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有效的知识传递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非正式网络凭借其良好的互动性,快速的传播速度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对于隐形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具体机制,目前还少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高技术企业内部员工的非正式网络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网络特征和联系特征对知识传递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个体的沟通意愿和沟通频率对于网络特征与知识传递效果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最后,知识缄默性对于信任、工作互动程度与知识传递效果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信任、工作互动对知识传递效果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缄默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伟  卫民堂  王琳 《情报杂志》2005,24(4):98-99,102
在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隐性知识的进一步分类,提出了两主体间伪隐性知识转移的语言调制模型以及两主体间真隐性知识转移的联结学习模型。讨论了两种模型的知识转移过程以及原理,并针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提出了两个维度的观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孔德成  侯光明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46-1252
为实现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过程中多层次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本文融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对基于技术总成的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特点和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技术总成的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模型。通过对模型平衡点的求解和稳定性分析得出多层次隐性知识有效传递的基本参数控制条件为:δ1,δ2>1,且传递效果与δ1,δ2正相关。最后,基于管理学视角,提出通过构建支撑知识交互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高效的组合式激励机制和营造鼓励知识交流和创新的工程文化促进基于技术总成的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多层次隐性知识的高效传递。  相似文献   

5.
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分析隐性知识及其主体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该模型将影响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两大因素——经济利益与社会认可程度恰当地结合起来,从本质上把握了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机制与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案例的隐性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提出了通过跟踪案例求解者的思路,建立专家求解到知识领域的映射关系,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图来进行隐性知识挖掘,探索建立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冷晓彦 《情报科学》2006,24(6):944-948
隐性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从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测量与获取、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述评,能作为一个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资源。转化模型、转化障碍、转化方法、转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隐性知识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的隐性需求演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隐性需求这一专业术语抽象为一个实体,通过分析隐性需求的内涵,指出隐性需求实体对象结构基因是知识元素和价值元素,并从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两个视角,把隐性需求划分为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隐性需求外化模型和内化模型,其中,外化模型论述了隐性需求与显性需求的互化关系,而内化模型诠释了隐性需求不同主体、不同结构基因和不同层次之间的逻辑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是知识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SECI转化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并认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这三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伟  张庆普  刘臣 《科学学研究》2009,27(2):255-261
 隐性知识高效流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流转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企业内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HRB部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景如峰  温有奎 《现代情报》2010,30(11):25-28,32
隐性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得到的经验的概化,是实践经验与显性知识集成而形成的高度抽象的支持高效推理和快速检索的知识。隐性知识在实践中获取,隐性知识又可以指导个人更好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同化和调适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概念格是研究对象和属性之间关系的数学理论,用概念格理论解释隐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对隐性知识形成过程有更好的理解,为隐性知识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知识获取性视角下隐性知识的转化和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在现代知识管理实践中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根本原因。为了研究隐性知识转移和溢出的交流机制,基于知识获取性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知识转化途径的概念性模型,并在知识所有者意愿性或非意愿性交流知识的基础上,区分了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模式,提出了个体之间、组织之间、区域之间三个层面的知识流转。  相似文献   

14.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内涵;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相互之间、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和障碍因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较详细地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态扩展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涛  曾金平 《科学学研究》2005,23(4):536-539
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隐性知识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理论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研究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驻点,建立了隐性知识流的动态扩展模型,分析了企业业务流程之间隐性知识流转移,提出了基于隐性知识流共享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艳军  邹香菊 《现代情报》2010,30(3):14-15,18
隐性知识是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核心能力。文章通过阐述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并从隐性知识自身特性、个人和组织三方面分析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障碍,提出应从知识存储、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等知识环节来加强管理,促使学科馆员个人隐性知识向团队隐性知识转化,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王秀红  刘源 《情报科学》2006,24(3):475-480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采,本文在阐述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障碍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因素,并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对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文章结合某企业的具体实例,重点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及结果分析,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隐性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人们参与竞争的重要资源,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以及合理转化为能被人们掌握、利用的有用知识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隐性知识转化中,分析其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技术优势,从创建学习环境、构建技术平台、提供实现技术、模拟自主行为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证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出一种有利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虚拟现实系统,试图以一个新视角探求原有隐性知识转化中的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