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基擅诗文,词亦佳。其词中引入"骚"、"辩"之意,以此考察刘基词中的屈宋话语特点,进而探讨这一写作意识之原因,与刘基身世之感、时代氛围以及词作策略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了"诚"是成物成己至高德性三层含义理论前提,认为"诚"是刘基大德之根、"仁、智、勇"是刘基之德之干;而其他如"正直公正,严于执法,不畏权贵,直言敢谏,公而忘私,待人以真、爱民情怀"等种种德性则是枝蔓,这一切形成了刘基所立之德这棵茂密的大树。但是"至诚"无疑是刘基所立之德的核心,他把至诚品性挥洒得比较完整,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既是明理的哲学起点,又是所有品德里之至高德性。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传统学术视野下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刘基和谐思想的内容、特色及其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刘基作为历史上的"三不朽"伟人,既有经世的实践经验,又有传世的所立之言,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丰富而且深刻。刘基和谐思想既继承了传统的和谐观,又有许多创新,他更着重于动态和谐的建设,主张"通其为天地之盗",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政刑",并且"政刑"是体现王道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惩恶除奸的刑法和约束人们行为、让人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在刘基这里得到了更有力的强调,并且他进一步指出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光靠顺道之"德"和确保德教落实的"政刑"之"方"还不够,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这剂药,以促进和谐社会得以实现。刘基把制度建设提到"王政"层面上,重视制度建设,提倡"天地之盗"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儒家和谐观一种有力的推进,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不朽伟人"①刘基刘伯温在杭州前后达六年,在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任上,发展教育,倡导兴办义学。刘基对教育的主张,对明初的文治政策及朱元璋的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刘基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不避强御,扬善抑恶,德、才誉满杭城。在寓居杭州六年时间里,他吟诗作文,领袖群贤,孕育于杭州的不朽散文名篇《卖柑者言》足以垂世。他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刘伯温在杭州为登上元明之交的政治舞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刘基的道德、功业、文章和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一同不朽。  相似文献   

5.
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探讨了刘基诗歌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在元明鼎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刘基诗歌具有"一代宗师的文学地位",与同时代的高启比较,刘诗是士君子言志之诗,高启是文人之诗,两家诗歌,各有千秋,未可轩轾。刘基的诗歌创作于仕元期间,在越诗派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入明后,因其政治地位而影响更著,对有名一代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刘基弃元仕明,虽不克获得大用,赍志以役,有识之士为之抱屈不已,但毕竟在入明后官拜御史中丞,爵封诚意伯,后世更视其为开国军师,配享宗庙。但自钱谦益在《列朝诗集》暗示、金堡澹归在《列朝诗传序》中明言刘基有遗民心态之后,400多年来一直未有很好的回应。其实,刘基的仕明,几番荐举征聘,绝非轻出;出山之后,又多有荐人,则显非如钱谦益所谓"迹与而心不与",实出"天命有归"的志愿;后来生出的遗逸之想,乃是不尽其志的牢骚心态而已;而其荐人之举,在明初的政治环境中,尤具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7.
刘基《卖柑者言》本是一篇政论性讽刺小品文,全文借卖柑者之口,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官僚制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然而反复琢磨其中的内涵,我心中似有醍醐灌顶之明朗。  相似文献   

8.
析"诚意伯"     
刘基以诚待民、事君、治国、治军、治文,无愧于"诚意伯"的封号."诚"是刘基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阶段,对刘基文化,特别是"诚"文化,有必要加以发掘、研究、开发和利用,以诚立人、立业、立校、立市.  相似文献   

9.
对于刘基及其思想的学术定位是我们研究刘基及其著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基作为传统儒者,博览全书,涉猎广泛,对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皆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位“通天地人”的“通儒”之士。刘基的儒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孔孟之道的推崇,对儒家君臣之道、孝道、交友之道的思考;通过对刘基儒学思想的梳理,我们有理由得出如下结论:刘基是一位“古典的儒家与学以致用的儒家”。  相似文献   

10.
1927年以后,"革命"是鲁迅张扬其左翼选择的一个关键词。"革命"一词在鲁迅的笔下,往往由"社会改革"、"文明进步"、"不满现状"、"破坏旧制"等一系列在历史时间和道德指涉诸方面均宽泛模糊的短语所限定和解释,其表现在人,则往往与"改革"、"战斗"、"抗争"等词语相连结和替换。追求改革、革新的历史和人生态度为鲁迅左翼选择之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清新隽永,不假雕琢,感情真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易安体"。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她的词"不独雄于闺阁也",这来源于她的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同象异意,情感表现上的自我化抒情和创作意识上的双性意蕴。  相似文献   

12.
由宋到明,词人呈现出向吴中地区聚集的趋势,形成明代"词萃吴中"的独特景观。并且,吴中地区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文化发展成为一独立系统。文化的独特地域性影响到词学,塑造了明代词学的主体性格:艺术家之词。在此基础上,明代词学整体上呈现出与宋代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陈虎 《现代语文》2010,(2):46-48
"曾经"是一个经过虚化后演变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它虚化成词的时间不会早于梁代。受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化潮流的影响,"曾"与"经"同义复合构成了双音节词"曾经"。从内部的关系来说,由于经常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前面,"曾经"的语义逐渐抽象化,凝固成词,从而最终虚化为副词。  相似文献   

14.
刘基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既树开国之勋业,又有传世之文章.刘基文章以"师古"为宗旨,追求古朴浑厚风格,驳斥元代纤丽文风.刘基把文学提高到"经国大业"的高度,抽象到社会人文思想高度上认识.研究和讨论,是刘基文风的精神支柱所在.  相似文献   

15.
刘基在历史上有“两面”形象。文章综合个人历年对刘基的形象及其神化过程的研究,以“人物神化”与“文化交流”为焦点,探讨刘伯温传说的产生及其演变的轨迹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炎论词主张音乐与词作并重,其"雅正"说实包括音乐之雅正、词作之雅正和雅词协音三方面。张炎提出"精粹"、"妥溜"等审美范畴,服务于"清雅"词论体系。融贯之美是他词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用以达到清空中有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基的传世名作《二鬼》是一首内涵丰富的长篇叙事诗,诗歌在艺术技巧层面和思想内容层面都有意地"故弄玄虚",这种隐晦的方式折射出明初士人心态从昂扬进取到避祸全身的微妙变化。诗中所塑造的"二鬼"形象,欲建功立业却受到"天帝"猜忌,正象征着以刘基与宋濂为代表的明初文人在明初中央政权中的委屈心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常州词派历代词人的读词方式有其内在的继承性。具体看来,张惠言以"比兴寄托"的方式读词;周济以"寄托"的方式读词;谭献以"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方式读词;陈廷焯以"沉郁"的方式读词。且这种读词方式的产生主要归因于词学本身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比较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辣"的概念隐喻。英汉两种语言在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反映了两个民族身体体验的相似性和文化体验的差异性。本文还验证了高级感官词可以用来修饰低级感官词,分析了英汉语言中"辣"的隐喻现象,对"辣"的隐喻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中"辣"的隐喻共性和个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英汉味觉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刘基文化在温州文化建设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察了温州文化的特性基础上,指出了温州文化特性中的不足点;并进而在研究刘基文化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刘基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诚信文化是温州文化有益的实质补充""刘基文化的经世之道将推动温州民营企业向高层次发展""刘基文化与温州文化有融通性、亲和力",阐明了刘基文化在当今温州文化建设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