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情一体化”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科技情报系统从诞生之初其实就是"图情一体"的,同时承担着"图书信息(Lilarary & Information)"和"情报(Intelligence)"两大服务功能.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机构整合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既推进了"图信一体化",也真正实现了"图情合一".图情一体化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图情观,既要看到"图书信息"几乎已经"浑然一体"但仍"各有侧重"的事实,更要厘清"信息一情报"两者"和而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图书和图书馆史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20年文华图书科开设图书馆史课程以来,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教育经历了初创(1920-1949)、发展(1949-1978)和完善(1978-2010)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教育体系,刘国钧、皮高品、谢灼华、来新夏等为图书和图书馆专门史教育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关于图情高等教育系科易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秋,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经北京大学校长批准,改名为“信息管理系”,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此前后,全国许多高校的图书情报系科均相继易名,成为图书情报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由此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第一,从图情高等教育系科易名来看,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80年代中期,随着图书情报互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图书分类法,《科图法》于一九五八年出版,一九七四年修订,由予其系统性强。自然科学部分列类较详细,给号简明。所以被许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图书馆及情报部门采用。但是图书分类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图书献内容的增加,图书分类法的内容也应不断丰富。我们在图书分类工作中确实感到《科图法》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探讨一下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图法》修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苏州独墅湖图书馆支持媒体:《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情期刊联盟网"西学东渐"曾在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近现代图书馆的嬗变以及现代意义的中国图书馆学的建立。如何合理借鉴、移植、消化国外图书馆学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和学科实践,增强国际化视  相似文献   

6.
以1920年文华图书科的创建作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诞生的标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回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六个时期:①发轫期(1920年-1941年7月);②成长期(1941年8月-1949年9月);③转型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④停滞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⑤恢复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92年9月);⑥突破变革时期(1992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演进路径为:①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升;②学校教育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再向高层次演进;③培训教育始终是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形式;④图书馆学教育"盲点效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形成了官府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书院图书馆与寺观图书馆等四大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曾经一度达到了同期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诞生了基于"图书整理"与"图书管理"的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形成了以"校雠学说"为核心的文献学学科群的发展趋向。充分挖掘与全面继承古代优良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既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世界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图书馆的条件评估与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高校图书馆的条件评估与效益评估俞培果(西南工学院图书馆)经过几年努力,全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已在许多省、市圆满结束。这次评估对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此次评估所用的指标体系是全国高校图工委1989年5月在徐州召开的“全国高校图书...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图书馆历史起源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早期的图书形态和早期的图书收藏两个方面,对中国图书馆的历史起源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囿于经济因素,致使我国许多地区中小型图书馆建设缺位,或者已建成的中小型图书馆维护艰难,政府无力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源保障,中小型图书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论证了在我国构建解决中小型图书馆图书资源不足的"图书循环典藏"发展模式。以期促进中小型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持  蒋冠 《图书馆学研究》2014,(4):49-54,9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A大类不是按照学科标准,而是"依人设类"。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做法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某些类目"依人设类"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不再适用,亟待改造。具体方案为:凡涉及综合性图书,分入Z大类(综合性图书)之中,涉及各具体学科的图书,分入各具体学科大类之下。  相似文献   

12.
让更多的中国优秀图书走出国门,是中国出版人的理想和追求.近几年,特别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走出去"一号文件出台后,许多出版社都加大了力度开发和策划走出去的选题,许多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翻译成不同的文字走出国门.与之相比,科技科普类图书仍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通过优秀作品展现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以及优秀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3.
1953年起,图书馆事业进入"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阶段。在巩固前一阶段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图书流通与借阅,大力开展图书调剂与工作竞赛,通过大量的讲座、报告会、展览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图书,加强图书征集与目录索引编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苏联图书馆专家的指导也有力促进了当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通过贯彻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步伐。召开了全国性的科学研讨会,图书馆学的出版物加快发展,图书馆学研究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1953年起,图书馆事业进入"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阶段。在巩固前一阶段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图书流通与借阅,大力开展图书调剂与工作竞赛,通过大量的讲座、报告会、展览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图书,加强图书征集与目录索引编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苏联图书馆专家的指导也有力促进了当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通过贯彻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步伐。召开了全国性的科学研讨会,图书馆学的出版物加快发展,图书馆学研究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苏州独墅湖图书馆支持媒体:《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情期刊联盟网"西学东渐"曾在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近现代图书馆的嬗变以及现代意义的中国图书馆学的建立。如何合理借鉴、移植、消化国外图书馆学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和学科实践,增强国际化视野,在开放、吸收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精髓的同时,中国的图书馆学如何实现本土化,如何在融合基础上创新发展,在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仍是当前国内图情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也需要引起业界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分析了国家科学图书馆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的优良传统及形成的科图精神和文化及其在该馆创新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该馆的历史实践在当前建设和谐图书馆过程中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具有可行性 1、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历史源流 图书、情报、档案能否实现一体化,关键在于三者是否具有共性.从历史的源流来看,图书、情报、档案经历了"一体与分流"的发展过程.在我国古代,档案与图书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档案管理机构就是文书、图书、编史与档案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机构.第一个皇帝档案图书馆是十一世纪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建立的龙图阁,主要收藏宋太宗的档案图书.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中国图书评论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图书评论家。1988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筹备会上,"大家公认萧乾、李锐、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吴道弘、沈昌文、徐召勋为书评专家,从此,结束了在我国找不到、推荐不出书评专家的历史"。1这几位书评专家中,萧乾、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已相继去世。健在的几位仍关心出版工作,并积极进行有关图书评论的写作。其中吴道弘在图书评论这块园地一直辛勤耕耘,他有关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受到出版界广泛好评、关注,对后人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2015年"985工程"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微博公众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的图书借阅排行榜进行检索,编制出"985工程"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中登榜频次大于2的图书名录。发现最受高校读者喜爱的图书系近10年内出版,且作者为中国人。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登榜图书与总排名重合度高,三所高校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具有阅读风向标的作用。图书登榜受内容是否经典、教师课程推荐、校园文化、社交媒体等影响。图书借阅排行榜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作用有:馆际共享新书借阅数据、扩大阅读推广渠道、加强经典与特色资源建设、将社会热点作为购书决策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兰台世界》2012,(19):24-25
我国藏书楼事业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封建藏书楼,这些藏书楼的主要职责是收藏、保管、校勘图书,一般仅供王公贵族或少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阅读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藏书楼因其封闭性,已日益阻碍了图书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在一些有识之士中"图书开放"的思想逐渐萌发并身施力行,如明末清初曹溶著有《流通古书约》,希望藏书家开放藏书,清初周永年更是撰写了《儒藏说》,建立了"籍书园",提出了"天下万世共读之"的鲜明主张。但这些"共读"的思想与实践,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