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编辑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红 《编辑学报》2001,13(4):228-230
结合科技编辑活动的特征、科技出版物的性质以及科技编辑实践,论述培养科技编辑的科学精神必须提高对科技编辑科学精神的认识,必须了解科技史和科学常识,并学会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科技编辑的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杨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49-150
科技期刊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传载科学信息,推动知识进步,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尚缺乏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质量期刊。要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现代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熟练的编辑技能,综合的编辑业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否则就很难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样,也难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因此,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科技素养在当今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陈秀英 《编辑学报》1993,5(4):196-198
科技编辑应具有美学意识,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科技期刊的美。本文从科学美在于简明、在于创新、在于真实去体现科技期刊的内容美;技术美在于对比、在于均衡、在于和谐等方面阐述了科技期刊的版面美。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编辑素质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政  郝希春 《新闻世界》2009,(12):33-34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高低、健康发展与否与科技编辑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有密切关系。科技期刊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提高科技编辑素质。  相似文献   

5.
科技编辑职业道德的内容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学期刊事业的长足发展,科技编辑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000余种①,绝大多数编辑人员正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协同编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金菽  钱文霖 《编辑学报》2001,13(3):132-134
提出科技期刊协同编辑的概念,通过分析科技编辑活动中的协同现象和计算机的运用情况,论述计算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采用协同编辑方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探讨协同编辑环境下科技编辑模式的变化,以及协同编辑应用和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杨淑珍  徐状 《编辑学报》2011,23(5):451-452
编辑的学术素养与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阐明学术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认为提高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需要从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的重视程度、编辑部的氛围以及编辑自身努力等3个角度进行考虑。前两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只有三者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也就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
弘扬编辑社会责任,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洁 《编辑学报》2011,(Z1):117-120
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新时期,推动科技发展、激发科研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对我国科技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弘扬社会责任,在办刊中发挥主体办刊意识。本文提出在当下转型时期,契合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有效推进科技创新进程、引导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为科研创新提供有利服务信息平台、形成期刊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推进、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是对科技期刊、科技期刊编辑的深远考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稿件策划环节中发挥主题办刊意识对于引导科技创新发展至关重要,科技编辑需具备创新意识、鉴别意识、服务意识、版权意识、学习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是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翁志辉  周琼 《编辑学报》2007,19(5):334-335
论述科技期刊文稿编辑加工"度"的问题.提出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可分为浅度加工、适度加工、深度加工和过度加工等4种加工的概念.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加工中要避免浅度加工和过度加工,应根据文稿的质量和水平采取适度加工或深度加工的方法,以确保科技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科技论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编辑对科技论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水平,通过对我国2009年理工类科技期刊报道性摘要的统计分析,找出了摘要撰写中存在的3类主要问题:缺少研究目的或者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方法不充实,逻辑性差;结果表述过于简单、笼统,结论表达空泛。结合编辑工作实际,举例说明摘要的编辑加工技巧。认为科技论文摘要是可以通过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而更加完善的。  相似文献   

11.
宋立臣 《编辑学报》2021,33(3):262-266
随着国内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快速增长,提高英文科技论文的编辑质量意义凸显.论文作者和编辑在英语写作和编校加工过程中很难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本文以《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期刊论文编辑加工为例,着重从汉语影响的角度,阐释了英文科技论文编辑润色的3个原则:"形意结合""旧新交替""异同互辨"."形意结合"强调从区分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特点出发,实现英语表述的形意完美结合;"旧新交替"从论文信息逻辑转换和读者认知需求角度,指出实现句子、段落乃至篇章的合理组织原则;"异同互辨"从词汇语义、语法角度,提出实现避免母语负迁移泛化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编辑角度的科技论文创新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创新性是科技期刊应对竞争的需要,创新性评价能力是科技期刊编辑创造力的体现。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科技论文的创新性进行评价:1)对稿件来源进行分析;2)对作者信息进行分析;3)用逻辑方法分析;4)用现代检索手段评价;5)通过引文评价;6)凭借审稿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创新和研究,也有更多的人加入科技研究的领域。科技期刊的作用越来越大,更多人需要在科技期刊中得到信息、发表文章。科技期刊受到的关注越多,面临的挑战越多。所以科技期刊编辑需要进行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科技期刊的编辑涉及论文、成果、策划、选题等方面,编辑工作复杂困难,编辑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编辑能力还需要储备一定的科技知识,需要通过一定的判断决定科技稿件的方向,科技期刊的创新改革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本文将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Nature Medicine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编辑的交流和学习,介绍其科学编辑团队构建的基本情况,认知国际知名生物医学期刊的科学编辑,为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和青年编辑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从审稿、约稿、修稿和撰稿几个方面总结归纳科学编辑的定义内涵和工作职责,指出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以科学编辑为职业方向,获得对编辑职业的认可度和荣誉感,充分发挥自己在科技期刊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及编辑方法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向政  王燕萍  闫雪  刘永新 《编辑学报》2003,15(2):108-109
阐述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约著录原则;指出科技期刊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秀娟 《编辑学报》2015,27(1):99-100
从科学自觉意识的定义出发,结合实例阐述科技期刊编辑的科学自觉意识应包括的几个方面:作为科技队伍中的一员,科技期刊编辑担负着科技传播的神圣使命;把好学术关,把伪科学拒之门外;博采众长,让科技期刊实现百家争鸣,推动科技进步;具备科技超前意识,引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工作,在"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精神指引下,科研产出迅速增长,科技事业迅猛发展,而作为承载科技信息,传播科技成果的科技期刊,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科技期刊要求编辑与时俱进,编辑只有做到了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推动科技期刊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关注于学术研究,倡导实现自我知识结构与他人研究成果之间的融合,如何保证科技编辑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从科技编辑的审稿能力入手。本文正是从科技编辑的角度出发,积极探析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科技编辑审稿能力的全面提高,对于改善目前科技编辑审稿问题和缺陷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常识与科技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淳熙  钱文霖 《编辑学报》1996,8(4):190-194
实践表明,科学常识在科技编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科学常识的认识论意义作了系统的探讨,从而为建立科技编的认识理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编辑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远 《编辑学报》1990,2(2):77-82
本文对我国科技编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了全程考察,并对科技编辑活动的原始形态、发展形态、科技编辑分工的萌芽,以及科技编著活动合一和文理编辑活动合一的势态进行了论证分析,提出科技编辑活动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互为促进的认识。本文还认为最早的科技编辑活动与天文历法的编制有关;最原始的编辑形态是在陶、甲骨、钟鼎、竹木简等载体上所进行的符号和文字安排和编连成策的工作;科技编辑从一般编辑活动中的分化,应始于西汉的医药学编辑李柱国和天文数学编辑尹咸。近代科技编辑的诞生则与西学东渐的思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