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乌鲁木齐市三所高校的220名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的双语态度。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自己本民族语言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也高度认可和接受。被调查者有学好民汉双语的愿望。总之。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维吾尔语和汉语都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2.
以语言态度理论为指导,以塔里木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民考民与民考汉学生的语言态度及语言水平。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对维吾尔语都有很高的认同感,水平普遍较高,差异较小。但汉语态度及水平差别很大,相比而言,民考汉学生对汉语的认同度及汉语水平高于民考民学生。针对调查结果,从双语教学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考查了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母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态度,旨在为高校语言规划及语言教学提供可参考信息。研究表明:塔里木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母语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持积极认可的态度,对英语的态度是多元的。针对学生的语言态度现状提出了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付杰 《海外英语》2014,(21):18-19
汉、维两种语言对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维吾尔语和汉语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所产生的的负迁移现象,根据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对3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类型进行归类和分析,最后提出改进汉、维双语对英语词汇学习负迁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汉、维两种语言对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维吾尔语和汉语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所产生的的负迁移现象,根据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对3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类型进行归类和分析,最后提出改进汉、维双语对英语词汇学习负迁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新疆双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制定双语教师教育培训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南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双语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了解他们对维语和汉语的态度以及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的态度。结果显示,双语教师对维语有很深的感情,也有较高的汉语接受度,大部分人在家庭中偏好使用维语,在其他社会交往中偏好使用维语或双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空前迅猛发展,中国语料库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建立起了种类繁多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母语不是汉语的民考民大学生的英语语料库。进行"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将为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证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语料,从而有助于少数民族英语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编纂。文章阐述了建立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必要性和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使用新疆汉语方言词的社会心理。研究发现:(1)维吾尔族对新疆汉语方言词的使用,从整体上说使用率都较低,说明普通话的影响力大于当地方言;总体上汉语方言词中维吾尔语借词的使用率比固有词的使用率高将近6%。(2)社会心理对维吾尔族使用汉语方言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感和态度两个方面。越喜欢说汉语、汉语使用越标准,反之,越不标准;对维吾尔族学汉语持肯定态度,使用汉语方言词少,也就是说,使用普通话词汇多,反之,使用汉语方言词要高,分类统计结果相同。(3)认知和动机对维吾尔族使用汉语方言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冯莲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190+203-190,203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接受学前教育的维吾尔族儿童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在对维吾尔族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环境及语言态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维吾尔族家长对双语态度、汉语态度和母语态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和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相关背景因素,试图回答哪一个背景因素对语言态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最能够预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把汉语水平、社会网络、和民族认同三个背景因素作为自变量,把语言态度的亲和力维度和地位价值维度作为因变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检测出三个自变量对两个因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背景因素中,社会网络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最大,可以作为语言态度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新疆5所重点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语言认知、语言情感和语言意向三方面考察了新疆大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并比较分析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部分新疆大学生对汉语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深厚的语言情感,哈萨克族大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最为积极。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汉语语言认知和情感方面差异不大,在语言意向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民汉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的汉语语言态度,促进效果与民族特质、政策推行时间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比较全面地考察2011年1月至9月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手机短信文本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基础上,文章对该群体在该时段手机短信文本的语言文字构成情况进行了尽可能全面深入的描写和分析,着重讨论研究了该群体在该时段手机短信文本的语言文字类型以及彼此纵横交错的搭配关系。研究说明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手机短信文本的语言文字构成类型和使用状况呈现出了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下社会环境中维吾尔族群体语言文字的使用态度和发展倾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目前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语言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语言学方法调查分析当今新疆维吾尔族青年语言使用态度变化.研究发现:维吾尔青年群体中母语和汉语的同化现象在加剧,民族的融合度在加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即维吾尔语言的继承和保护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新疆学前双语幼儿园384名维吾尔族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国际通用儿童语言研究工具和汉语语料库研究方法,探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情境中民族儿童的汉语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了学前民族儿童汉语学习呈现不断递升的发展图景,在汉语理解性语义和表达性语义、叙事语言和学业语言,以及汉语平均语句长度等方面逐渐发展的态势,报告了学前民族儿童汉语入学准备的良好前景;根据学前民族儿童汉语语言学习与发展规律,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提出了整合有序的教育模式的建议;同时针对学前民族儿童与汉语为母语儿童之间的汉语语义发展差距,建议新疆学前双语教育重视引入早期阅读理念和图画书资源,为民族儿童的汉语学习构建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聚居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境内,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总人口达987万。维吾尔族人均使用维吾尔语,文字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相似文献   

16.
语言游戏论是维特根斯坦在儿童习得母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基于此理论,结合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习得的特点,阐释了语言游戏论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习得的一些启示,以期为提高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习得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文化认同问卷对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年级主效应在语言、宗教和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性别主效应在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对语言认同和宗教认同的解释率分别是4%和9%;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联合对身份认同的解释率为7%.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影响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语言损耗在国外的研究已颇具规模,但此类研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研究重点在于整理和探讨国外的相关研究,而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笔者将语言损耗的相关理论与我国维吾尔族族群的母语使用现状相结合,采用访谈的方法,研究我国新疆维吾尔族族群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母语的损耗状况,探究母语损耗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民考汉”和受双语教育的青年维吾尔族同胞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本族语出现了较明显的损耗现象。  相似文献   

19.
青海藏族教师双语态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青海藏族教师以双语及双语教学态度研究表明,藏族双语教师对母语的态度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是认识,责任,情感交织的肯定态度,对汉语持积极的,且具较高层次的理性态度,他们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开发民族学生的智力及及各种潜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他们对目前双语教学现状并不满意,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培养合格的双语合格的双语教师及藏汉双程课程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语言态度是影响第二语言及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从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些民考民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英语都持肯定态度。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汉语和维吾尔语”并用,也就是说能根据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