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对物理模型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甚至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堆和创新能力不可多得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读了余彤辉先生的《也谈“创造性阅读”》(见《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5期,以下简称《也谈》),深受启发。本文主要是谈学习余先生文章的体会,同时也有几个问题向余先生请教。一、对“创造性阅读”的三种理解什么叫“创造性阅读”?目前至少有三种理解:1.阅读 创造。如《也谈》说“任何阅读都要认读理解文本,只有正确理解文本之后才能谈评价、批判或创造,否则就可能是胡言乱语”,“阅读的本质就是获取信息”,“阅读的目的首先必须是接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而不是创造新意义”。这种理解是将阅读与创造看作互相分立的两件事。反映在教学上,是…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画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劳动和劳动教育问题上有许多贡献和创新,“创造性劳动”问题是其中最大的创新和贡献。 “创造性劳动”这一词语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理解的呢?他认为,人类社会已进入创造性劳动时代,“体力劳动在社会现阶段更加隶属于智力创造活动,体力劳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思路,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宗旨,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具体地说,也是实现“为培养创造性而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准确地理解“创造性”的涵义、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按照培养“创造性”的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对“创造性”的认…  相似文献   

5.
诗词作为艺术文学,是以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具有大于作者创作本义的情形,即所谓“形象大于思想”。下面试以《锦瑟》教学为例,论述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创造性背叛”的一些粗陋观点和看法。一、“创造性背叛”的定义“创造性背叛”是当代艺术社会学在文学理解中提出的说法。法国艺术社会学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一文中指出:“‘创造性背叛’指的是对作者创作时的实际意图的无意或有意的曲解。这种重新阐释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识到的作品的潜在意义,或者增加一种预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义。”二、运用“创造性背叛”解读古诗…  相似文献   

6.
“为创造性而教”是教育界一句盛行的口号,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创造能力,这是教育界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师范学校数学教学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做以下几点探讨:1.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使学生学会思考;2.结合数学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创造性;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学会“善问”.  相似文献   

7.
要想落实广大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培育的“途径”问题;二是培育的“关键”问题。第一个根本性问题的答案,显然就是要实施STEM的理念与模式。第二个根本性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如何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了让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素养,必须从培育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入手。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若不尽快予以批判及清除,将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极大障碍。“横纵思维”是专门应对复杂问题的,与科学的发明和技术的创新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要先掌握“复杂性理论”才能理解“横纵思维”的内涵,所以在进行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时,可先从其他五个更基本的要素入手。  相似文献   

8.
构造法解答数学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以浙教版教材采用“构造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为例,通过纵横整体关联同一知识结构,巧设问题链探索多种证明思路,深度理解构造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接受理论看来,文本意义的实现有多种可能性,因而不同读者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由于译者同时又是原文的接受者,他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方面的创造性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接受理论关于文本“意义”的概念,可以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较为详尽地分析译者创造性的某些制约因素。通过讨论,可以认为译者的创造性并非译者对原文有意识的背叛,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个人变奏”。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创造性阅读?阅读学家杰罗尔德·W·阿普斯在《学习技巧》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创造性阅读是“读者带着一种创造新见解的目的去从事阅读,从读物中去发现未曾有过的新答案”的一种阅读活动。换言之,它是一种融进了创造性思维的阅读;是一种把握过去,了解现在,推知未来的阅读;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独立性和开拓性的阅读;是一种不迷信权威,将自身的视野和理解置入文本,产生一个扩展的自我理解,并在理解中创新的阅读。斯巴克斯与约翰逊在《阅读能力与灵活性的培养》一书中,构建了金字塔型的阅读能力层次说,指出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级形…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西方诠释学还是中国诠释传统都注意到了理解和诠释中所蕴含的接受性和创造性这双重特质.伽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接受性改造成为一种被描述为哲学诠释学的诠释创造性的形式,而《易经》建立起一种“天-地-人”之间的本体诠释学循环,人不仅接受性地经验世界,而且创造性地经验世界,《易经》的卦爻体系充分地体现了“本体-生成-诠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智力问题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句盛行的口号。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讨这些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阅读是指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超出作者的本意。创造性阅读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作品中没有的东西,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的“五点式”教学法与这一要求相吻合。它既吸收了国外盛行的以“问题”为中心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又结合了文艺心理学规律。同时,这一教学策略还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中学版》1992年第5期发表了任欣伟老师的文章:《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本质》。任老师在他的文章里着重介绍了他在“创造性阅读指导”中的“尝试”,这对语文阅读教学不无一定的启迪意义;但他对“创造性阅读的思考”测未必准确。他在文章中这样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理解,有人说是鉴赏。我的看法是:阅读的本质是创造。”又说,创造性阅读“与吸收性阅读有质的不同。吸收性阅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德育论认为: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德性。人和人的生活,就是由他自己创造的。创造性关涉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成就为人的必不可少的德性。人学范畴的创造,就是在对美好生活追寻中,不断赋予生活以新的价值和意义。创造的本质就是“给予”。离开了人学的根据,仅仅在经济技术的范畴内理解和发展人的创造性,很可能给生活带来灾难。教育要正确理解和敞开人的创造性。要重构当今“反创造”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探究”——体现了“创造性原则” “启发——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为:“学生感知—探究发现—理解—迁移创造”,大胆变革了传统的“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教学程序,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宗旨。它的目标是“个个成才”。而人才的重要标志就是创新精神。我们这里理解的创新精神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并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有创造性思维。本文拟就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创造性思维在中学化学中的表现形式1.创造性思维的第一特征是:先发散思维后评价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是对规…  相似文献   

19.
一、在概念剖析上的“点睛之笔”中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究其原因,首先难在对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固然可以“各显神通”,不拘一格,但有时若有“点睛之笔”,一语切中要害,这恰恰是教师创造性“功底”的一种表现。在“加速度”概念教学中,有些学生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增加(或减少)的速度,以致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相混淆。笔者以“发苹果”为例向学生点明:加速度应理解为加速的“度”,即加速的快慢程度,包含了时间因素,并将其单位米/秒2分解为米/秒·秒,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功”概念教学中,把“功”拆分为“工”…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民族的灵魂。”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科教学任务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