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名言引领着我对语文课标的解读:语文教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教学资源,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多维度地共享资源,完成建构的过程。本文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首先,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如文中描写小红军在饥饿和死亡面前,三次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听了刘乐华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全场同志都为她的感情朗读打动了。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语文教师应该过好朗读关。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的教学是由语而学文,语就是朗读。小学语文课是要让学生能听、说、读、写,真正让学生做到因语学文、因文学语,相互为用。小学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在2017年《语文课程新标准》里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而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却看到: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再不就让学生再读一次,由此长期下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听了不少节语文观摩课.课堂上时时传来琅琅书声,执教老师注意朗读指导.注重朗读层次的提高.提倡个性化的朗读.朗读训练形式丰富多样.有个别读、比赛读、师生轮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整堂课热热闹闹。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各年级的要求中明确规定: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策略》,也为了向大家呈现一节较好的校级教研课,在语文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树和喜鹊》这篇课文进行了两次试上。这两次朗读教学效果反差很大,不仅是我给学生上课,学生在朗读策略探究上也给我上了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笔者与全校语文教师,到某校听了六年级一位高级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其目的原本是为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以便抓好衔接教育,使学生完成好由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阶段的学习。听课下来大有意外收获。在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生动的朗读声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听者耳目一新。笔者这些年来听过不少课,但像这样注重抓朗读训练的课,还真是少见。由这节课引发了笔者对朗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而且要求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语文课堂上却很难听见琅琅书声,大多数语文课都是在"寂然无声"中"悄悄进行",原应生动活泼、趣味无限的语文课,取而代之变成了令人厌烦、枯燥乏味的教材分析课,老师怕漏掉什么、学生不懂而一讲再讲,把朗读这一环节当作走过场,不加任何的指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差,严峻的现实让我们语文教师为之汗颜。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现在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讲解而是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相信  相似文献   

9.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名学生朗读水平较高,那么他的语文素养也会相应很高。2012年9月,我迎来一批一年级新生。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拼音和识字写字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拼音学扎实、多认字、写好字,并没有在朗读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只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到了二年级,一次偶然的出差学习让我改变了看法,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精读课,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令我佩服,学生的朗读水平令我惊叹。出差回来后,我定下目标,要  相似文献   

10.
本学期,我听了几节小学语文课,欣喜地感觉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在朝着更加务实、有效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朗读指导也不得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佳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有一篇课文是《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很经典,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喜欢用它。对于这篇课文的示范课,我也听了不少于五次。可每听一次,大多是前一次的翻版。  相似文献   

12.
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有一篇课文是《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很经典,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喜欢用它。对于这篇课文的示范课,我也听了不少于五次。可每听一次,大多是前一次的翻版。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对50节语文课的朗读情况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平均朗读课文的时间只有7分钟。高林生同志对60节语文课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学生平均读书的时间不到7分钟(见1994年12月《江苏教育》)。事实表明,语文教学忽视朗读的现象十分严重。这说明,不少语文工作者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及  相似文献   

14.
《倔强的小红军》(详见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全文共15个自然段,各种教学参考书都分为如下三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在什么情况下说起这件往事。第二段(第2~10自然段):讲陈赓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要他同走,却被小红军说服,只好自己上马先走了。第三段(第11~15自然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回马救小红军的经过。其中第11自然段这样写  相似文献   

15.
陆卫平 《中小学电教》2010,(10):133-133
<正>一、教学案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目前,教师们都认识了朗读的重要性,但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前不久听了一节四年级语文课《一路花香》,教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阅读的作用,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很少,经常是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讲解。新课标颁布以来,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对文章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理解。通过阅读,学生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能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在这种有效的阅读中,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支玉恒老师说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促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是许多语文课的有效做法。可以说,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在新课标的"硬性规定"和名师名家的"经验之谈"下变得更炙手可热,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听课评课的热议,甚至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但是,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朗读这一"语文课的亮点"(于永正语),处处用"读","读"样百出。表面上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感受母语的情感体验,提高小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小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朗读与听朗读两种教学方法,是感受母语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冯春梅 《黑河教育》2014,(11):38-38
正朗读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扩大学生词汇积累,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是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一种可行方法。我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朗朗读书声重现课堂,我在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上做了一些探索:一、利用教材,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在文章中寻找故事,因此对文章有一定的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与人生     
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决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年龄不同,课文不同,朗读的要求是不同的。听了几节专家的朗读指导课,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