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日常应激在神经质人格特质和抑郁症状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在北京某大学选取547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65名,女生382名,平均年龄18.83岁,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学生日常社会和学业应激量表-简式(SHS)。结果:(1)大学生神经质人格特质、日常应激与抑郁症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1);(2)学业应激对神经质人格特质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433,p=0.033);(3)日常应激在神经质人格特质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ΔR=0.33,p<0.01)。结论: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症状显著的正相关,而日常应激在神经质人格特质和抑郁症状之间可能起调节和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闭合需要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7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认知闭合需要(t=3.64,p<0.0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t=2.79,p<0.01)和职业决策困难(t=0.51,p<0.001)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2)认知闭合需要、职业决策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两两显著正相关(r=0.42~0.64,p<0.01);(3)认知闭合需要(β=0.14, p<0.01)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42, p<0.01)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认知闭合需要与职业决策困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70.83%。结论:认知闭合需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认知闭合需要水平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降低职业决策困难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87名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人格特征调查,探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聪慧性、兴奋性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ps<0.01);世故性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ps<0.01)。(2)心理学专业学生神经质、精神质人格与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638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不安全依恋对其外语焦虑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不安全依恋与外语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01),与自我效能感(r=-0.19,p<0.001)、自尊(r=-0.38,p<0.001)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的不安全依恋能够直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外语焦虑水平(β=0.21,p<0.001);(3)不安全依恋通过自尊对外语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06,p<0.001);(4)不安全依恋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外语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02,p<0.001)。研究结果可以为缓解大学生外语焦虑提供启示与教育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讨检察官的自我效能感状况和应对方式的选择,以促进检察官提高自我效能感和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中国4个省748位检察官进行调查和检测,并对他们的性别、年龄、工龄、教育水平、职务和工作部门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检察官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t=7.288,p<0.01),而较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t=-44.579,p<0.01);但是在自我效能上却低于普通人常模(t=-20.187,p<0.01)。不同职务的检察官在积极应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工龄,不同职务和不同部门的检察官在自我效能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提高检察官的准入门槛,适时地进行培训,能改善检察官的应对方式;适当减压,能提高检察官的自我效能感;艰难而费事的工作应当尽可能分配给年龄大、工龄长的检察官。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与高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文章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主动性人格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1727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一,主动性人格(r=0.62,p<0.01)、领悟社会支持(r=0.47,p<0.01)与生涯适应力显著正相关,生涯适应力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第二,生涯适应力在主动性人格(β=0.54,P<0.001)、领悟社会支持(β=0.27,P<0.001)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之间起中介作用。高职大学生群体主动性人格水平越高,他们所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在应对复杂的职业环境和挑战时就会拥有更丰富的社会心理资源,越容易得到积极的适应结果,对自己的生活也越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对520名高中生进行测评,利用SPSS17.0对变量间的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t=-4.899,p<0.001,t=2.056,p<0.5),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t=2.352*,p<0.5)。结论:学习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EPQ量表分别对96名学习不良儿童和102名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孤独感得分(t=3.02 P<0.01);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一般儿童(P<0.01);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及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显著多于一般儿童(P<0.01)。相关分析表明: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及神经质个性是影响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提高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惩罚与被试的精神质(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N)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良性的教养方式,如关心理解与被试的外向—内向(E)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这一结果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1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应付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4,p<0.001),通过2种应对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β=-0.42,p<0.01)。结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个指标均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文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有效依据,采用SCL-90量表对198名文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后筛选出异常个案,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高中文科生在SCL-90量表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我国正常青年组常模(t=10.26,p0.01),女生的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3.48,p0.01),高一的总分显著高于高二(F=3.40,p0.05),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本科以上学历父母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高中、本科(F=3.00,p0.05),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专制型、放任型。最后得出结论:文科高中生存在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抽取502名高三学生,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GROS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高三学生抑郁情绪受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中有抑郁症状者1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7.3%;在情绪调节方式方面,认知重评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达抑制与抑郁也有一定的相关(p〈0.05);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所以,得出结论为:高三学生学习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正确的引导和情感上的支持理解有助于减轻压力,促进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认同量表对60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以探讨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27.65%,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社会认同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1.225,P〈0.05;t=-2.057,P〈0.01;t=1.513,P〈0.01;);网络使用状况与社会认同之间呈负相关(r=-0.217,P〈0.01),不同网络使用情况的中学生其社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47.250.P〈0.01)。结论为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其社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对9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男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大学女生(t=3.940,P〈0.01),但在专业承诺总分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t=0.718,P〉0.05);(2)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224,P=0.022),专业承诺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F=15.368,P=0.000);(3)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444,P〈0.01),心理资本中的希望、自我效能、乐观三维度对专业承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校正R^2=0.225).从而得知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可有助于专业承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付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针对3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文章使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的△R2=.137(F(3,142)=7.530,P=.000)。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座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幻想变量达到了显著水平(Beta=.243,t=2.594,P=.011)。(2)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中性别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背景变量阶层的△R2=.075(F(3,142)=3.814,P=.011)。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应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性别的作用进一步增强(Beta=-219。t=-2.620,P=-010)。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女生相对男生要差一些。大学生的性别和幻想应对方式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以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历史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居于中等水平;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而生源地差异显著,城市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01);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历史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历史成绩明显优于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生(p<0.001)。因此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历史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提高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高其历史成绩。  相似文献   

19.
分析高中生数学焦虑的现状,探究数学焦虑对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影响,为缓解高中生数学焦虑的心理辅导提供实证依据.采用自编的《高中生数学焦虑问卷》评估了207名高中生的数学焦虑水平,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高中生数学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中生数学焦虑的平均得分为2.65;高中生的数学焦虑总体得分与其数学成绩呈显著性负相关(r=-0.322,P<0.01);高中生数学焦虑中的课堂学习过程焦虑和应考情景焦虑对其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