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焦虑现状。方法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对云南师范大学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性别在就业恐惧(t=2.346,p〈0.05)、面试焦虑(t=2.525,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28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就业恐惧(t=2.606,p〈0.01)、面试焦虑(t=3.301,p〈0.001)、工作焦虑(t=1.978,p〈0.05)和就业焦虑总分(t=2.626,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就业恐惧(F=6.271,p〈0.001)、就业不安(F=7.231,p〈0.001)、面试焦虑(F=3.699,p〈0.01)、工作焦虑(F=7.260,p〈0.001)和就业焦虑总分(F=7.21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学校应增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关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君  吴琼  朱小茼 《文教资料》2010,(9):186-188
为了调查分析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现状.文章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参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F=4.918,P〈0.01;F=3.074.p〈0.05;t=2.508,p〈0.05);(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健康状况的高校教师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行政管理和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和《就业压力量表》对442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t=-1.687,p〈0.05);②二本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压力(t=-3.370,p〈0.01)和专业供求矛盾(t=-2.839,p〈0.01)这两个维度上与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③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66,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初中生希望特质的现状及希望特质、自尊水平和自信心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成绩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自尊量表和中学生自信心问卷对唐山市某中学的31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学业成绩(t=-4.137)、自尊(t=2.329)和自信心(t=3.350)的差异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不同性别初中生在途径思维(t=3.326)和动力思维(t=-3.439)两个维度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初中生在途经思维(t=17.423)和动力思维(t=12.290)两个维度和希望特质总分(t=17.131)上差异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和希望特质得分(r=0.165)、自尊(r=0.124)及自信心(r=0.124)相关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希望特质得分对自尊、自信心和学业成绩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由此可知,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受希望特质、自尊及自信心等因素的影响;希望特质对学业成绩、自尊和自信心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师范生亲社会行为的状况及其与感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丛文君等人修订的由Gustavo Carlo编制的《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和孙文刚等人修订的由Watkins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GRAT)》对800名师范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师范生的亲社会行为略高于平均水平(3.33±0.44);男生的公开亲社会行为高于女生(t=2.27,p〈0.05);来自城镇的师范生的公开亲社会行为高于农村(t=2.25,p〈0.05),匿名亲社会行为低于农村(t=-2.26,p〈0.05);独生子女的依从亲社会行为高于非独生子女(t=3.59,p〈0.001),匿名亲社会行为低于非独生子女(t=-2.26,p〈0.05);艺术生的公开性亲社会行为高于文科生、理科生(F=16.29,p〈0.001),依从性亲社会行为也高于文科生、理科生(F=17.16,p〈0.001);理科生的情绪性亲社会行为低于文科生、艺术生(F=7.85,p〈0.001)。②师范生感戴及其三个子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感戴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R2=0.104,p〈0.01)。结论:师范生的感戴水平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探讨民族高校宿舍文化和学习行为的关系,为民族高校的宿舍管理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校54个宿舍(共270名)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民族高校学生在宿舍文化总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51.83,p〈0.01),专业类别主效应显著( F=42.83,p〈0.01),性别和专业类别交互作用显著(F=30.62,p〈0.01),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在学习行为总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53.70,p〈0.01),专业类别主效应显著( F=34.22, p〈0.01),性别和专业类别交互作用显著(F=18.23,p〈0.01),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宿舍文化各因子与学习行为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p〈0.01),宿舍文化总分与学习行为总分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经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宿舍文化对学习行为有正预测作用。结论:宿舍文化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宿舍文化对学习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情况并试图分析心理韧性和生活事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对4所中学12个班共607人进行调查。结果:(1)被试心理韧性的平均值为94.89,标准差为14.11;(2)中学生心理韧性或各维度上的得分在性别、学校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等变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3)中学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O.636,p〈O.01),和生活事件负显著相关(r=-0.320,p〈O.01),生活事件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230,p〈O.01);心理韧性对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F=50.76,p〈O.001),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对幸福感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03,p=O.86)。结论:增强中学生心理韧性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中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部分地区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0名育儿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评。结果:育儿期父母在满意度、积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育儿期父母城乡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得分在性别、城乡差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组别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调查的结果看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建造良好和睦家庭氛围,提高这时期父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初中留守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施测,考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差异,并对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总体自制力(t=-2.603,p〈0.05)和思维自制力(t=-2.416,p〈0.05)上,留守学生显著低于非留守学生;(2)不同性别与年级的留守学生都表现出行为自制力最好、情绪自制力次之、思维自制力最差的自我控制次序;(3)在总体自制力(t=-2.168,p〈0.05)、行为自制力(t=-2.400,p〈0.05)与思维自制力(t=-2.308,p〈0.05)上,留守女生显著高于留守男生;(4)留守学生的总体自制力及其各维度自制力未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与心理幸福感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对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t=2.30,P〈0.05)、人际交往(t=2.29,P〈0.05)、课外生活(t=2.47,P〈0.01)、低要求(t=2.64,P〈0.01)、出世(t=2.19,P〈0.05)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在心理幸福感与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关系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幸福感总分与目标追求的出世(r=0.47,P〈0.01)入世(r=0.4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幸福感总分与心理落差总分(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F=49.22,P〈0.001)。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课外生活、低要求、出世方面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落差越低,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的分数高,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心理落差对心理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71名矿工子女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父亲情感温暖(F1)、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惩罚严厉(M4)三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0=2.217,p〈0.05;t=2.100,p〈0.05;t=2.172,p〈0.05),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f=4.082,p〈0.001:t=3.831,p〈0.001;t=3.560,p〈0.001);②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方面有主效应(F=3.014,p〈0.05),初中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学生得分(c=1.684,p〈0.05);③父母亲的情感温暖(F1,M1)与矿工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01),而父母亲惩罚严厉(F2,M4)(p〈0.01)、母亲的拒绝否认(M3)(p〈0.001)维度与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自我效能与内控性(r=0.367,p〈0.01)、社会支持总分(r=0.482,p〈0.01)、客观支持(r=0.208,p〈0.05)、主观支持(r=0.487,p〈0.01)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内控性和支持的利用度能较好的预测大学生的自我效能(p〈0.01)。结论:不同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SAQ和GSES问卷调查472名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接纳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3.957,p〈0.001;F=4.443,p〈0.05)。一般自我效能在性别和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t=-52,08,p〈0.001;t=-3.083,p〈0.01),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3-0.593,p〈0.01),自我评价能较好预测农村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学生接纳他人水平与被人接纳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伴等级评定法对小学二、四、六年级共762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321;儿童的年级和性别对该相关程度存在显著影响(F(2,756)=21.524,,P=0.000;F(1,756)=14.521,P=0.000),二者交互作用也达到显著(F(2,756)=6.40,p〈0.01)。结论:小学儿童接纳同伴水平与被同伴接纳水平间存在弱相关,且该相关受到性别和年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幸福”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怎样去衡量人的幸福水平,对幸福感进行量化,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从高校教师的幸福现状出发,阐明了提高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意义,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Jason.A.Colquitt编制的测量公平感的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 Scale)对250名南昌某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学绩公平感问卷与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t=-0.276,p〈0.01);②在学绩公平感的各维度上,程序公平感、结果公平感与心理控制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t=-0.253,p〈0.01;t=-0.136,p〈0.05);③不同的学绩公平感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差异(F=9.329,P〈0.01)。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学绩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控制源的水平更倾向于内控;②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及"程序公平"维度、"结果公平"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③学绩公平感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专科师范生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00名专科师范生的调查发现,调查对象有3种基本的应付方式类型:问题解决-求助型、退避-自责型和混合型;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应付方式的类型分布差异显著(χ2=10.61,P〈0.01),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应付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方面平均分差异显著(t=2.58~4.30,P〈0.01~0.001);应付方式类型不同的调查对象,其领悟社会支持3个方面平均分及总分差异显著(F=9.12~38.05,P〈0.001).多数专科师范生的应付方式比较成熟,其应付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黄康  徐学华 《文教资料》2010,(10):149-150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7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总体幸福感得分逐渐升高(F=4.10,P〈0.05),但性别差异不显著:在“精力”和“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两个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4.19,P〈0.05;t=6.47,P〈0.05),年级在主观幸福感6个因子上的作用均不显著。因此需要继续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