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课是各个学校教学的薄弱学科。学生认为自然课是副课,不愿意学,老师们认为自然课是“搭头课”,不乐意教。可是宣恩实小的张中秀老师却有着自己的看法:自然课是集各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科学启蒙的重要课程,可以培养孩子们善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和实事求是、不畏艰难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5年第6期发表了金玉香老师的文章,介绍她教“挂在哪儿”这一部分的经验,欢迎大家就《平衡》一课的教法各抒己见。今年第3期,发表了李勇老师的文章,他谈了“挂在哪儿”这一部分的教法,同时涉及课文中有“*”记号部分的教法。本期又从众多来稿中选发龚承海老师的文章,他认为要注意把握内容,同时又强调由老师演示。 许多老师的教学研究经验说明:深入研究一个课的教材和教法,不仅能从中获得教这个课的特殊经验,还能从中获得教自然课的一般经验。试办《各抒己见》这个栏目的初衷也在于此,除欢迎大家继续提供教学经验,作为共同研究的资料外,还希望大家就本课教材和教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见解: 1.“怎样才能平衡”和“你有几种方法使它平衡”这两部分教材的内容、要求和相互联系;《平衡》一课和《小天平》一课的联系。 2.《平衡》一课,上述两部分教学内容,怎样教更能体现自然教学大纲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青年民办教师,接受了在全市自然教研会上为全市自然教师教课的任务,心情既高兴又紧张。我在年会上教了《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这一课,受到老教师的鼓励,说我有勇气,敢于教这种很难有把握上好的课,也有老师含蓄地提到不能把自然课教得像语文课的问题,这就促成我重新思考这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村级小学不重视自然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学校把自然课当成副课搭配给语、数老师,语数老师以教语、救为主,以教自然为副,不备课不布置作业;有些学校让年老体弱者任自然课,教法陈旧,有的连书上内容自己也弄不清楚;有些学校课表上排自然,实际上不上或少上自然,自然课成为语文、数学的机动课;有些学校尽管配置了自然教具箱,却一锁多年,从不打开,自然老师不知箱中为何物,如此等等,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村级小学轻视自然课教学的原因何在?剖析一下,大体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课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学科。然而,就目前农村小学自然教学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确实令人担忧。忧虑之一:领导不够重视,自然教学疲软。自然课在每学期的课程编排中,大多属于副课待遇。领导倾向于数学、语文的教学,把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安排去带语、数这两门“主课”,而自然课只作为搭头分给老师。长期以来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自然课,对自然课的教学、研究、质量都缺乏明确具体的要求,没有形成稳定的自然学科骨干教师队伍,致使自  相似文献   

6.
○操作材料的实践活动,一是指观察、实验活动,二是指思维活动。供学生操作的思维材料,是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获得的事实材料。获得事实材料是学习的基础。 ●怎样指导好学生操作观察、实验材料的实践活动? ○我有一次教《放大镜》的特殊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1988年我教四年级4个班的自然课,前3个班都是用老办法教学。我到第4个班上课,刚进教室就有急事  相似文献   

7.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作用很大,是上好小学自然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九年制义务教育自然课本第四册第二课《小水轮》,这一课总共只有四句话,字数只有四十左右,除此以外全是图,如果只靠老师讲,学生观看,那学生是难以理解水的力量与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的,这就得靠自制的简易教具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案例下课时,初二(5)班班主任徐老师看到教他们班自然课的王老师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正朝着他走来,徐老师看看桌面玻璃垫下的班级课程表,刚刚那一节班上正好是自然课,不等王老师开口,徐老师心中已经明白了大半。“徐老师,你们班级的秩序让人无法领教,我实在上不下去了!”“对不起,我们班的秩序我也很头痛,说也说过他们了,结果还是老样子!”“下次上课,我打算上实验,希望你能在旁边管管纪律。”“可是,下次自然课,我自己也有别的班的课啊!”“随便你,要不然,你们班就不用做实验好了。”王老师说完转身就走。“王老师……”徐老师气得跌坐在椅子…  相似文献   

9.
赵莉 《教师》2013,(4):101-101
近几年,从整个小学自然课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课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无专职教师,二是无观察实验,三是无正确教法。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l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小学自然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课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课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0.
一必须重视自然课近几年来,很多省、市教育厅、局注意抓自然课。例如黑龙江省从1980年9月到1981年9月,一年中开了两次小学自然课的全省专业会议;北京已有20几所小学在试验从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听说上海经过几年试验,正组织力量制订大纲和编写教材,准备1983年起全市小学普遍从一年级起开设自然课;天津、四川、辽宁、湖北、湖南等省市在改革自然课教学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以上各省市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有些地区对自然课重视不够。有的学校不开这门课;有的虽然开了,但因专任教师缺乏或授课时间不能保证而形同虚设。据说,南方有的学校把自然课叫做“豆芽菜”课;北方有的学校把自然课叫做“圣贤”课(意思是“剩”下的和“闲”置的老弱病残人员兼教的课)。这显然是不对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万丈高楼从地起,小学能不能打好德、智、体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课的“广阔天地”在农村学校。农村学校能不能开设自然课?开设了自然课的学校,能不能教好自然课?这是关系到我们的科学教育普及,发展的大问题。本栏将为读者提供论坛,欢迎广大读者参加讨论。汤浩老师既不高估学生的能力,也不低估学生的能力,而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条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把《植物与环境》一课教得非常富有教育性,达到了很高的教学水平,生动地体现了自然课的改革思想。我们以为,不仅是对农村学校的自然教师有启发,所有的自然教师,都会从他的经验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2.
每当来到兴北乡镇南小学,看到小学生上自然课做实验时那认真探索的样子,就想起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是1991年元月开学不久,善于动脑又讲实干的李淑香老师调到镇南小学教自然课。这个学校虽然有较标准的实验室和相当数量的教学仪器,但实验教学却未落到实处。学生都觉得自然课没意思。李老师就从观察实验入手,充分发挥自然学科的特点,激发儿童学习自然课的  相似文献   

13.
张家祥 《云南教育》2005,(19):50-50
课程改革后,小学自然课将改为科学课。科学课从三年级起开设,这就存在着小学自然教师如何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教旧教材,实现由“自然课”向“科学课”顺利过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去年腊月,妈妈在家“熬糖”,一整天灶间都燃着熊熊大火。傍晚,漆黑的墙壁忽然变白了,像抹上了一层石灰。“‘鬼糊墙’,鬼咋会找到我们家呢?”妈妈脸色苍白,轻声叨咕着。我连忙说:“哪里有什么鬼呢?这里面一定有科学道理。”不管怎么说,妈妈总是不相信。墙为什么会变白呢?我翻来覆去地思考,始终想不出结果。一开学,我就去找教自然课的姜老师,姜老师笑笑,说:“你自己研究吧!想一想,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围绕老师的提示,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墙壁上厚厚的烟尘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料,在什么条件下它会变白呢?联想到那天灶间始…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课的教学难点是指自然课中难教、难学的内容,它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解决自然课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其中,“对比”就是解决自然课难点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用“对比”方法解决自然知识的教学难点在《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中,“太阳高度”这一概念对于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特别容易与“物体  相似文献   

17.
课始,老师说明:“我们做个游戏,请根据老师拍手的次数,讲出拍手的规律。”于是就按照“×、××、×、××”的规律拍手,问:“谁能说出这一拍手规律?”(1、2、1、2地拍)老师徽笑点头。“如果按照这一规律一直拍下去,谁能用数字表示出这一规律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1212……”然后按照“×、×××、×、×××”的规律拍手,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成1313……继而说明:像1212……或1313……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循环现象。生活中经常出现循环现象,那计算中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相似文献   

18.
在太原的优秀课观摩邀请会上,路培琦老师的《树叶和人》引起了地震般的激烈争论。这节课颇为“标新立异”的取材和构思,使得无论是赞同的也好,持异议的也好,都觉得它与我们常见的一切“传统的”,“革新的”自然课是那么不同,以致一时竟无法说清自己为什么赞同或者反对。我们把这节课的实录、评点以及路老师的教后感一齐发表,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自然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无论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哪一面看,和传统的自然课比较起来都有恍如隔世之感,但还不能说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在这向目标的前进途中,出现“新”、“异”是正常的,唯其有“新”、“异”,才会有前进,才可能蕴含着突破性的因素。路培琦老师的这一课,不是心血来潮之作,而是他近年来严肃探索的轨迹上留下的记印,从这些记印中,我们似乎看到他们探索的,并不在某一具体课的成败得失,而在整个轨迹的走向。我们建议大家也从这个层次上来和路老师一起研究。 杭州章鼎儿老师的《碘酒与淀粉》,上海李子平老师的《弹簧》也都是这次会上的热门话题,从他们的课中也都可以看到这种探索的苦心,我们将在明年陆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教师在表扬学生问题上,存在着这种情况:有个教师,发现某生每天放学后就读书、写字,晚上十点钟还不睡觉,便立即提出表扬,说该生学习刻苦,是大家的榜样。还有一个学生,老师教一课就背一课,同学称他为“背书能手”。老师发现了,又马上提出表扬,号召全班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听课时都懂,考试时,不会做。”这种“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确实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想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一、从“教”的方面分析学生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不一定会做题,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从认识论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