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主体的历史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引导说到底是对人的引导。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明确引导谁、由谁引导、在哪里引导、怎样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在当前媒体分众化、对象化趋势明显呈现情况下,引导主体的确立对建立舆论引导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涌米 《今传媒》2016,(12):55-56
做好传媒层面的新闻舆论引导是当前自媒体时代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新闻舆论的引导主体、引导法规、引导程度、引导方式以及引导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就自媒体格局下的新闻舆论引导问题进行了阐述,基于这些引导现状,确定了在自媒体传播现状下要进行舆论引导的几种对策,包括加强引导机制建设、完善引导法规、提升引导技术、重视舆论引导人才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3.
从舆论及舆论引导的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当前舆论引导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而探讨如何进行舆论引导的方略,包括谁应主要承担舆论引导、引导什么样的舆论、怎样进行舆论引导等.  相似文献   

4.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作为新闻事业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新闻宣传的效果与人心向背,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更要讲求新方式、新办法。本文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从比较引导、疏散引导与舆论领袖引导等方面探讨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讲求舆论引导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党报舆论引导的动因及舆论引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党报不断探索舆论引导艺术,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日益成为舆论引导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当前对舆论引导的学术探讨中,经常会遇到诸如“为什么要进行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殊现象”、“是否所有的舆论都需要引导”等问题,本文从舆论引导的动因和舆论引导价值的概念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这一对矛盾之中,舆论引导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构建健康和谐舆论氛围的主导力量;舆论引导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和持续保持。因而,探寻影响舆论引导效果的主体因素,并进而改进其舆论引导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研究发现,在以新媒体为驱动的媒体融合时代,影响舆论引导效果的主体因素有舆论引导者的互联网思维水平、舆论引导者的新媒体传播素养、舆论引导者的互联网文化引导艺术、舆论引导者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质量以及舆论引导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意义诠释技巧等诸方面。只有坚持转变思维,更新观念,雅俗共赏,才能达到释疑解惑,近悦远来的舆论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7.
舆论引导能力评价是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引导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新时期下考验党的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构建舆论引导能力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舆论引导主体引导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舆论引导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能力评价机制运行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3):55-58
新兴媒体日益壮大的时代背景,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异军突起,其传播具有综合性、实时性、相对聚合性特征,如何运用微信这种新媒体形式引导舆论,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现实中,重大事件中微信传播舆论引导存在引导主体不明确、引导信息源真实性不确定、引导内容冗余性以及引导有效性欠缺等问题,我们应不断净化媒介生态;健全微信传播的舆论把关机制;主流媒体巧借新媒体平台引导舆论;政务微信树立微信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加强微信"意见领袖"的自律与他律来强化微信传播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舆论引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媒体所具有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是给政府传播带来挑战的因素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播面临的挑战就是:快速、广泛地传播准确可靠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结构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结构。政府传播本身是一种舆论引导模式,具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有五种舆论引导模式:新媒体平台引导模式、政府新闻发言人引导模式、新闻内容引导模式、意见领袖引导模式、客户端引导模式。政府在实践中,需要灵活地应用这五种传播模式,并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舆论,是社情民意的重要风向标,网络民生新闻是网络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舆论的引导关系着国计民生。从研究网络民生新闻舆论特点入手,探究影响网络民生新闻舆论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提出引导网络民生新闻舆论要坚持正面引导、柔和引导、及时引导和事实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的阅读引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阅读推广中的3种阅读引导模式:OPAC2.0阅读引导模式、移动阅读引导模式和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同时对阅读引导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引导应对读者选择性阅读心理开展研究,开展与新媒体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引导方式,创新传统的阅读引导形式等举措。  相似文献   

12.
对舆论引导主体引导能力的多维观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引导的效果和成败与舆论主体的引导能力密切相关.舆论引导主体包括主政者和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相关社会组织及意见颁袖,在舆论引导中它们既有共同的能力要素,又有特殊的能力要素.舆论引导主体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弃,但应该也完全可能形成互动共振的合力,这样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舆论引导主体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与引导,所谓引导,就是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一定目标上去。而舆论导向的作用必须在舆论引导的效果,也就是舆论传播的实效中来体现。我们强调提高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艺术,并非只是指创新形式、手段、技术等途径,如何正确把握时机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三种读者阅读引导的模式,分别是OPAC2.0阅读引导模式、移动阅读引导模式和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文章同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媒体时代如何对读者进行引导提出了思考,即对读者开展心理阅读研究,构建联合阅读引导体系,开展与新媒体时代的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闻舆论引导的角度,论述疫情舆论引导"时""度""效"的把握及其基本遵循,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疫情舆论引导力提升的实现途径。文中指出,新闻舆论引导在应对舆情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再现的同类危机、防范同类危机的再现;疫情舆论引导是对舆情进行宏观调控,推动正确、正面、积极、健康的舆论形成;新闻媒体疫情舆论引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更好地化解舆情危机;在媒体多元化发展新时期,主流媒体对于疫情舆论引导的作用更加凸显,它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舆论引导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表现在审时度势、积极跟进、回应关切,较好地把握了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同时,强化"融合传播"功能,创新传播手段和报道方法,实现融合引导。  相似文献   

16.
梁广成 《今传媒》2024,(2):31-34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在融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舆论引导面临着较大挑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特征及其网络舆论引导优势,分析了高校校园媒体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高校要在思想引导、方法创新、媒体一体化发展、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切实提高自身网络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担当使命,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要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靠两个重要方面来保证:一是舆论要正确,二是这种舆论要能够发挥有力的引导作用,即引导要有效。重在“正确”,难在“有效”。要引导有效,就需要讲究引导艺术,改进引导方式,提高引导水平,增进引导的吸引力、号召力、感染力,让人信你、服你、听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国内图书馆界关注的阅读引导问题,研究阅读引导策略并探讨阅读引导策略的有效性,帮助图书馆有效履行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能。[方法/过程] 引入社会学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阅读引导社会行动模型,从理论层面系统分析阅读引导社会行动模型各要素的作用,并且采用实验研究法检验各要素密切配合时阅读引导策略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阅读引导社会行动的行动者、规范、所处情境和目标都对社会行动的有效开展和目标的最终实现有重要影响。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并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引导手段和策略是阅读引导行动取得更好效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媒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恰当的引导模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引导模式把握得当,可以强化引导效果;反之,则会弱化引导效果, 甚至使被引导者产生反感、对立情绪。因此,正确选择新闻舆论引导的模式非常重要。本文对新闻舆论引导的几种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时效性不再是传统媒体独有的优势,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将更加重要。有效的舆论引导,不仅要先声夺人、准确报道,更要明辨是非、深度解析;不仅要实现对新闻事实的引导,更要尽力做到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