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举重项目发展的历程,以2000年-2008牟间世界举重锦标赛和奥运会举重比赛成绩为依据,综合分析我国举重项目整体实力,以促进举重项目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伶  赵洪 《精武》2012,(7):10-11
随着举重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举重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差距越来越小,但比赛时的成绩却相差悬殊。在技、战术水平相近的情况下,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正常发挥主要是由自身的心理素质高低决定的。因此,如何提高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前及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是当前举重训练工作中需要给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举重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整体实力及技术动作相当的前提下,战术的运用及临场的心理状态成为左右比赛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状态需经过长期的系统化训练和适时调控才能形成,探讨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措施与方法,对举重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和创造好成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智  丁雪琴  赵开强 《体育科学》2007,27(9):49-53,7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17位高水平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表现为:高自信、集中注意、表现良好、理想的唤醒水平、明确的目标、忘我和高比赛欲望.最佳身体准备、理想的环境条件、赛前获得理想情绪唤醒水平、赛前对自己的表现感觉良好、自信和积极的思维、恰当的行动动机、赛前和赛中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注意力集中和运动经验9个因素有助于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形成理想比赛心理状态.不理想的身体准备、不理想的环境条件、非理想情绪唤醒水平、不恰当的自信和消极的思维、不恰当的动机水平、不恰当的注意、赛前准备出现问题和表现糟糕是阻碍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获得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的8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6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中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有关个心理因素以及考察这些影响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关系入手,寻找举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心理状态因素,试图为举重项目的训练和控制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1029-103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态以及改善方法进行探讨。对举重运动员比赛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就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态和改善方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后 ,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男女举重训练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结合我国女子举重训练多年来的经验教训 ,在回顾我国女子举重训练方法的演变过程的同时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女子举重训练有关强度与运动量的关系 ;技术与力量的关系 ;以及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并就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早期专项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省35名男子举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举重运动员通过赛前科学的心理训练,能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较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0.
赛前心理状态对举重比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比赛是个人项目,受比赛环境、试举、次数与时间、裁判规则、竞技对象等的限制,成功与失败只在一瞬间。平时训练水平有的相当高,但比赛时不一定发挥出来,因此要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光靠体力、技术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赛前如何掌握、调整好心理状态是一个关键。 1、分析与讨论 举重比赛与平时训练不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十运会调研首次获得了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各级别的身高数据;与九运会、雅典奥运会和世界最佳成绩比较,十运会女子举重成绩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某些级别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比赛中名将发挥稳定,并涌现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运动员;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功率为51.5%。针对有关情况对我国女子举重运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单信海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84-84,93
通过对2004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成绩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整体实力来看,辽宁已进入了第二集团:辽宁的举重发展比较全面,在中大级别上具较强的实力,但在中小级别上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需要努力赶上;辽宁运动员一抓、一挺的成功率比较高,但二抓的成功率相对低一点,这对创造举重好成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我国举重项目优势形成的因素体系,并对各因素并进行分析,倡导举重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保持举重项目的稳定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陶闯 《体育科技》2010,31(3):40-42,46
以奥运会冠军陆永为例,就如何进行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进行详细讨论。在举重训练过程中应重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科学体能训练是现代举重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举重成绩的重要基础。举重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肌肉练习,其次要重视体能训练是提高专项成绩的重要基础,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训练效果。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和次数有助于提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举重     
《体育博览》2011,(7X):122-122
<正>古时的举重: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古希腊人曾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举重运动员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绘画记述了法老们举沙袋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运动员们用这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举重是一种衡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组人中谁最强壮的方式。同体育一样,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在古代中国,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这从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画描绘的是一名年轻人一手举着一块未经加工的石块,每个石块有他头的1.5倍大小。石块慢慢变成了哑铃,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是被去掉了击锤的铃,以使它们不会发出声。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当上个世纪号称汇集了"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的角斗和杂耍表演在美国和英国方兴未艾之际,到1880年,正规的举重俱乐部已在德国和奥地利颇具规模。在1877年,维也纳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举重比赛,有些比赛项目看上去十分夸张,比如说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齿和头发来举起重物,当然,也有正规的抓举和挺举的比赛。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查访问与文献资料纵向对比法,对31名优秀少年举重运动员成绩增长过程中的各种特征、成因、现象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成绩的增长是受选材、社会环境、生长发育、训练安排、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和比赛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提示了优秀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绩增长规律,为举重选材与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全年比赛情况 女子举重运动员熊海燕全年参加五次重大比赛都有较好的发挥,成功率较高,成绩稳定。这在举重比赛中是不多见的,说明平时训练比较系统和扎实,赛前的体力调控和比赛试举重量的安排较合理。虽然在平时训练中也存在膝伤和腰伤的影响,但能很好的把握训练节奏,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和成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克服内  相似文献   

20.
举重比赛是按运动员体重分级别进行的,如何科学有效的控制运动员赛前体重,同时,又不影响运动成绩的发挥,是举重界一直关心的话题,因此,在实践中以自己所带队员为对象做了一些探索,获得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