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要在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民族法制的内容.尽量将具有少数民族法制特色的内容挖掘出来,同时摆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各民族法制的位置。因为,历史上的民族法制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华法系的大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今天借助中国法制史和民族史研究的成果,少数民族法律史的研究已成为可能和必要的,这对于深入挖掘民族法律文化遗产,丰富民族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繁荣民族法学,加强现阶段民族法制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晋朝法制上承汉魏,下启隋唐,开启了律令分道扬镳的历史,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先前研究魏晋南北朝法制史的学者,大多注重对北朝法制的研究,而对晋朝法制关注不够,更未见系统的晋朝法制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律文化》是美国学者埃尔曼的代表作,也是现今英语世界唯一一部比较法律文化的学术专著.它着重研究了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在法系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法系之间法律文化的共同和相似之处,是法学界公认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对书中写到的不同法系的主要特点进行解读,以分析不同法系形成之民族根基,并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蒙古族大学生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突出特点,丰富教育人类学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辽代法制史的学科性质,研究现状,研究趋向、辽代法律制度的,契丹传统法律化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契帱习惯法的法律属性与中华法系的关系等研究在当代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法系之所以被日本所接受.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的法律共同性的一般规律、原理、原则的实践与理论根据,而且在于中华法系包含了许多跨越时空、历久常新的价值和合理性因素,包括其接受儒家思想的文化基础和接受中华法系伦理法制的亲情关系的社会基础,及接受以维护君权至上、君权神授为立法宗旨的与古代中国相类似的政治基础.同时,日本民族适合其本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的具体立法活动与法制建设,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法系的基石,更加渲染和烘托了中华法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安世皓 《考试周刊》2011,(72):174-174
民族精神教育与历史学科教学可以很好地结合,民族精神教育包括文化认同的培养,文化认同包括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作者尝试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讲"中华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其中中华法系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受传统成说影响,学界对五代十国法制史关注不够、研究成果不多。既有成果大致可分三类,即制度史类著述、中国法制史教科书和著述、直接研究五代十国法制史的著述。这三类成果对五代十国法制史的研究不尽客观、全面。学界今后对五代十国法制史的研究,起码应有两个转变:一是在学术观念层面,由五代十国"滥刑"或"无法"向唐宋变革期法制传承演变转变;二是引入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方法,重视司法案例深度分析。两者结合方能加强这个领域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丹  任平  董利民 《知识文库》2023,(10):108-110
<正>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并经过千年的验证和优选传承下来的运动形式。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学更为深刻的内涵,如何将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是值得每一个体育人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助力云南地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增强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推进与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日本研究者的参与密不可分。迄今为止,当我们去探究中国传统法律时,《美国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契约》、《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立法一直是蒙古族古代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成吉思汗《大札撒》到《卫拉特法典》,蒙古族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立法一直受到重视,并随着蒙古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作为同期社会关系的缩影,蒙古族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立法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了蒙古社会发展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一是放弃这种体系,或重构中国通史新体系,或编纂中国通史新著。但究其目标,都是旨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代学统的断裂,中国法制史主流研究模式偏离了中国自身历史秩序建构的基本原理,进入了"以西范中"的研究误区。中国当代法史学者须本着资源本土化学术自觉,树立自己的精神信仰,从法律移植转向法律"混合",培植法史学科后备人才,创造出中国法制史学科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跳出国内类似选题仅从教学层面比较中外法律职业教育的研究思路,将中美法律职业教育比较纳入制度分析的框架,分别从教育的目标、体制、内容、方法和评估五个方面展开.中国法律职业教育成效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核心制度要素的欠缺.强化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的制度要素,应注重职业教育学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统一,职业教育与从业的挂钩,以及职业教育行政评估与职业协会评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内涵,结合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河池学院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以及在校园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弘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分析现代远程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运用远程教育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钱穆,都对史学理论尤其是专门史的理论和方法,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在20世纪20-30年代和6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成为上世纪中前期我国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论述专门史的研究时,他们都借鉴和扬弃我国传统史学理论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观,从部分与全部、特殊与一般,以及从专门史与普通史关系的角度来诠释专门史,从而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的专门史观。而二者的专门史观又有一定的差异,梁启超把历史分为专门史和普遍史,不只是表明历史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认为专门史是与普遍史或文化史相对应的,是明了全部历史的基础;钱穆则强调从文化、通史的角度研究专史,又由专史而通史,以见历史大体。总之,梁启超突出传统的史体和史法的继承,钱穆侧重文化和哲学的追寻,这是他们的专门史观区别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积淀出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传统极大地束缚着人们的生育观念,从而体现出各民族不同的生育行为。虽然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正规制度的一部份对各民族生育行为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但目前我们的关键问题不是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而是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这种外生变量在潜移默化中溶入民族文化中,变为内生变量,以促进各少数民族传统生育观的转变,进而实际地影响各民族的生育行为,才能真正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到实处,保证云南少数民族生育率持续下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廉睿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40-44,85
基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可以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作出考察和解读。应用法律多元主义从文化理论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进行论证,而应用"活法"理论则可从文化之实践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原因作出剖析。作为一个庞杂的习惯法系统,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包含着壮族习惯法、苗族习惯法、傣族习惯法、瑶族习惯法等子系统。在我国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命运不但取决于其自身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更取决于它能否与"国家法"之间构建起良性互动关系。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合理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应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予以吸收,而对于其中部分落后内容,"国家法"应予以明确摒弃,唯此方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罟罟冠作为蒙古族典型的服饰品,在我国服装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许多学者认为罟罟冠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考证其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除蒙古族使用外,罟罟冠还是许多其他民族已婚妇女的冠饰。在消失400年后的今天它又重新出现在蒙古草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