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数据分析显示,掺加矿渣和硅粉等矿物的C80高强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超早强和后期强度力学性能,比例极限点显著升高,其应力值接近峰值应力,其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比值与混凝土静弹性模量均高于C40普通混凝土,工作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钢渣作为矿物掺合料在蒸养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能性.研究了混凝土抗压强度、氯离子渗透性、碳化深度和干燥收缩及硬化浆体微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高水胶比条件下,含钢渣蒸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孔结构粗化,渗透性等级为"中",碳化深度和干燥收缩大.降低水胶比或掺入超细矿渣可降低钢渣对蒸养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负面影响.掺加钢渣显著地促进了水泥的后期水化.超细矿渣的火山灰反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使混凝土的结构致密,对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耐久性有一定贡献.在低水胶比条件下,钢渣和超细矿渣的作用更加明显.低水胶比下含钢渣和超细矿渣复合矿物掺合料蒸养混凝土的性能最佳,获得的抗压强度高,孔结构细化,耐久性优异.  相似文献   

3.
配制了一批不同龄期的C30矿渣粉煤灰混凝土,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研究了粉煤灰、矿渣和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30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矿渣最佳掺量为20%~30%;掺入减水剂后,更使混凝土的孔隙率减小、界面改善、泌水性降低并易于施工;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涵闸局部维修和短时间防汛抢修的水工砼结构,采用碱矿渣砼施工工艺既可节约费用,又可赢得时间,同时还可获得理想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5.
为推广白水泥在清水混凝土中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针对掺入不同含量白水泥的清水混凝土在不同养护龄时开展了外观表现、工作性能、抗裂性能、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研究,探讨了w白水泥和养护龄期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表现、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水泥掺入量影响清水混凝土的外观,白水泥掺量越大颜色越浅;随着w白水泥的增加,清水混凝土早期工作性能略有改善,抗裂性能随之减弱,早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随之增大,电通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养护龄期增加,养护28、56 d后,w白水泥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抗拉强度随w白水泥增加而减小;w白水泥为50%时,养护后期的清水混凝土既具有良好外观,又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掺加聚丙烯纤维、矿渣及粉煤灰对C50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立方体抗压强度、干燥收缩变形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聚丙烯纤维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7.
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低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的使用一直没有被广泛普及。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炉矿渣砂制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高炉矿渣砂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融损伤性能。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冻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液氮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对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高炉矿渣砂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用高炉矿渣砂替代50%或30%的破碎砂的混凝土有优良的泌水和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矿渣固化氯盐渍土强度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为氯盐渍土有效固化提供依据。创新点:评价矿渣固化高含盐量氯盐渍土的效果,分析矿渣固化氯盐渍土固化机理,提出具有一定适用性的拟合关系式。方法:通过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热重及液相离子浓度测试对固化氯盐渍土强度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论:1.氯化钠是影响矿渣固化氯盐渍土强度的主因;2.矿渣固化氯盐渍土强度随土中含氯量增加而增强,铝酸钙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水化氯铝酸钙填充孔隙及氢氧化钠提高液相碱度是增强固化土强度的主因;3.通过固化土强度增量曲线拟合分析,得到矿渣固化氯盐渍土强度增量与含氯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精度,利用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参数Spread值,建立IFOA-RBF预测模型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以UCI数据库中的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数据集为例,以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水泥、高炉矿渣粉、粉煤灰、水、减水剂、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含量以及置放天数为网络输入,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作为网络输出,进行仿真测试,并将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其它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BF网络既体现了广泛映射能力,又明显地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验证了IFOA-RBF模型在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了水泥、粉煤灰、矿渣和水胶比四个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找出了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给出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高掺量矿渣粉煤灰复合水泥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材之间性能上的差异,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材的复掺,可以取得性能上优于任何一种单掺时的效果,即“优势互补效应”.本文对矿渣和粉煤灰的优势互补效应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适当的外加剂来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混合材的合理搭配,即使粉煤灰掺量达28%,混合材总掺量为70%,水泥各龄期强度仍能满足425R~#复合水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矿渣微粉在自流平砂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渣微粉作为掺合料用于自流平砂浆的生产,既可改善砂浆的可操作性,又可节约水泥,是矿渣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主要从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考虑,分析矿渣微粉、早强减水剂的掺入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后确定优化配合比范围.并对砂浆流变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研究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讨论样品的内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大,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增加,而随着钢渣掺入量的增加,抗折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氟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氟石膏作缓凝剂,具有与天然石膏相同的缓凝作用,同时对矿渣还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可增加水泥强度.此外,还可降低水泥成本,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纯水泥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掺有矿渣或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系列试验,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纯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768;矿渣混凝土及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5和0.8419;而所有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的相关性更差,相关系数仅为0.6568。可见,除非用于纯水泥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比较,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通常不能反映其渗透性。  相似文献   

16.
生产硫酸铝排出的尾渣,是一种具有富含活性SiO2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部分替代矿渣作水泥混合材,可以明显缩短水泥凝结时间,提高水泥28d强度,但标准稠度需水量明显增加。适当提高熟料矿物组成中C3A的比例,或掺加适量石灰石作混合材,以及对硫酸铝渣进行粉磨预处理等措施,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冶金企业每年产生大量的高炉矿渣,这些矿渣不仅占用大量的耕地,而且污染环境;通过将高炉矿渣粉磨成比表面积为430m~2/kg及以上的矿渣微粉,其活性在碱性介质中得到充分发挥,可在混凝土中等量取代水泥20%~40%,既减小了环境污染,又大大的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废弃混凝土磨细粉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筛分的剩余物,再次利用粉磨设备处理后得到的一种混合物.将这种磨细的混合物作为混凝土外加掺合料替代水泥.考虑到该品种掺合料性能单一的特点,将其与磨细矿粉复合后替代水泥,研究其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通过对比试验证明,这种复合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而且还可进一步提高掺合料的掺量,使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水平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超细钢铁渣粉(以下简称“超细钢渣”) 为主要掺合料制备胶凝材料,通过XRF、粒径分析、XRD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超细钢渣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研磨制备出的超细钢渣,其矿相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莫来石特征峰强度最强,复掺的超细钢渣活性指数也满足国家标准。随着超细钢渣掺量增加,3 d 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外掺m (超细钢渣) ∶ m (超细矿渣)= 2:3、w复合粉=30%时,其28 d 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8.9、53.8 MPa。超细钢渣在不同龄期水化反应程度不同,早期水化反应较低,强度较差;后期水化程度较高,且优于同标准水泥。  相似文献   

20.
碱矿渣水泥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碱矿渣水泥体系的创立,矿渣结构的新观点,碱激发矿渣的机理,碱矿渣水泥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指出了其推广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