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倒立在体操训练中是作为基本功训练、基本技术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和身体姿态控制训练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但由于手倒立动作简单易学,常被人忽视,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它。因此在1982年全国  相似文献   

2.
“侧手翻”这个动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术,教与学的效果总是不理想。在实践中,我认为“侧手翻”教学,采用“手倒立”和“分腿手倒立”的教学措施,对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过高:一是小学生很难立起来,特别是女生;二是小学生立起来后,因手臂力量弱,支撑的时间短,不能很好地体会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3.
<正>一、"手倒立"教材简介"手倒立"属于技巧运动中静止平衡类教材,是指用手支撑使人体倒置的静止动作,其主要技术是在反常规下(脚在上,头在下)维持身体的平衡。"手倒立"是初中阶段体操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强,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技巧运动。经常进行手倒立练习,可以改善学生肌肉本体感觉,提高前庭分析器功  相似文献   

4.
头手倒立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选用的技巧教材内容之一,也是学校体操内容的重点教材,它对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增强学生上肢、腹背肌的控制能力起到了一定的锻炼作用。头手倒立要求学生用两手、头及全身协调用力来完成固定的动作技术规格。  相似文献   

5.
手倒立是体操运动员的基础动作,其内容有蹬起倒立、后摆倒立、直臂屈体分腿倒立、后翻、转体成手倒立等。不论用任何形式连接成倒立,倒立时要求,身体重心高、园背,使手、肩、脚成一直线。教学方法与手段:1、抓好“顶肩”是手倒立技术的关键手倒立技术要求很多,但“顶肩”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技巧运动的一些基本动作,如手倒立、鱼跃、下桥、后手翻、侧空翻、空翻以及两人和集体造型等,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手倒立,唐代称为“掷倒伎”,清代称为“竖蜻蜒”,在我国西汉时期的角抵百戏中就已有了。山东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中,就有两个艺人在乐人的伴奏下做手倒立表演。四川出土的汉画象砖百戏图中,有一种“五案  相似文献   

7.
水平三—五年级肩肘倒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建清 《体育教学》2011,31(1):44-45
中学技巧教材包括各种不同的滚翻、手翻、倒立、平衡等内容,是中学体育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系统地练习和掌握上述动作,对提高前庭分析器的功能稳定性,发展空间定向能力和灵巧、协调、柔韧等素质,增强关节韧带和骨骼系统的力量,都有显著作用。肩肘倒立和头手倒立前滚翻这两个动作是中学教材中较为常见的内容,多出现在各级公开课上,其中不乏有好的经典设计。  相似文献   

8.
专项练习和一般性练习凡是参加训练的撑竿跳高运动员在二月中旬都开始进行各种身体训练和专项练习。一些辅助性练习包括基本的体操动作,如单、双杠屈伸上、手倒立,手倒立行走以及手翻,此外还有爬绳和吊环。训练开始的第一周主要是专项练习和撑竿跳高技术训练。运动员应根据自己手和肩的情况,每次限做12次撑竿跳高技术训练,做完撑竿跳高技术训练后,我们采用“插毛巾”的专项练习。做这个练习时,运动员放一条毛巾在地板上,步测起跑点,把毛巾当作插穴。运动员从起跑点向着毛巾助跑,并把撑竿插到毛巾上。这  相似文献   

9.
绪言手倒立是运动员在支撑时头朝下,脚朝上的一种垂直姿势。它是竞技体操的基础。是体操运动员最常用的基本动作,特别是鞍马上出现了立体化动作以后,手倒立就成了所有竞技体操项目不可缺少的基本动作。因此有人把手倒立称为“体操的灵魂动作”。从双杠顶目来说,手倒立可以说是双杠动作的“工具”。我们再从我国儿少体操等级运动员的双杠规定动作中要求达到倒立的动作数量来看: 三级运动员双杠成套规定动作中要求达到倒立的动作数量占66.7%;新训练大纲中二级占71%;一级占75%;健将级占70%。因此,双杠手倒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双杠动作的质量和双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双杠倒立下摆挂臂向后翻上成手倒立是1981年—1984年奥运会和锦标赛规定动作中的重点动作之一,该动作按传统的老技术做法是在挂臂向后翻上时采用抬头、振胸、挺腹、屈臂撑杠而后推起成手倒立。国家集训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使规定动作达到高标准,在训练实践中创造了完成该动作的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该动作的技术质量。从81年5月上海、昆明分区赛双杠规定动作比赛来看,全国多数运动员仍采用  相似文献   

11.
<正>《头手倒立(男生)技术与运用》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水平四体操单元必学内容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描述头手倒立的动作要点,动作感受以及锻炼价值,会做3种以上练习头手倒立的方法;能做出支撑稳、身体较直、至少保持3秒钟以上的头  相似文献   

12.
一、"手倒立"练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原因1.松肩、塌腰、臀下坠、身体伸不直、不舒展。上肢的支撑力量薄弱,对"手倒立"动作的顶肩、紧腰、展腹等技术环节概念理解不清。肩关节紧张,不能协调用力。2.立不起、立不稳,出现前倒。学生初步学习"手倒立"时,在摆腿、翻臀环节不能很好的控制重心,再加上出现低头,以至出现前倒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技巧平衡动作中,手倒立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分腿支撑直臂慢起手倒立在少儿启蒙训练中又尤为重要。由于该动作身体重心处于较高的位置,支撑面又小,稍一偏斜便引起重力矩的出现并增大这种偏斜以致失去平衡。因此,交流该动作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加速训练进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头手翻动作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材之一,它对锻炼学生的前庭感觉,培养动作敏捷、协调及勇敢顽强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教材本身的特点,加上有的老师在无意识中增加了动作的难度,使学生难掌握,所以有必要再探讨头手翻动作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5.
一、“头手倒立”的教材分析 1.动作方法:从蹲撑开始,两手和前额撑垫成等腰三角形,两手撑垫用力、提臀,接近垂直部位时,一腿上举,另一脚蹬地,两腿并拢、展髋,身体挺直,体重均匀地落在两臂和前额上,稍作停留,两手用力推撑,迅速低头屈体团身,向前滚翻蹲立。头手倒立的另一种做法:两脚轻轻蹬离地面,举臀、屈腿,成屈腿头手倒立(身体站稳后),两腿再伸直上举。  相似文献   

16.
前手翻动作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材之一,它对锻炼学生的前庭感觉,培养其勇敢顽强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教材本身的特点,加上有的老师在无意识中增加了动作的难度,使学生难掌握,所以很有必要再来探讨前手翻动作的教与学。通常,有的老师在传授前手翻动作时,常常采用“少儿化”的教法:即从向高垫上(或墙上)做快蹬摆倒立开始过度到顶肩快推手,再过度到保护者站在练习者撑地点前方抱住练习者腰部顺势上提并下放等过度教法,结果上了两节课,还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不了该动作,所以我认为传授这一动作不宜采用过度教法,理由是:  相似文献   

17.
<正>"手倒立"动作与人体的正常姿态恰恰相反,同时还伴有一定危险性,因此这个动作成了中学体操教学中的"拦路虎"。为了教好这个教材,我们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运用"手倒立"合作学练六法,即:"半、摆、扶、靠、控、行倒立"的合作学习方法,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动作要领是体育“教法”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体育教师经常说到、用到的一个词汇,在很多体育教材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来写“动作要领”。在武术教材中也存在同样情况,此外还有许多教材对“动作要点”进行描述,那么,“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是否为同样的内容呢?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武术动作的“要领”与“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手倒立”作为高级中学体育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运动训练的恢复调整性手段之一,其动作结构虽然简单,但由于做动作时体位和身体姿态的重大改变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变化,以及学生缺乏动作体验,教学效果较差,动作完成率一般在25~30%左右,优秀率更低。根据上述情况,我在教学和训练中,以人体的位觉感觉生理机理为依据,以解决学生的恐惧心理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采用诱导练习,动作完成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达到25%。具体教法分四步:  相似文献   

20.
桥法是南拳的基本动作之一。原广东、广西南拳称上肢的动作为“桥”,福建南拳有指二人臂相触为“桥”的;其它南拳则少有“桥”之说。现《武术竞赛规则》确定桥法为南拳的基本动作,规定在南拳的竞赛套路中,必须有桥法动作。“桥”有长桥、短桥之分。长桥指直臂动作,短桥指屆臂动作欧ㄓ谐燎拧⑶星拧⒔厍拧⒐銮拧⑷η拧⑴糖拧⒀骨拧⒓芮拧⒋┣诺?近二十种。现简介常见的切、沉、截、滚四种桥法和桥法四式,供读者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