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宋朝遗嘱制度最具规范化与完善,特别是在家庭财产分配方面,不仅有效体现出政府对遗嘱继承的重视,同时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在我国现存史料中,有关宋朝遗嘱继承的记载,数量最多,这对于研究宋朝遗嘱继承问题给予大量帮助。以下本篇研究宋朝家庭财产分配中遗嘱继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留戈  赵杨 《兰台世界》2012,(22):89-90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以巩固父权家长制为宗旨的男权社会,无论立遗嘱人还是遗嘱继承人,其主体通常为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就绝对丧失了作为遗嘱继承主体的身份资格。在现存的与遗嘱继承相关的法律文本及案例集所记载的遗嘱继承案例中,也存在少量女性主体,例如具有立遗嘱人资格的寡母和具有遗嘱继承人资格的女儿、寡妻等。这些女性主体,在立法上,继承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相扑"运动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名称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古代"相扑"的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不但有助于促进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挖掘古代"相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颖  唐麦 《兰台世界》2015,(3):99-100
法律是国家制度建立的基础,刑法则是法律制度中的精髓部分。在中国古代,刑法是对"罪名"和"刑罚"的成文规定,但是辽金时期的刑法和中国古代其他朝代的刑法制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从宽量刑"在中国古代刑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来阐释中国古代刑法的特点,揭示中国古代刑法的实质,并对中国古代刑罚"从宽量刑"的界定进行深刻探究,并分析其对现代法律制度制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史上,朱熹的教育心理思想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关注,可谓文化宗师般的存在。朱熹的教育心理思想围绕着"尊理体道"这一核心,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对我国古代教育具有很大影响,是对古代教育理论的极大完善。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机制从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一直到明清科举制度的重要发展过程,记述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机制的发展概况,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机制的发展演变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古代中国社会治理中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是中国古代法治的主要特色,两者之间不是冲突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共存、共通关系。本文对中国古代法治治理思想演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德法合一的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精髓,同时对古代中国社会"德法合一"的内涵和时代精神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着对人生老年境况的描写,这种作品通常被称为"老境文学"。在现存五万首唐诗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对生命全方位的体验,当然也包括了对晚年生命的体验,所以唐诗成了保存中国古代"老境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戏神信仰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浸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文章从历史文献入手,推考出中国古代戏神信仰产生于宋代。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戏神信仰的历史分为萌生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并探讨了清代中叶戏神繁盛的原因是源于戏曲声腔的多元化和地方剧种的大崛起,而明代存在的"二郎神"信仰在清初被"老郎神"取代,则是政治势力和社会舆论双重压力下改弦易辙所致。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中,史学范式强调"中国"和"古代",不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焕发活力;学科范式先验地设定了西方的学科标准,导致"以今论古"、"据外律中"地肢解古代思想的本质。研究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需要从问题意识出发最终走向体系建构,从而确证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并不只是局限于"中国"、"古代"内部自说自话的特殊经验和区域智慧,而是具有走向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能量。  相似文献   

12.
肖冬华 《兰台世界》2012,(10):60-61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了整个华夏民族及华夏文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水中汲取了养分,以水作喻,论人生,谈社会,议万物百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怡人。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翻检历史,会发现远古中国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思想的价值取向是功能主义而非认知主义。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活动一直贯穿一根"红线",就是以尊经重教为表现手段,以成为"为治之具"为旨归。文献分类活动中尊经重教的表现包括:以经为首,明道为要;经史子集的差序格局化;以义归类而非学科分类;会通理解,不求精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思想,对进一步挖掘古代图书馆和目录学思想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军是一个古老的军种,中国古代海军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多年以来,中国古代海军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尚有一些基本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就目前史学界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海战发生和"海军"这一军种称谓出现的最早记载问题,谈些浅见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官邸制度存在大约有2000多年,其中宋代颇具代表性,不仅官员住房做到了多元化,而且管理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楼店务",研究宋代官邸制度不仅能丰富对古代官邸制度的了解,而且能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方"科学的"和"人文的"两大图书馆学话语长期左右着中国图书馆学界."科学"以客观性见长,虽可直接"拿来",但它本身存在理性滥用问题."人文"强调图书馆(学)中的主体精神价值,直接"拿来"无异于东施效颦.本文在西方图书馆学的"他者镜像"中,分别以古代的知识组织和图书馆哲学为例,讨论了基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价值的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何以可能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藏书历史中,图书馆不仅将藏书实践作用在现实层面,还将具体文献工作"进之于道",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由此产生。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其理想追求对中国古代人格、社会及生态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周朝的"象胥"一职,是对中国古代翻译史的考证,也是对研究中国古代翻译史的重要贡献和完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周朝象胥进行研究,以期厘清周朝"象胥"一职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重农抑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本世纪经济学界、历史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重农抑商"探讨最多的是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演变和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本文通过纪录片《中国商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商"一字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目录学学术价值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