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CCLC 07)将于2011年7月8—9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大会议题为:1)认知语法、构式语法;2)认知语义学、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3)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哲学;4)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英汉对比研究;6)认知语言学应用研究;7)认知语言学与其他认知科学分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     
认知科学囊括:认知心理学、认知社会学、认知语言学、认知人类学、认知行为学、认知考古学,等等。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认知词典学、认知语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篇学、认知诗学,等等。认知语言学中虽然有不同的理论方法,但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假说是,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是一个结构有序的由有意义的语言构式组成的清单库,与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它与哲学、心理学结合紧密,因此比较晦涩、难以理解。所以,这篇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起源、研究方法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一些初学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解释入手探讨有关语言学家对认知与连贯的关苯的看法,进而分析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篇连贯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认知语言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的连贯性,连贯是一个独立于认知(心智)的概念,而不是认知(心智)的副产品。认知(心智)只能算是解释连贯的一个角度或因素。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基础,重新构建概念体系的跨领域学科。身体经验和认知的相互结合,丰富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也催生了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诞生。隐喻主要包括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语法隐喻,分析这些不同的隐喻,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身体和客观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与认知法简单分析 ,帮助语言学学习者正确理解认知法、传统语言学观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脱胎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它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针对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能够通过人类的认知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认知语言学吸收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为语言研究增加了新的视角,也提高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学领域,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是两种相对立的理论,二者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语言性质,所以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差异,在对语言的描述和限制上也是不同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成语言学在语言解释转向语言描述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导致语言学产生了一场革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随着语言学而来的,对生成语言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反思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文扼要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发端与发展、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认知语言学在西方、俄罗斯的研究状况及主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0.
李雪 《华章》2007,(6):135
认知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界最热门的课题,而任何一种语言理论的产生、发展都是有其深刻哲学基础的,认知语言学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及其哲学渊源和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哲学观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为转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近年来转喻的界定、分类、转喻与隐喻的相互关系以及转喻与语言结构的关系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其简要的梳理对我们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代霞 《海外英语》2012,(3):246-247
认知语言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产生的新兴语言学流派,其前沿性不仅表现在产生时间上,而主要表现在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以最新哲学流派和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与之前的语言学流派相比,它有许多的进步,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邹馨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33-134
受结构语言学影响,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语码转换过程,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对语言形成理解基础上的翻译观。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词汇不是简单的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因此对于词汇的翻译也不能仅仅从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范畴的角度来浅谈词汇翻译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白”。旨在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单总结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方兴未艾.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本文评述了体验哲学的背景、重要原则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意义。他丰富与发展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加以整合,构建了一种能够更好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文化语言学。通过评析帕尔默在其文化语言学中对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进行整合的动因、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人类语言学情结、认知系统及其核心概念,可从中得到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言禁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目前对禁忌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语义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而把人的认知能动性排除在外。禁忌语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它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应用范畴原型等认知语言学观点,试对禁忌语进行认知分析,为揭示禁忌语的实质提供理论工具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大文化语言学是美国学者帕尔默创建的年轻学科。它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整合了语言人类学对文化和语言的研究。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认知性和意象性。文化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是人类认知活动,并把认知语言学核心概念运用到语篇分析中,构建出“语篇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