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不止一次地自豪地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他希望到中国来的各国朋友都要去认识认识红旗渠."[1]众所周知,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于1960-1969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历尽千难万险,持续奋战而建成的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  相似文献   

2.
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一个伟大创举.工程建设于1960年至1969年,正是国家发展遭遇极大困难的时期.在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苦条件下,林县农民凭着"一锤一钎"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开太行山",建成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相似文献   

3.
"红旗渠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的延续,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时代体现,值得世世代代永远大力宣传和发扬."在"中国第三届太行山新闻论坛--红旗渠精神与当代传媒"会议上,84岁的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吴象动情地说:"你们举办这次会议,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起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成为林县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核心要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我们媒体的记者更应该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5.
高原 《东南传播》2021,(11):43-45
主流媒体做好建党百年"红色记忆"的宣传报道,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主流媒体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红色记忆"的主题宣传,关键在于主流媒体如何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建构好"红色记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提早策划、谋篇布局,精心制作一系列分量足、品质精、形式新的优秀新闻作品,对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宣传好建党百年"红色记忆"进行多元化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宣传报道激发八闽儿女汲取百年党史精神伟力,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红旗渠》描绘了一幅林县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的壮丽画卷.修建红旗渠的规模是空前的: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共有3739.5公里.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原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通过阐释新时代背景下红旗渠精神传播的时代价值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哲 《中国档案》2023,(5):84-85
<正>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到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在与红旗渠同纬度的齐鲁大地上也记载着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一条长达30多公里的人工水渠——太河水库一干渠,其蜿蜒纵横在连绵山峦之间,滋润养育着淄博人民。  相似文献   

9.
在一篇介绍穆青的文章里,读到一则穆老与河南林县红旗渠的故事。林县人民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壮举,穆老曾经亲眼目睹并宣传报道过。几十年后,穆老虽然年事已高,可他仍没有忘记林县的红旗渠和那里的父老乡亲,一再叮咛新华社的同志代自己去重访红旗渠,看望和宣传那里的人们,让世人了解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对穆老来说,他牵挂着那里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牵挂着魂牵梦绕的红旗渠的发展变化。从穆老渴盼回访红旗渠的愿望中,不难体味出他对红旗渠及林县人民的感情之深。体会穆老的"红旗渠情结",联想到时下一些新闻工作者的所谓"回访",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改善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摆脱水源奇缺状况,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1.
孔令淑 《东南传播》2021,(12):112-115
建党百年纪录片《留法岁月》借助视像修辞和声音修辞,围绕"人物""场景"和"事件"三个要素对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记忆进行了完整生动地呈现.在此基础上,纪录片通过社会记忆与个体记忆融合、历史情境与现实图景链接的记忆修辞路径,凸显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时代意义和留法青年伟大精神价值的传承意义,由此实现情感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建构,出色地完成了建党百年纪录片的思想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12.
闻名中外的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彻底改变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历经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在物质生活和技术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10年(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的艰苦奋战,林县人民"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总长26公里;架设渡槽155座,总长6.5公里,共挖砌土石方1700多万立方米.用这些土石方修建一条高1米、宽4米的公路,可从林县北至哈尔滨,南到广州."[1]59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它的成功修建,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一面鲜艳的旗帜,其精神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杨娟 《大观周刊》2013,(9):198-198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民族时代的旗帜。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文化底蕴,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是红旗渠精神得以形成、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中,89岁的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谓是"老新闻"了.虽已年近九旬,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关注着他向往的红旗渠.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赶到了红旗渠,赶到了他心目中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15.
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导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新闻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各主流媒体按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当前,有必要总结经验、深入探讨,进一步把"中国梦"报道引向深入. 一是要准确把握报道角度.要把"中国梦"报道同宣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受众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前要突出宣传实现梦想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通过个人诚实劳动才能实现梦想成真,鼓励个人奋斗,摒弃依赖心理,反对不劳而获.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进程加快,"速度"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决定性手段. 在各行各业向时间管理要效益的年代,中国电视传媒出现了新变化.中国电视传媒从以宣传为核心,转变为宣传和经营并举,"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朝阳区档案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内涵、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紧紧围绕"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朝阳"新三区"建设目标,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转变作风结合起来,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向深入,力争在新时代档案事业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正>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的第10个"国际档案日",同时,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30周年。为此,新民市档案局按照《沈阳市档案局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五届"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2017年6月精心组织开展了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1.宣传册和宣传挂图进街道进社区,  相似文献   

19.
施生田 《当代传播》2003,(5):14-14,16
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掀起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新形势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战线提出的新期望,也是新闻宣传战线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根据新疆电视台的实际,必须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世界记忆工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文献保护项目,通过世界记忆名录体系宣传保护珍贵文献遗产的重要性.自1995年世界记忆工程进入中国后,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论文在简要介绍世界记忆工程及其在中国的推广的基础上,从提升保护意识、扩大影响力、吸引关注研究、促进跨界合作、助力城市发展、推动人才培养、形成保护体系等七个方面总结世界记忆工程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