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朴正熙一生忘情于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上台后为韩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忽视民主,人权和社会福利问题,最终招致人民的怨恨并酿成他个人惨死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一生无不可对人言者”,从不做口是心非之事,司马光不是“保守派”、“守旧派”,他的改革主张曾开北宋中期变法之先河。他强烈要求变革赵宋立朝以来的“三冗”、“两积”、“滥赏奢用”积弊,在变法的切入点与如何改的问题上与王安石政见有异。对新法颁行后出现的弊害,他力行罢废,操之过急,犯了与王安石同样的毛病,有得有失,应具体分析,不应以王安石划线,对其妄加诬罪。  相似文献   

3.
冯长宏 《河北教育》2003,(10):10-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新课程实施者、开发者,要使改革取得成功,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至关重要。而在实践中,这方面的问题暴露得又最为突出。A.站在谁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似乎是一个已经考虑成熟的问题。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人采用的还是“想当然”的思维方式。“我讲了他应该能听懂。”“我做了他应该能看懂。”“我布置了他应该去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以文学想象对中国改革与伦理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持久的探讨。在他看来,改革是一个痛苦的裂变过程,它在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解放农民的思想、促成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过渡与转变的同时,又带来了利益与道德关系的失衡、中国文化深层裂变以及农民利益受损害等新的问题。为此,他倡导重人情、讲仁爱的伦理模式,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同事的苦恼     
最近我的同事非常苦恼.他说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自己在教学上已经作了很大的改变,可是效果却事与愿违,因为他发现学生们依然不喜欢听他的课.我看了看他的教案,应该说,不论是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媒体的使用,都比较合理,而且有些地方还很有创新.我想既然教案没有多大问题,那么就应该从课堂上寻找原因了.……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首领,同时又是一个改革家。他改革中国军事,创立了近代陆军。他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在其辖区进行了政治、经济、司法、教育等非军事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的教育问题,尤其对教学方法和学制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重温毛泽东关于教学方法和学制改革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垮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破疑即是悟     
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面对诸多问题,我想起了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说过的话。他说:“学人不疑,是谓大病。惟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这句话是李贽四百年前讲的,但在四百年后的今天,却依然具有提示作用。他提示我们,要牢牢记住:“惟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的哲理。  相似文献   

9.
朱国忠 《青年教师》2005,(12):35-37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要叙述彼得大帝的改革过程 ,来阐明他的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以及他的雄才伟略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要叙述彼得大帝的改革过程,来阐明他的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雄才传略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家庭婚姻等社会问题备受瞩目。对此,作为非常关注这一问题的《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认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社会。但他所主张的改革是在不推翻原有制度习俗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之"长",以补中国之"短"。杜亚泉的家庭婚姻改革观体现了他的中西调和思想,反映出其思想具有进步与保守共存的两面性,也极具代表性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与中国经济改革同步成长的经济学家,他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实,不管经历了怎样的磨砺,他认定自己人生轨道的中心其实是知识,因此他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岗位学习、向周围的一切学习。而今,作为一位大学校长,他坦言:"在一所大学工作,所能做的事不能说很大,但只要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对教育事业、对国家乃至对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改革,收费制度的建立,使得高校贫困生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的全社会参与的资助大学贫困生机制,以支撑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过去有较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真正障碍是旧体制,而改变旧体制的方法是改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动力论".这是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要带着“问题”学 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大干世界奥秘的探索与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答的历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苹果树下的遐想“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并不飞到天上去?”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大师胡适在1932年6月为北大毕业生开的三味“隐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累,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只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  相似文献   

17.
王大伟 《湖南教育》2004,(16):15-15
角色之一:提供者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学生们讨论了“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有较多的学生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而不喜欢他。于是,这位教师向同学们谈起了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介绍了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  相似文献   

18.
杜亚泉是我国近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民国初建,政治问题非常突出。杜亚泉针对现实,主张法治,拥护共和;反对集权政治,主张调剂集权与分权;反对官僚政治,倡导减政主义。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对我国当前的政治改革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听了魏书生一场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到的人在环境中的心态问题,尤其引起了我的思考,他说人要有平常心,要把自己看作平常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不能改变环境,但你能适应环境;你不能改变别人,但你能改变自己;你不能预知未来,但你能把握现在。  相似文献   

20.
赵丽茹 《天津教育》2014,(21):20-23
一、问题的提出 (一)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的弊端 语言学家McCarthy(1990)指出,不管一个人的语法学得多好,不管他的发音有多漂亮,但是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来表达感情或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他就无法用这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可见,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