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软科学》2015,(10):59-64
在政府规制理论基础上,结合对现实企业差异性与决策机制分析,运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情境建模构建了异质主体参与的企业环境行为计算实验模型,动态模拟不同政府规制情境下的企业环境行为决策选择过程。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行为的良好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制;企业的环保意识是影响企业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政府要使用多种环境规制手段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基于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分别构建了集中式、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制造商和零售商存在Nash均衡博弈等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进而对比分析消费者搭便车行为对不同权力结构闭环供应链的决策及利润等影响问题。研究表明,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和分散式决策中各权力主体的利润受到搭便车系数的影响;各权力结构下网络直销渠道的销售价格和市场需求均随搭便车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制度,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视经济负担能力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企业福利制度。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并没有充分运用市场化运营和管理的手段,并且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管理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投资回报率很低,另外,许多投资运营机构的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范围受到过分的行政性管制,运营机构缺乏竞争性,投资效率低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亟需要采取措施规范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本文就大型集团企业年金投资运营制度的完善做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政策下,地方政府为“创新”而竞争,企业创新呈粗放式模式,投入力度虽不断增强,但专利成果却量多质低。本文研究发现:(1)受新上任政府为“创新”而竞争的政策激励,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粗放型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政策不确定性对粗放式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着选择效应,面临政治冲击时,仅“功利性”的策略性创新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加,而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质性创新专利数量并未显著增加。(3)在以专利数量等为政府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指标驱动下,政府补贴这一政策工具在政策不确定性与粗放型创新之间发挥了传导作用。本文结论意味着专利数据考核指标,政府补贴等“非市场”因素增强了企业粗放型创新行为,但并不利于创新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研发投入角度实证检验了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我国上市公司创新决策受到同群企业决策的显著影响,且同群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其二,创新行为的同群效应在不同市场结构和相对市场地位下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处在竞争型市场结构以及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其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创新行为的外在驱动力,并为激发企业创新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的三项基本制度: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企业集中控制制度和禁止卡特尔行为都是对竞争自由的保护。本文对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滥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求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  相似文献   

7.
受新进入缺陷的制约,中小高科技企业面临成长的困境.本文利用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挖掘了创业投资机构的介入是如何影响中小高科技企业有效嵌入所在的创新网络环境,以及如何驱动其网络地位的提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当中小高科技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时,创业投资机构的一些特征,如行业专业化程度、声誉,会影响利益相关方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价值判断,产生声誉信号.②与声誉较高的创业投资机构合作,所产生的声誉信号源于第三方机构的认证,会迅速失效,难以帮助企业克服新进入缺陷;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创业投资机构通过培育企业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质量表现、运营业绩相关的声誉信号持续加强,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③声誉信号的传递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跟投,正向影响网络结构嵌入程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引进技术的动机是为获取现实的经济利益,有必要对技术引进中的获利机制进行研究。考虑在技术引进合作中,是否进行二次技术引进由技术引进方在事中而非事前做出决策,且技术引进方对该决策信息具有一定时期的信息优势,研究这种情形下技术引进方销量决策所蕴含的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的获利机制。分析表明,当技术提供方风险规避时,引进方销量决策呈现棘轮效应,当技术提供方风险中性时,引进方销量决策呈现声誉效应。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研究结果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与公司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对公司创新投入的解释作用不显著。在考察不同机构对公司创新投入的影响时,发现压力抵抗型投资者如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对公司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压力抵抗型投资者对公司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当检验企业创新行为对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反向影响时,联立回归方程显示公司创新投入与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公司创新行为吸引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通过清科旗下私募通数据库搜集数据并利用PSM(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样本的匹配构造,实证检验了引导基金联合参股投资杠杆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引导金联合参股低声誉创投机构形成的杠杆效应显著高于联合参股高声誉创投机构,该结论支持认证效应假说。二是引导基金联合参股国有背景创投机构形成的杠杆效应显著高于联合参股非国有背景创投机构,该结论不支持政治关联假说。三是引导基金联合参股创投发展落后区域创投机构形成的杠杆效应显著高于联合参股成熟区域创投机构,该结论支持良性循环假说。  相似文献   

11.
贸易技术壁垒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鲁文龙  陈宏民 《预测》2003,22(4):62-64
本文明确提出最小质量标准(MQS)可以作为贸易技术壁垒(TBT)来考虑,因为贸易技术壁垒的实质就是设定一个高于进口产品质量的标准,以阻碍进入。在此前提下,本文首先考虑了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企业的利润及社会福利随MQS的变化情况。其次,对开放和封闭经济体中的MQS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输入国政府设定最小质量标准,会使得生产低质量产品的进入企业利润增加,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在位企业利润减少.但输入国消费者剩余提高,且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幅度要大于本国企业利润的减少,因此社会福利增加,输入国政府有动机设定最小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treats the problem of amalgamating the preference orderings of individuals into an overall preference ordering for the society comprised of those individuals. A mathematical rule for doing this is known as a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The imposition of five seemingly desirable conditions on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leads to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which states that there is no function which satisfies these five conditions. To circumvent this problem, several proposed restrictions on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are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decentralized group decision making, in which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are arranged in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described. Here decision making takes place within subgroups and then the subgroups are treated as individual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for the group as a whol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decentralized decision making leads to the same results as centralized decision making are stated and proved.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cues in different scopes (i.e., seller reputation as a high-scope cue and product presentation as a low-scope cue) on consumer product quality evaluation, under different involvement situations. Drawing on the cue utilization theory and involvement-related literature, we propose that cues used in people's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are contingent on product involvement. Through the conduction of behavioral experiments with eye-tracking technology, the findings show that, under high-involvement situations, both seller reputation and product presentation significantly and independently influence product quality evaluation while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does not. While under low-involvement situations, seller reput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product evaluation and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product presentation on consumer product quality evaluation. The effect of product presentation on product evaluation is weakened by seller reputation. The findings, to some extent, are reinforced by the eye-tracking data through the trace and analysis of fixation count and fixation ti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讨论考虑碳交易情况下的公共交通政府补贴决策模型。根据实际情况把公共交通政府补贴归纳为4种模式,并建立委托-代理模型,讨论其最优参数。结论表明,自愿碳交易结合财政补贴模式能有效激励公交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增加公交分担率,但政府补贴成本较高;单一碳配额补贴模式下补贴成本低的优势突出,但其对公交企业的激励效果不佳;复合模式既能够提升公交企业努力水平,又能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是较优的补贴策略。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竞争市场中,政府的战略性创新激励政策、价格管制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对制药企业创新激励和创新药市场绩效的综合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价格管制并非总是降低制药企业的创新激励,在一定条件下,价格管制能够引导企业的创新投入实现社会最优配置;价格管制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合理匹配,可实现制药企业、医疗机构、患者、医保机构和政府的"多赢";政府的战略性创新激励政策能够对制药企业的创新投入进行双向调节,引导其实现社会最优配置,进而提高制药企业的利润和社会总福利;当管制价格高于社会最优的管制价格时,提高医保福利水平和降低管制价格均会削弱战略性创新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程聪  池仁勇  张伟 《科研管理》2019,40(1):139-150
SCSR项目的终极目标是保证企业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福利增长,那么,如何来推动SCSR项目实施将是企业乃至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当前我国主要大城市中兴起的滴滴专车、一号专车等专车服务业务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进行探讨,发现企业SCSR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目标导向、市场反应、经济效益和声誉机制等战略特质,这些特质是促发并维持企业持续推进SCSR项目运作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围绕SCSR项目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他们所关注的SCSR项目战略特质也存在显著差异,重视企业经营的利益相关者,其对于SCSR项目战略特质的关注程度依次是经济效益、目标导向、声誉机制和市场反应。而关注社会福利的利益相关者,其对于SCSR项目战略特质的重视程度则依次是市场反应、经济效益、声誉机制和目标导向。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施SCSR项目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了政策激励对资本区位选择、集聚、社会福利的影响.认为政策激励既不能改变资本的区位分布,也不能弥补地区投资环境中的严重缺陷,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关联地区的政策竞争没有促进该地区福利改善,甚至造成了该地区的福利损失.以往以及现行的地方优惠政策只能是在投资环境不完善条件下的短期诉求,是对较高商务成本的一种政策性弥补,是一种"反常态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诉诸于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和体制资本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波特假说"论证了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的关系,认为环境规制有利于科技的创新且对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负,而长期动态效应为正。运用安徽省的生产数据对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进行了验证,并与"波特假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因。建立了一个滞后变量回归模型验证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这和"波特假说"是一致的;但和波特假说不同的是,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正,长期动态效应(滞后1、2、3期)也为正。从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不同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方面对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农业污染条件下,政府需要积极面对环境问题,主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李新然  许钰清 《科研管理》2020,41(6):256-267
为减少消费者对再造品质量水平的质疑,促进再造品销售,本文构建了有无零售商企业社会责任与制造商质量努力的四个闭环供应链模型,运用stackelberg博弈与逆向归纳法求出均衡解,通过对比、算例仿真各均衡结果探讨其对闭环供应链利润、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1)制造商质量努力能够扩大再造品的市场份额及产品的市场规模。一定范围内的质量努力能够使闭环供应链各方均获益。(2)零售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的市场规模,使制造商、闭环供应链系统及社会福利获益。(3)一定范围内的质量努力能够缓解零售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损失,因此,制造商质量努力与零售商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是可以改善再造品销售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