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很多农民工的子女变成了"流动儿童"。新课改的提出给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动儿童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阻碍。本文主要结合某市第一小学,研究了小学阶段流动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并在以下论述中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希望能给其他小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广大的农村工作者奔向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国家对于儿童教育关注度不断提升,在小学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促进流动儿童更好的学习,本文就课外阅读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推进流动儿童课外阅读量的增长,提升其整体的知识内涵。  相似文献   

3.
我国流动儿童群体形成干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兴起,大量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入城市,形成了千余万规模的城市流动儿童群体。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一庞大群体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先天不足。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困难不仅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发展的畸形。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动儿童群体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兴起,大量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入城市,形成了千余万规模的城市流动儿童群体.  相似文献   

5.
流动儿童的课外阅读现状与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流动儿童后续的发展与成长,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课外阅读存在家长观念有偏差、情感氛围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要改善当前状况,应打造学校阅读文化,加强家校共育氛围,盘活社会支持力量,多元化地搭建起适宜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优越的工作、教育条件吸引了数目庞大的农民工,有些农村家庭为了脱离贫困,甚至举家迁往城市,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流动儿童群体的出现,对教育提出了考验,成长环境的转变,给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心理也提出了考验。这些儿童的学习生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这些心理适应能力并不是强的孩子来说,会做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自卑、叛逆、焦虑、难以融入集体等反应,在学习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低下。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剖析,从而研究出了提高小学生流动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向上发展,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限制不断突破,城市中涌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由此衍生出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群体。基于现有研究文献,通过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两个群体的心理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流动更有利于家庭完整、更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结论,据此提出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改进家庭教育的建议,以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走出留守或流动的两难抉择困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地际边界被打破。城乡流动和城市间的人群流动也愈发突出,流动儿童问题也随之浮现。因此,有效地利用流动儿童的群体身份概念,设计流动儿童的助人行为的促进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相较于非流动儿童,他们的学校逃避心理尤为突出。同辈好友作为儿童群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心理及行为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缺乏稳定居所及家庭支持的环境中的流动儿童而言。从同辈群体的视角分析了流动儿童学校逃避心理的影响因素,包括缺乏同辈好友、同辈群体结构、同辈群体学习压力、同辈群体社会排斥等,并从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干预流动儿童的学校逃避心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向城市,流动儿童的相关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对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总的来看,流动儿童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如非流动儿童,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自尊水平、歧视知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五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流动儿童与其他儿童的心理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需辩证地对待流动儿童群体,用积极的方式助其发展,使之成为未来社会更强大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25):135-136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流动群体产生,流动儿童群体不断扩大,学困生问题越来越需要人们关注,竖笛作为一种物美价廉的音高固定、携带方便的木管乐器,已广泛进入流动儿童的音乐课堂。它不但能给学生最直接的音乐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还能通过竖笛气息、指法、演奏技巧练习及合作表演可以有效培养流动儿童音乐课堂的注意力、合作力、视唱及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市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而作为其中特殊群体的流动儿童,其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安全教育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流动儿童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溺水死亡事故,更应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置。以南京市流动儿童溺水死亡事故为例,对如何预防和处置流动儿童溺水死亡事故作一些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往往对自己是城市人还是老家人有所迷惑。这种身份认同的困难将影响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并有可能使其学习成绩下降,并易出现心理、行为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群体身份视角下出发,分析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情况,这将为进一步地设计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培养方案打下明确的理论基础。因此,研究首先在梳理清楚群体身份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对流动儿童的群体身份认同结构、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和流动儿童的班级适应情况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最后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习惯也将成为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随着对语文学科的全方位认识和对阅读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课外阅读的价值被发现,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流动儿童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常流于形式成效不佳,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很难落于实处。为此,建立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阅读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推进学生课外阅读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主要集中在小学生这一群体中,依据新课标的倡导,学校要培育小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促成身心健康的发展。儿童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各类思想的开端。所以,普遍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儿童的心灵获得良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挑选了本学校的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对儿童课外阅读的状况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携妻带女进城务工。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独立性群体,常常被视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本文介绍了锦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的生存现状,分析了流动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群体身份认同理论可知,当个体隶属群体时,会对内外群体身份的成员区别对待。该理论为研究流动儿童的助人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可以在探讨流动儿童群体身份认同归属的前提下,对其助人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问题也日益凸显。留守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也随着问题的出现备受关注。如何妥善处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加强城市与农村群体互动、扭转流动儿童非理性认知有助于排解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促进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