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八卦 《当代体育》2010,(14):50-53
所谓潜规则,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潜规则并非绝对与丑恶、黑暗等同,根据"存在即是合理"的理论,潜规则的存在也有其必然的道理。潜规则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即使自诩为"透明、公正"的NBA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年终了,本以为折腾了一年的娱乐圈该平静一阵子了,谁知一盘录像带再次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于是潜规则这个词儿一时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潜规则”实质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勿需言传。NBA也有潜规则。观看了一些NBA比赛,了解了一些前因后果,我要说的是,NBA有着自己的严格而细致的规则,而且有着规则表中没有列出的潜规则。这也属于正常,对于一个经营超过半个世纪成功的体育联盟,丰厚的底蕴,成功的开发,肯定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便言传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3.
犯规潜规则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它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规则”一词兴起于娱乐圈,反映了影视、电视界的交易黑暗面;在大学,“潜规则”反映了高校的“官场作风”,“扩招”乃是注水猪肉;NBA也有潜规则,想犯规,还不想被吹犯规,那么,除非你是大牌,还得是超级大牌,才有行使这个“潜规则”的权力。NBA总裁斯坦恩曾如此解释过关于超级球星受裁判厚爱和优待的根本原因:“球迷总是觉得超级球星得到裁判的优待。实际上是伟大的球员制造了对手的犯规,作为裁判你不得不吹,因为制造犯规的技巧高超。”然而上赛季,NBA调查球员和教练对裁判判罚的结果显示:98%的犯规在球员和教练眼中都是“狗屎”。  相似文献   

4.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年终了,本以为折腾了一年的娱乐圈该平静一阵子了,谁知一盘录像带再次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于是潜规则这个词儿一时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潜规则”实质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勿需言传。  相似文献   

5.
犯规潜规则     
烙印 《当代体育》2007,(7):54-57
“潜规则”一词,现在很是流行。它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规则”一词兴起于娱乐圈,反映了影视、电视界的交易黑暗面;在大学,“潜规则”反映了高校的“官场作风”。“扩招”乃是注水猪肉;NBA也有潜规则,想犯规,还不想被吹犯规,那么,除非你是大牌,还得是超级大牌,才有行使这个“潜规则”的权力。NBA总裁斯坦恩曾如此解释过关于超级球星受裁判厚爱和优待的根本原因:“球迷总是觉得超级球星得到裁判的优待。实际上是伟大的球员制造了对手的犯规,作为裁判你不得不吹,因为制造犯规的技巧高超。”然而上赛季,NBA调查球员和教练对裁判判罚的结果显示:98%的犯规在球员和教练眼中都是“狗屎”。[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潜规则     
有一本书,名《潜规则》,讲的是官场,披露了一些“规矩”,某些干部黑道白用,照样鸡犬升天。 潜规则有些地方跟准则有抵触,有些地方未必,比如,你和领导走动多些,提拔的机会就大,这里面不见得有送礼行为,不送礼,就不好说人家合不合法。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非把潜规则定性为千夫所指不可。现实生活中,潜规则反而有“千夫”的市场,明里一套,暗里就用潜规则这一套。  相似文献   

7.
朱少雄 《精武》2012,(13):91-92
中国体育界频频冒出"造假事件",首先是篮球界里的"年龄门",紧接着又是"重庆大坪中学"事件,更有足球界的扫赌打黑反贪……实际上这种事件在中国体育界早已存在,这也是体育界中的"潜规则",只是现在才有人慢慢的去揭开盖子。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既与中国的机制及某些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因素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球员走出里斯本青训营,他就会驶上成长的快车道,这几乎已成为足球界的潜规则。维洛佐近来表现出色,他的星光一点也不比师兄C·罗纳尔多和纳尼暗淡。去年6月在葡萄牙举行的欧洲U21青年足球锦标赛上,这位扎着马尾辫的球员一鸣惊人。斯科拉里对这个年轻人颇为赏识,将他召入  相似文献   

9.
2003年,吴思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经推出,“潜规则”一词很快成为时尚用语,成了分析中国社会很多现象的一大利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十运会赛场种种潜规则现象,反思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制度,推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做到依法治体,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为我国今后的各种体育竞赛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点子 《中国收藏》2012,(1):57-57
古往今来,藏市便无统一定价可言,看人出价,因势报价,水涨船高,坐地还钱,可谓无需多言的潜规则。买卖两厢堪比周瑜与黄盖。与此同时,掌眼、搂货、代购也是收藏交易的门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贾文彤 《体育学刊》2007,14(1):20-22
体育的规则之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性规则、法律规则以及行业规则等都在发挥作用。建构良好的体育秩序,必须在倡导依法治体、在法律至上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完善各种规则之间的协调、整合机制,尽量避免各种负效应与潜规则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木头  朵儿 《当代体育》2007,(7):53-53
2003年,吴思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经推出,“潜规则”一词很快成为时尚用语,成了分析中国社会很多现象的一大利器。  相似文献   

14.
安德鲁.詹宁斯的《FIFA黑幕:国际足联的贿赂、选票操纵与球票丑闻》全面、深刻揭示了国际足球政治危机背后的潜规则乱象。高度集中的权力、个人敛财欲望、利益群体非对称性较量、法律制裁不力等是潜规则的成因。严格控制营利性行为、合理化分配资源权益、加快民主法治进程、强化媒体舆论监督、尝试全球治理实践等是国际足球政治变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自从秦始皇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起,“家天下”的观念存在了几千年之久,所以在中国凡事讲究“人”为,凡事离不开找人托关系走后门。孩子上学要托关系走后门,做个手术要送红包走后门,承包工程要利益分成还须走后门,个人进步要会跑会送也要托关系走后门……社会生活中的“求人”之痛印证了潜规则危害之重,积弊至深,也反证了人们的法律意识之淡泊,法治思维之肤浅。  相似文献   

16.
恶俗联盟     
大震 《当代体育》2011,(19):56-59
詹姆斯每次都撒镁粉,NBA球队每次进场的音乐都差不多,扣篮之后总能看见傻里傻气的大吼……NBA的商业化让一些东西跟着模式化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厌倦。而球员的生活轨迹也大多相似,成名前和成名后极度变脸,抛妻不弃子……当然,还有很多潜规则充斥赛场内外保留至今,让人觉得无可奈何的同时也越来越抵触这个联盟。在这个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体育圈的“潜规则”,体育明星进入大学读书并获得文凭,算是国家对体育人才未来的一种补偿。实行了这么多年,在现行的举国体制下,本也无可厚非,外界基本也都能理解——然而,将所有的要求都降到最低,仍然不能让杨威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好好学上这么几节课,就实在难怪公众愤怒了。我们到底如何面对大学与世界冠军的“联姻”?  相似文献   

18.
老梁 《新体育》2005,(7):12-13
中国象棋界多年来盘根错节,关系复杂,其间各种潜规则、江湖规矩甚多,而象棋圈又如独立王国一般封闭,因此这样的“买棋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19.
赵宇 《新体育》2012,(2):46-47
杨一民喜欢研究业务,著书十余部,最终却被潜规则拉下了水。在监狱内,憔悴的杨一民充满了悔恨,经常在噩梦和泪水中惊醒。  相似文献   

20.
凉雨 《当代体育》2008,(5):11-11
在科比不能夺得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MVP)的理由当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他是全联盟最好的球员,但并不是最有价值的”。如何判定“价值”,最简单的理解是你的存在能不能让自己身边的队友变得更好,进而让你的球队拿到更出色的战绩。这样的潜规则让过去两个赛季的“疯狂科比”甚至是没有竞争MVP的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