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中政治课改革应从改变目前高中课程教材内容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重复入手,搞好高中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工作。这对于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搞好二者的衔接工作,则应从教学理念、教材编写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都很强的科目,学生往往感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因此有畏学、厌学情绪,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主要与教师有关。如,教师的教学语言、情感的投入、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的技能以及渊博的知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都是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需要以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基础,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长点;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点。发挥情感因子的作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积极意义:发挥情感因子的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归宿。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需要充分运用情感因子。为此,需要晓之以理,发挥情感因子的渗透性;导之以行,发挥情感因子的能动性;持之以恒,发挥情感因子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政教学的重要环节,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特殊性,实践教学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加以实施。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互动”、“课外活动”和“校外锻炼”三大板块和与之相配套的保障其实施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衔接构建为视角,主要从正确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理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承继和递进关系、唤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衔接意识三个视点切入,探讨了实现高校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机衔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摆脱德性发展困境的思路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以及其他领域的需求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尤其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及行为存在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负担过重、感觉前途渺茫、读书无用思想,以及自卑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是由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原因造成的。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推动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今后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策略: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尊重学生,努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教学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高职院校公共政治课的目标要求,而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关键因素。为此应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培育学生参与意识;优化师生交流,营造学生参与氛围;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创新教学媒介和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真正成为“高职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用体验式教学进行高职思政课职业道德教育,能有效地把政治理论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达到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的目的,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长期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需要创新和突破的瓶颈.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在大学,都普遍存在着学生对政治课学习不感兴趣,政治课难上的问题,高校"概论"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比较和分析大学"概论"课和中学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很有必要。具体对策是高校"概论"课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创新性和实践性上下功夫,把握学术前沿,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与中学政治教师的交流,了解中学政治课教学动态。  相似文献   

11.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们围绕着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理论探讨。其观点大致可划分为并存理论、冲突理论和调和理论。在对此冷静审视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国情 ,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each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是政治发展的前提,但变迁社会的非常态政治秩序往往引发对非常规政治手段之正当性和风险性的争论。基于马基雅维利对常态政治与非常态政治的划分,归纳了常态政治下受到现代政治价值规约的政治目的与手段之关系。常态政治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即建国之前、制度变迁、宪政变迁与宪政困境、外部威胁。非常态政治是一种不稳定的秩序,在实现其向常态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以政治目的为名打破常态政治下通过法治秩序对政治手段的约束。本文还梳理并评价了相关学者与学术流派对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下政治手段与政治目的之关系、政治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和风险性的阐述。非常态政治下的制度创新与持续试错促进了政治发展,规避其中的政治社会变迁风险要遵循审慎原则,在制度层面上以程序正义替代实质正义,以法治民主取代多数滥权。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内核,培育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并保持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同为现代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学科的重要范畴和核心概念。本文揭示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并讨论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功能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后,印度建立了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独立60年来,印度在政治上保持了基本的稳定,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政治体制。但是现代政治体制与传统社会结构的矛盾也使其政治发展波折不断,而印度的现代政治体制则发挥了政治稳定的功能,保持了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稳固性,这在动辄发生军事政变甚至流血冲突的发展中国家中是不多见的。总体而言,印度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运作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道德、文化和身心素质,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一生的发展轨迹,而且也直接影响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转型中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转变激进的政治思维,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保持民主与民本的必要张力;在中外政治思想贯通中实现目标平等向过程平等的转变;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政治文化的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