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竞技体校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体院附属竞技体校的办学宗旨是“亦读亦训”,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文化知识的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近些年来 ,竞技体校学生的运动训练成绩提高很快 ,有些项目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多次获得奖牌。在运动训练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1 体校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面对文化课学习 ,感到很困难 ,很无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基础差 ,教师讲课听不懂 ,对文化课不感兴趣。 2自信心不强 ,认为训练任务重 ,文化课很难学好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 3思维能力差 ,…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校,采用亦读亦训的形式,培养有文化的优秀运动员。因此,遵循国家体委提出的办学方针,在不断提高训练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是竞技体校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对竞技体校上好文化课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为进一步办好体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汤晓虹 《精武》2012,(26):54-55
文化课教学在体校日常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不能只看运动会上的奖牌,而应该以为国家培养有文化的优秀运动员为目标,着眼于全民族体育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运动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训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教学计划。另外,体育运动学校必须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每天文化教育和自修时间应保证6学时。学生因训练、比赛所缺课程必须及时安排补课辅导。因此必须针对竞技体校较之于普通中学的特殊性来探索一套适宜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体校文化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校小学生不仅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还要成为体育事业的建设者,而小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是成为优秀体育人才的保障.因而竞技体校小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便显得极为重要.长文针对竞技体校小学生文化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适合竞技体校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举国体制是保障,各级体校是基础。竞技体育要保持持续发展,体校这个基础只能巩固和加强,绝不能动摇。然而,当前文化教育问题已成为体校办学的主要瓶颈。我们要想突破这个瓶颈,使体校获得健康发展,就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精神,高度重视和抓好各级体校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笔者通过自己多年任文化课教师的经验,对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校文化课教学是体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存在着“读”“训”矛盾,一部分学生重训练轻学习,使文化课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中途径之一是加强课堂的组织教学。因为体校的一些学生,由于项目的特点和其他原因,上课时纪律散漫,不认真听讲,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加强课堂组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是由于对组织教学环节的认识淡薄造成的。有些教师踩着上课铃进教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运动员的学历和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在各地市成立了体育运动学校或分校,同时,按照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开设文化课,并坚持“读训并重”的原则,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运动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但是,作为运动员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既要学习文化课,又承担着运动训练、比赛的任务,学生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受训练、学习时间、习惯、兴趣、办学体制等各方面的影响,加上教学大纲多年未予修订、课程设置老化、教学理念落后效果不佳,教学措施、方式陈旧;同时,运动的性格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贯彻教学计划时存在诸多困惑,文化教学一直是困扰体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体校教育教学工作亟需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模式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对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概括.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科学化基础上的学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末来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定位是"学生运动员",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良好的人文与育人环境;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在一个培养单位完成多年培养目标的"一条龙"培养;亦读亦训的学训结合;科学高效的训练组织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钟伟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602-603,577
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树立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地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能力展开分析研究,本文从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现状入手,力图提高学生运动员学习能力,从学生运动员自主学习上解决好学训矛盾,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历来就是一对不好调和的矛盾。训练时间少,难以保证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领导不满意,教练不光彩;训练时间过长,势必影响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家长不满意,任课教师有意见,运动员夹在中间茫然不知所措。笔者从事十多年的体育教学训练的实践,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现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青少年运动员学训存在的问题1、训练时间与文化课学习时间的比较:有38%的运动员每周  相似文献   

11.
"亦读亦训"是竞技体校的办学方针,也是竞技体校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但对此方针中的"读训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却因人而异并不一致,因而贯彻中出现了左摇右摆的情况,成为竞技体校诸多矛盾中的一对突出的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个看似简单、实质复杂的"读训关系",直接关系到势必会失去竞技体校的办学特色及竞技体校的健康发展。笔者想就此问题发表一点拙见,就教于同行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院校竞技体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近30年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竞技体校发展分为:初创探索时期、稳步发展时期和转制后调整时期。竞技体校办学应继续坚持"亦读亦训、科学训练"指导思想等。  相似文献   

13.
1 CBA联赛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1.1业余体校篮球班面临的危机 由于业余体校大多自成体系,运动员(学生)的化课学习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从有效问卷的224位运动员(学生)化课成绩比例可以看出(见表1),最为突出的是运动员(学生)化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训脱节,大多数运动员(学生)无法继续升学,训练与升学的矛盾突出,由此造成家长不满意,不愿意让子女到业余体校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体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惰性大、又要拿出大半时间用于训练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他们好动不好静的特点,处理好课堂上的动静关系,让学生在课堂能亦动亦静,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体校的文化课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竞技体校学生文化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校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除本身智力因素之外 ,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同样非常重要 ,所以 ,从事竞技体校教育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积极创造出一个适合竞技体校学生的学习环境 ,方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校自1988年以来,对构建具有本院特色的“亦读亦训”的教学训练模式及其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了这一“特色模式”的可行性,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校学生有任务重(承担训练和学习双重任务)、时间紧(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及普通学校学生的一半)、文化底子薄的特点,因而部分体校学生对文化学科产生了"不学""厌学"情绪;但他们同时也具有好动、好奇、性格活泼、爱好广泛等特点。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切实地贯彻国家体育总局"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使他们学训双丰收"的精神,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体校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厌学"、"不学"语文到"乐学"、"想学"语文,从而提高体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业余体校大部分采取亦读亦训的教学模式,但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许多学校则采取重训轻文的办学理念,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同时,也缩小了体校的发展空间,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难度。1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许多业余体校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省体育职业中专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继续与高校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历层次,统一思想、读训协调发展,改革办学形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一般忽视文化课的学习,老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要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除了要认真备课把课讲好之外,还要努力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一、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概念非智力因素属于心理学范畴,它包含的因素是心理的、主体的,而不是非心理的、客体的。其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考察。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