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梁漱溟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构建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模式,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本文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特色等诸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今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为实现民族自救,对乡村教育与建设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开展大范围的乡村教育实验,形成了其兼具时代性和个人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其中,他对乡村教师的从业要求与角色期望构成了他的乡村教师观,从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处理等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或寄予期望。通过深入挖掘梁漱溟的乡村教师观,引导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育中的乡村文化认同、建设好自身师德修养、根据乡村学生发展特点而教、积极实现教师学习者身份的转变,能够为新时代我国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供借鉴与指导,推动我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26年前后开始,梁漱溟所倡导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在当时的乡村教育思潮中自成一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阐析了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并从政治和教育两个角度对梁漱溟的乡农教育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先生乡村教育主张主要包括:乡村建设是改良中国社会的必由之路,而乡村教育是乡村建设的根本手段;乡村教育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精神的改造和人格陶冶及普设乡农学校,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实现乡村自救等。重温梁漱溟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能给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与我国提出的乡村教育目标及乡村振兴战略相比,目前的乡村教育仍然任重道远。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突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代表性成果,它对今天的乡村教育及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梁漱溟主张通过传统文化来重塑乡村教育的魂,通过综合实践改革的推进来培育乡村教育的根。这一思想提供的启示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文化自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文化统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是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本文概括总结了梁漱溟乡村成人教育思想的终身性、重要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他的乡村成人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不但是以中国传统化为奠基,兼容西方现代明的精化,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是我们今天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试论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不但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奠基,兼容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是我们今天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邹平教育模式是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一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的践行,其实质是一场乡村文化重建的尝试.它促进了知识分子由城市向乡村流动,抑制了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缔造了以道德精神为基础的新的乡村文明,对当时乡村学校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当前乡村学校建设要突出知识分子的引导功能,重视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道德精神的辐射与熏陶作用,彰显邹平教育模式的现实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是从乡村建设的立场来看待社会教育的。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梁漱溟逐渐认识到,乡村建设离不开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以社会为对象的教育,是乡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乡村建设是社会教育的实施目标。他主张乡村建设与社会教育合流并提出了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通过设置村学乡学来实现其社会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希望通过乡村建设运动改变旧中国的落后状况。他认为,乡村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本,才能得到有效推广。乡村建设的最佳模式是政治与教化、教育的结合,通过激发"人类的理性"进而为中国农村赢得发展机遇。可以说,梁漱溟所谓"人类的理性"是以乡村建设与"政教合一"作为相互融合的展开路径,二者共同推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自我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所发起的对乡村教育理论的探索,不但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吸取西方文明的精华,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从定义、对象、目的、意义及内容和手段几个方面,我们试着对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农村遭到重创。陶行知、梁漱溟希望通过乡村教育运动达到挽救中华民族的目的。他们同是从乡村教育入手,但角度不同,教育思想也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两者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可以探讨其乡村教育思想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教育思想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前期是对东西文化和教育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后来从个人经验和现实出发,对当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是构建极具个性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通过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我们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是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乡村教育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三位教育家在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专业设置、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宝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即知识分子广泛系统地组织农村职业教育,重视精神培养,围绕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梁漱溟和他的乡村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改造旧文化 ,创造新文化”是梁漱溟赋予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 ,乡村学校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机关 ;分析邹平的乡学和村学的办学目的、学校组织、教学概况 ,并总结其政教合一、注重人生行宜教育、知识分子与乡民打并一起的办学特色 ;对当代农村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观照彼时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乡村教育思想家的思想闪光点,对当今我们做好乡村教育工作依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前期是对东西文化和教育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后来从个人经验和现实出发,对当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是构建极具个性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通过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我们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乡村教育理论对近代乡村改造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乡村建设虽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的理论中关于重视传统文化、关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等见解,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