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技园的创新环境对园内企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企业访谈和参阅中国科技园的工作报告,设计研究量表,根据问卷调查后的数据挖掘过程,把中国科技园所提供的创新环境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园内技术型企业运行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得出评价维度的六个方面,最后探讨了科技园区创新环境要素与固内企业绩效的因果关系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回顾,建立相关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提出了科技园区运行机制整合模型,探讨了科技园管理创新、企业入园的战略动机以及园内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科技园管理创新包括两个理论维度:一是科技园管理机构的相关政策;二是科技园管理机构的企业导入服务。企业入驻科技园的战略动机则分成两个维度进行讨论:一是企业入园的外在动机(利益性动机);二是企业入园的内在动机(主观评估)。而园内企业的创新绩效则有技术研发、人才储备、市场开拓、研发资金等几个层面,本研究通过利用已有的成熟量表,测量相关潜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假设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国科技园内企业需求的角度,设计研究量表,并在深圳软件园等八个科技园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评估科技园绩效的六个因素:技术环境、文化氛围、地区吸引力、地方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渠道和市场对接,并讨论了被试者职位、企业规模、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四个控制变量对六个因素的影响作用,提出评估中国科技园绩效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
运用自我效能感及工作投入相关理论,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和问卷调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各维度对企业研发人员工作绩效有预测力,其中应激与创新能力效能感的预测力最强;工作投入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应强化基于能岗匹配的研发人员配置、培养研发人员的工作自主性及反馈性、结合工作特征模型及个体特质设计培训方案以及加强组织团队建设和提高组织支持感,通过提高研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企业对研发中心的选址战略决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国际化的科技园内建立"研发中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以及追赶市场的重要举措。通过文献回顾,建立研究假设,根据理论和实践研究设计量表,通过对国内15个科技园的高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管理人员和科技园管理者的问卷调查(457个有效样本),建立研究模型,研究发现:科技园应为高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提供四种主要的创新资源,即研发技术资源支持、集群配套支持、研发创新文化支持和技术研发的硬件支持。其中,科技园为高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提供的"研发技术资源支持"是最重要的资源供给。科技园应该对企业"研发中心"进行分类管理,不同规模、细分行业和不同性质的高技术企业,在嵌入不同类型科技园的过程中,其资源需求定位是有差异的。根据研究结果,也为高技术企业和科技园管理部门提出了有价值的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胜军  贾天萌 《科技与管理》2009,11(5):63-66,70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周边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组织支持感(POS)的3个维度,即工作支持、关心利益、价值认同与周边绩效的2个维度,即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一一对应起来进行分析,并引入工作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研究表明,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周边绩效显著正相关,工作满意度在组织支持感与周边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迎合性动机视角,选取KY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探究迎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识别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迎合性高新技术认定对KY公司的创新绩效无明显促进作用,对其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亦较为有限,说明迎合性动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无法达到预期政策效果.最后,本文从政府和企业维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效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动态以及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以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积极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文献回顾和企业访谈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合中国企业填写的测量量表,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深入挖掘企业进驻科技园的主要动机、科技园的创新环境要素以及园内企业绩效要素,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深入分析企业入驻科技园动机对园内企业绩效的影响是相对弱化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调节变量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园内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在孵育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高技术企业的体制与技术不断创新,企业孵化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型的需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众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创企业,它们的需求不同于以往的企业。因此,企业孵化器需要创新形式,需要建立孵化器的一种新型模式——虚拟模式来满足新创企业的需求。大学科技园虚拟企业孵化器把支持服务系统和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关联系统结合起来,提供新创企业高价值的服务,提升新创企业的能力,既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又提高了新创企业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陈钢  高杰  杨红焦  孙林岩 《软科学》2008,22(1):16-21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设计思想,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发展等4个方面构建了综合测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绩效的记分卡;记分卡涉及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中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企业调研,获得206份有效问卷;利用调研数据,比较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各方面绩效上的差异;还构建了记分卡上物流与供应链绩效4个方面间关系的结构模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出了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企业入驻科技园的目的和动机对于大学科技园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证支持。采用能发挥专家隐性知识的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学科技园企业入驻动机的指标体系,从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4个方面,分析了各动机在大学科技园企业入驻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功能不同和地理分布差异的大学科技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的区域政策、资源禀赋、招商服务是有差异的。其中拥有核心技术、优惠的金融税收政策,丰富的市场资源是企业入驻的主要动机,并进一步为大学科技园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分布特点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先行者山东省为省域案例,系统梳理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4个发展阶段,阐释其空间分布特点及产业特征,并基于DEA模型从总体运行水平、规模报酬趋势等方面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园区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效率总体较好,但个别园区由于投入结构与投入规模不合理致使园区DEA无效。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结合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实践及经验,提出注重科技资源投入效率、完善园区管理体系、促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建议,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孵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高新技术、大学科学园区、创新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大学提供高新技术,科学园区对其进行预孵化,而创新企业则以孵化技术为始点进行生产力转化。大学、科学园区为创新企业提供平台,可加速生产力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企业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好的企业社会绩效通过提高企业的潜在收益、降低企业隐性成本来提高经济绩效;另一方面经济绩效使得企业拥有闲散资源来投入于社会绩效的领域,从而提高企业社会绩效。另外,企业高管在企业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互动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触发器”和“转换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绩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受到管理层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对于企业创新绩效测评尚存分歧,主要表现为统一的或普适性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方案尚不存在。本文通过对企业创新绩效相关研究的总结,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识别、企业创新绩效测度与评价等方面对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加以梳理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构建了基于"效率-产出"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综合性分析框架,以期为后续企业创新绩效测评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science parks are established globally for decades as an innovation policy instrument to foster growth and networking, there is limited attention given towards research into possible types within these real estate objects. Prior attempts in categorising science parks are characterised by the limited number of cases and/or variables. Science parks are believed to enhanc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value for firms and regions. Past academic research showed mixed results on these performances and it is reasoned that distinct types within science parks exist that might explain these unclear results. We argue that before we can grasp what science parks can do, we should know what they are. Therefore, a survey on science park characteristics was completed by 82 science park managers in Europe. A cluste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hich grouped the 82 participating science parks in three types; ‘research’, ‘cooperative’, and ‘incubator’ locations. Next,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se three types within science parks in Europe were analysed as a basis for advancing the academic debate. The types provid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arks and offer researchers,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makers a means to compare, market, and benchmark science parks more adequately.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园区面临着协同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本研究立足区域协同视角,基于区域协同创新与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极点化协同创新、层次化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协同创新三种创新发展模式。以陕西省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采集陕西省内外部环境数据,利用Topsis方法对创新发展模式进行选择,得出陕西省科技园区应采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指导科技园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