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现象”或“曾国藩热”在曾国藩死后时断时续地出现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能不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关于“曾国藩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现象”或“曾国藩热”在曾国藩死后时断的续地出现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能不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关于“曾国藩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预料中的实验现象没有出现,或出现了一些意料外的实验现象。这些现象我们统称为“非预设性”实验现象。出现“非预设性”实验现象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操作错误,有的是由于实验原理错误。这类由错误引起的“非预设性”实验现象是比较容易分析的,问题也容易得到解决,因而研究意义不大。我们这里讲的“非预设性”实验现象主要是由“非错误”引起的,它的原因比较复杂,具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李艳玲 《考试周刊》2012,(92):103-10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英语教学质量不能“大面积丰收”的主要原因。分析“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防止和缩小“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对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战国七雄当中,赵国的“一都独大”现象比较明显,三座都城晋阳、中牟、邯郸依次建都,前后相继,与同时期的秦、齐、楚、燕各国的多都并存现象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有利的空间权衡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地理基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政治基础;首都控制力的增强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宗法观念淡薄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思想基础.赵国“一都独大”的都城现象,既有其独特的地理、政治、社会因素,又是战国时期都城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秦汉以后实际上的“一都独大”的都城发展模式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哲 《甘肃教育》2011,(11):22-2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继续上升。笔者以为,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  相似文献   

9.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成因及对策□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马贞在学生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学习“高原期”现象。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这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精神疲倦,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开小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课堂教学中的“失谐现象”,讨论了“失谐现象”的木质与危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谐现象”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考生也越来越紧张,沉重的压力让许多考生郁积了不少“心结”。这些高考“心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备考和考场发挥。因此,考生要尽早调整自己的状态,解开“心结”。拒绝“舌尖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似乎就在脑海中盘旋,呼之欲出,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很多考生一定都遇到过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这种出现在学习或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和信心,所以必须避…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的技能训练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缓慢,到中期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有时甚至会下降,这种情况在教育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会给师生双方带来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成为教学和学习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3.
相当多的考生在中考、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客观存在,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停滞不前”的现象进行分析,根据该现象即“高原期现象”的出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体罚学生现象是应试教育遗留的“顽疾”,它严重违背了教育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随着时代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体罚学生的现象日益减少,但是笔者发现,体罚正悄然发生着变异。在“拳脚相加”、“面壁”、“站岗”等现象消失后,出现的是“罚写检讨三千字”“罚抄课文数遍”……现在又出现了新的体罚方式——“心罚”。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相悖的怪象,它们是:“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填表教授”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何谓“初二现象”?顾名思义,我们姑且把在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当中所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称之为“初二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李胜利 《高中生》2014,(2):59-59
1.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感觉学过的知识模糊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或“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我国局部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工厂企业“招工难”;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却找不到出路,出现“就业难”。“两难”并存现象是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障碍。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工“两难”并存问题,是落实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上。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围绕这个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