度固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见证人见证与否对相关的侦查行为及其所取得的证据不产生法律效力,这就使见证制度所具有的对相关侦查行为进行监督和证明功能失去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见证行为进行研究,应当赋予见证人见证以法律效力,从而使见证人是否参与见证能够在不同情形下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念上的落后,也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使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司法鉴定的概念存在多种表述方法,由于对其具体内涵的认识不同,造成了对概念认识上的混淆。为此,应从司法鉴定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功能两方面对司法鉴定的内涵予以分析,从而得出司法鉴定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客观必然要求.而要想对这一课题做出富有实效的回答,就必须充分认识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对于证人出庭作证的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帮助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这几个要素的存在是现代化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作证、不出庭的现象严重。观古今中外立法例,从历史发展和基本人性角度出发,赋予特定公民以证人作证特免权,有利于改变证人拒绝作证的现状,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构建我国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应制定好适用的原则与范围,并完善相应配套机制,以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6.
司法鉴定的质量影响着司法公正,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关键依靠制度。笔者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应树立和谐的理念出发,分析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改善司法鉴定制度,以期在以后的立法和司法中予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对查显武之死的三份鉴定,暴露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中证据立法明显滞后.解决这一矛盾,要建立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建立一支完善的司法鉴定队伍,实行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没有真正确立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在庭审中,提交书面的证人证言仍是主流。文章着重从刑事诉讼方面分析我国证人很少出庭作证的原因,进而提出改善建议,即建立出庭证人保护制度、建立出庭证人补偿制度、明确证人作证方式、树立法院权威以及提高民众法制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避免因某些证人的证言使其他的社会价值和利益遭受损害,西方国家对基于特定身份的人如配偶、律师、医生在作证方面大都规定了证人特权。我国很多学者也主张把拒证权规定在我国的法律中,但为使法律体现出的价值与人的本性相一致,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的价值和目的,有必要排除这些人作为证人的资格,建立证人资格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