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于三次产业、产业内部结构,研究它与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能源生产与消费与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同步增长趋势;河南国民经济能耗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0-2008年河南综合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不断上升;河南总体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与第二产业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不论是整体还是第二产业,效率因素都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而结构因素的作用不太明显;河南能源强度的进一步下降仰赖于结构因素的贡献,产业结构调整节能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要在工业化背景下理解中国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后20年期间,中国以低能耗支撑了经济高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是由多种非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关.从长期来看,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仍将遵循工业化中能源消耗的一般规律.未来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政策途径应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区域经济、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利用“脱钩”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耗关系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对我国1980~2008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测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经济增长与不同种类能源消耗量之间、各产业产值增长与各产业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与"复钩"的变动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Moore指数基础上建立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并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能有效捕捉产业结构变动特征.通过协整关系计量检验,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两两之间都存在同向变动的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能源消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影响能源强度的岭回归模型,并分解三次产业结构间及其与能源强度间的相关系数,揭示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机理,进而结合"十三五"节能和经济增长目标提炼降低京津冀能源强度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下,北京市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不能完成节能目标;而节能目标下,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不能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因此,北京市应通过节能倒逼第三产业内部升级,河北省应通过节能倒逼工业化进程加速,天津市应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能源储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能源危机时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低,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三荒"(电荒、煤荒和油荒)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本文运用分解模型把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年~2003年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4.76%,能源消耗总量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脱钩;研究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增加约22.8×108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所带来的减量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减少约11.7×108t标准煤.若要在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在2000年水平,2000年~2020年间能源使用效率年增长率需达到7.2%,这是十分困难,但经过努力实现这一期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5%,从而把2020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20×108t标准煤以内是有可能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2003年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长速度,能源使用效率随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冕  陈兴鹏  杨福霞 《资源科学》2010,32(2):359-365
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不仅是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进而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了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GDP与能耗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促进甘肃省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全省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份额较小;对能源强度降低贡献较大的为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与结构份额,而第三产业结构份额对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为负。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关键技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PVAR模型,研究中国30个省份2004—2016年全部区域、高碳区域和低碳区域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消耗间的传导机制,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指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能源消耗存在正向效应,技术创新和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经济增长有正向脉冲的影响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对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1998~2012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程、PVECM模型和PVAR模型,探讨了中国环境、能源、RD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RD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的正向调整幅度为0.69%;RD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虽然RD水平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环境污染,但是其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能源消耗;虽然,能源消耗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但是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RD水平的提升;环境污染具有累积效应和路径依赖的特性,且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RD的"倒逼"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研究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江苏省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结构分解方法(SDA)分析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增长诸要素(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是促进能源消耗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变动效应是削减能源消耗增量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变动效应虽然对能源消耗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很小;不同产业中,农业和建筑业中的能源强度变动效应促进了能源消耗,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在节能方面出现“倒退”的趋势;工业是江苏省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中,制造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最后,提出四项对策建议,为实现江苏省经济与节能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