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5年高考结束之后 ,学生对政治题的感觉非常好,这得益于我们高三一年的复习。在复习中,我们始终遵循“观念创新、与时俱进、探索规律”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文综试题更灵活更贴近现实,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正所谓“题目在书外,题根在书中”。因此,高考并不神秘,更不可怕。那么,如何提高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呢?我们认为,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让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交融贯通,物理总复习中我们采用了“题组探究”复习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并且不断地完善,2002年又改换“面目”,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古诗词鉴赏高考虽然定位在“初步”上,但由于涉及到考生的文化底蕴、表达能力等,得分率是不尽如人意的。为了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备战新的高考,我们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训练。  相似文献   

5.
在高考化学复习中,运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和“掌握学习策略”,选定知识模块,将考点列出,引导学生牵引知识链,直通关键问题,触摸典型题例,构建知识专题网。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双基,提高能力。现以“常见晶体结构”为例谈谈利用牵引的方法思考课堂小专题复习。  相似文献   

6.
我们做再多的题,也决不会做到高考题的!高考前的数学冲刺复习怎么进行才能事半功倍?虽然高考数学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1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理工类全国卷)第16题可称之为妙题生“辉”!它为今后的高考数学复习指明了方向: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思想,更要进行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几乎是清一色的一个模式——例题+练习。稍有些新意的可能会从一个典型的例题出发,通过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等形式把众多的例题串联起来,层层深入,题题相扣,把众多知识点融合其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可对于绝大多数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你的“精彩”讲授会有多少注意力!如何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8.
“名言名句”题沉寂了几年(1999年—2001年,三年未考),今年又将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这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化的感情”的需要,是培养中学生学素养、增强其人底蕴的需要,也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要的硬功夫。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复习中,试卷评析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特别是进入高三的下学期,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课时是用在试卷分析讲评上的。而大多数教师最感疑惑的是:“这道题刚考过,又及时分析过,下次再考还是有很多学生做错!”为什么教师讲得千辛万苦、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枯燥乏味、效果很差?为此,我想到了自己经常在试卷讲评课中应用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它能让学生在试卷分析讲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今理科(包括化学)复习,出现了一种常见的“怪”现象.老师常常“甩开”教材“闹革命”,以资料代替教材:同学却在满天做题.像婴儿总是“吮”着奶瓶一样,他(她)们很希望能多做一些原题来应对高考,老师问:“你们为什么只管做题,而不去看书、整理笔记、剖析并记录错题?”同学答道:“我们的题做不完!”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不少同学在呻吟:看见新题心发慌.遇到老题还是错!  相似文献   

11.
高三数学复习中,多数学生对选择题、填空题重视不够,认为是小题.但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小题考察功能却日益丰富,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小题,尝试通过“小”题“大”做获取更深层次的数学内涵,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纵观小学数学复习,部分教师通过考前加班加点上课,耗在“题海战”、“炒冷饭”等低效复习中。我们鲜活灵动的小学生,一直保持在“温故”的视野下求得点滴的“知新”中,儿童势必会“因旧生厌”。所以我们的复习策略应由“温故而知新”及时切换到“知新而温故”,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但能体验到“温故”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13.
看了《我是一‘非好学生’》,不由让我想起我的同学讲的一件事情。我的同学有个孩子正在念小学二年级,教他们的某老师有个“绝招”——每当提问时,如果学生答对了,就让全班同学一起齐声对答对题的学生喊:“棒!棒!你真棒!”于是答对题的学生自豪地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坐下;如果学生答错了。就让全班同学一起齐声对答错题的学生喊:“笨!笨!你真笨!”于是答错题的学生在同学们的谴责声中面红耳赤地坐下。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同学常常得到了同学的赞扬,越发自信地举手回答问题;而成绩差的同学,由于害怕答错,越发自卑。完全失去了举手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齐建华 《考试》2004,(6):38-39
推断题是目前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在2003年理综考试(Ⅱ卷)中,五道化学题中就有三道推断题。推断题浓缩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物知识,具有考查知识点灵活、形式多样、能较高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等特点。推断题能否顺利过关.是高考能否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一环:能否快速、简捷地解答好推断题,关键在于“题眼”的知识是否牢固掌握?下面将一些中学化学常见“题眼”作以简单归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听了一节高三数学复习课,课题是“空间直线”,是一节第一轮复习教研课.据了解,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笔记并完成预备练习.预备练习是五道选择、填空题,比较基础,从学生课堂表现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预备工作,部分学生的疑点问题,是通过其他学生讲解而获得解决的,教师以题检查阅读效果、以题梳理知识获得较大的成功,随着教师的“同学们基本概念掌握不错,但对异面直线的认识我们不能停留在新课的水平,还要有新的突破”,学生进入“剖例探法”学习环节.例题只有两个,一个是以四面体为背景、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一个是以正方体为背景、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问题.学生做了约10分钟,有两个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后又有几个学生对前面两个学生的表述做了部分修改.教师又以“做完题后还该做点什么”,把学生活动引向深入.先是在黑板上解题的两个学生讲解题思路,修改的同学谈修改意见,后又有其他的同学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6.
于永宏 《甘肃教育》2009,(24):55-55
一、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基础+传统”是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最大特色。全卷80%以上的题目都属于基础题、课本题、传统题和常规题,不偏、不怪、不陌生。这些试题均可从中学化学教材中直接得到答案或解释,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化学教学立足基础,脱离“题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相似文献   

17.
“咀嚼”近三年的高考,不难发现,实验题在结合新教材的同时,更多的向“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转向。以实验鉴别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为近年来高考实验题的主流。虽然学生都非常重视实验复习,但从数据抽样来看,  相似文献   

18.
在复习备考中,做练习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信息时代,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网络中的各种试题应有尽有,随君挑选。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不能“捡到篮里的就是菜”。如果总是老师负责出题、改题,学生只能被动做题、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不胜其烦,常常是“时间花了不少,能力没长多少”。我们何妨让学生自己命题?  相似文献   

19.
王伟会 《教育艺术》2006,(12):46-47
这些年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文综试题更灵活更贴近现实,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所谓“题目在书外,题根在书中”。因此,高考并不神秘,更不可怕。那么.如何提高政冶课的复习效率呢?我认为,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高三复习阶段,一题多解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求解,这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好处,但是,面对近年高考命题的变化和要求,一些以新背景、新材料设计的新问题接连出现,虽然它们涉及的物理知识和方法都是同学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同学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从教学中发现,多题一解对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说一题多解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多题一解就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