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常亚平  朱东红  李荣华 《科研管理》2012,33(3):18-26,35
产品创新是否被消费者以冲动购买的方式接受是企业和学术界关心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手机制造业为例,从技术创新的角度,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构建了消费者感知的产品创新与冲动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并引入了情感反应作为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外观创新、操作创新与冲动购买意愿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功能创新与冲动购买意愿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快乐情感在产品创新与冲动购买意愿之间起到显著中介作用,而唤起情感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薛永基  白雪珊  胡煜晗 《软科学》2016,(11):131-135
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基础上,加入感知价值、预期后悔两个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扩展,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意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感知绿色食品的价值对其购买态度和主观规范有正向影响;消费者对放弃购买绿色食品的消极心理预期与其购买态度和主观规范正相关;TPB模型能够有效解释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意向。此外,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在感知价值与行为意向、预期后悔与行为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影响绿色食品消费意向的"三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主观规范对知识共享行为存在直接作用.本文认为主观规范应在共享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知识共享行为间起调节作用,并建立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收集五家大型企业的212个样本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共享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共享意向在共享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与知识共享行为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主观规范部分调节了共享态度与知识共享行为间的关系.完全调节了感知行为控制与知识共享行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红线约束下环境关心对绿色消费意图的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红线约束,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出环境关心对绿色消费意图的传导机制模型,通过结构方程验证了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关心与绿色消费意图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消费意图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对绿色消费意图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随成  李勃  张延涛 《科研管理》2013,34(11):103-113
从供应商网络视角,研究供应商创新性、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供应商网络结构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对285个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供应商创新性和网络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此外,制造企业中心性和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供应商创新性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网络关系密度负向调节供应商创新性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制造企业中心性、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内部差异性正向调节网络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网络关系密度负向调节网络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应商创新性和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都有积极作用,而恰当的供应商网络结构将促进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隐性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政府管理科研人员绿色创新行为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员创新行为产生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研究对科技人员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将其分别细分为内生态度与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与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验证了它们通过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索了上述关键变量对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后,检验了在创新意愿向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的内生态度通过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主观规范的示范性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两个维度(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通过创新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行为态度的外生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指令性规范对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组织支持在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该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工具性支持上。  相似文献   

8.
制度信任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7):111-115
将环境风险感知和制度信任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的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周边农民为样本对象,对环境风险感知、制度信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行为态度在环境风险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制度信任不仅正向调节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22,(1):114-119
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以工作意义感和消极情绪为中介变量,积极归因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探究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工作意义感和消极情绪在不合规任务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积极归因不仅正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工作意义感的关系,而且负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消极情绪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选取外在激励视角,诠释开放式创新社区中不同的激励机制对消费者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借鉴自我决定理论,解释和谐型激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引入社区规范感知并阐述其在社区激励机制与和谐型激情之间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物质、社区认可和活动等级3个层次的社区激励都对消费者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影响过程受到和谐型激情的部分中介作用,社区规范感知对前2类激励与和谐型激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而在活动等级激励与和谐型激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罗梅芬  聂瑞 《软科学》2017,(5):94-98
为识别健康科技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整合TAM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大五人格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型,从产品和消费者特征的视角出发并充分考虑性别和健康信念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以苹果iWatch和小米手环的潜在消费者为研究样本问卷调研获取300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和SmartPLS软件验证假设和模型.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可靠性和消费者创新性均正向影响健康科技产品的购买意愿,其中消费者创新性还会受到外向型人格特质的直接影响;健康信念正向调节感知有用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性别能调节消费者创新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2012-2018年省级数据,研究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对创新成果权益的保护进而激发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力的机理和作用路径.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对高技术企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保障激发高技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两条路径间接作用于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一是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对新技术的影响间接作用于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二是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影响到新技术,进一步影响到新产品,进而间接作用于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以上两种路径中路径一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戈  石瑾 《科研管理》2020,41(5):269-278
创业动机是个体开展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因素,本文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广东省370个90后青年样本,采用结构方程与分层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集体文化情境下,独立动机与主观规范对90后青年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独立动机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主观规范通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和感知的行为控制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创业动机;独立需求对主观规范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个人对创业的态度与创业动机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对不连续技术创新产品早期市场侵入模式的选择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密切相关。从动态视角构建不连续技术创新产品早期市场侵入模式选择与消费者购买意向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不同情形下企业和消费者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各参数赋予不同的数值进行模拟仿真,描绘不连续技术创新产品早期市场侵入模式与消费者购买意向之间的演化趋势和结果,为企业制定早期的市场侵入策略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注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激励政策时有关补贴对象的异质性问题和不同政策对各项创新产出的不同效果,基于2015—2018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评估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类创新激励政策对不同企业规模、行业类型、高企类别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不同规模、行业、类别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研发投入强度、财务能力、新产品收入等创新质量产出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两类政策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作用效果较强,对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资产回报率的作用效果较弱;财政补贴对入库培育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负向作用;税收优惠对电子信息与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负向作用。基于此,建议广东省通过继续实施财政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等创新激励政策,关注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需求、促进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优,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生态链等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宋晓兵 《预测》2012,31(4):9-14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消费者感知面子的概念,并在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跨文化背景下检验了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面子对中美两国消费者的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消费者的面子意识正向调节感知面子与行为意向的关系,面子意识高的消费者的感知面子会对行为意向产生更大的影响,美国消费者的面子意识对感知面子与行为意向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中国消费者的感知面子对行为意向产生直接影响,美国消费者的感知面子通过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作创新项目是开放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基于来自高技术企业209个创新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在项目不同阶段,二元式创新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专有化机制使用强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和后期,均促进了项目创新绩效;探索式创新合作仅在项目前期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正式专有化机制强度负向调节利用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其在项目后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非正式专有化机制强度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拓展和深化了二元创新合作理论,对于推动创新合作项目科学决策、促进长期可持续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省际2003~2008年内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转移、消化吸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从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渠道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引进一方面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国内技术购买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消化吸收投入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贡献明显。进一步讨论,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要注重消化吸收投入,提升技术吸收学习能力;要进一步繁荣国内技术交易市场,为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实施国内技术购买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9.
设计驱动创新微观机理与顾客感知情感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进入高度竞争和同质化的今天,基于产品的差异越来越小,传统与消费者沟通方式遇到新的挑战。为此,越来越多的全球创新领先企业日趋重视基于设计的创新,将其作为主要的竞争战略,设计驱动创新作为除了传统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之外的第三种创新模式越来越引起关注。同时,本研究进一步指出产品语义设计才是设计驱动创新的本质,即设计通过象征性、情感性和形式美等产品语义创造来实现创新,包括色彩、造型、材料、机理,以及基于“形式”和“涵义”内在联系的从而能使设计可信并有明确的依据和来源。同时,本文对设计驱动创新微观视角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设计驱动创新(美学、风格和用户洞察三个维度)对感知情感与购买意向、口碑传播的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设计驱动创新的研究框架。并基于191 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设计驱动三个维度(美学、风格和用户洞察)对感知情感价值和购买意向、口碑传播等影响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本研究发现为设计对制造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品牌附加值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论和启示包括:其一、设计的美学维度与感知情感价值没有直接影响,而设计的风格维度对感知情感价值直接影响最大,其次是设计的用户洞察维度。可以看出,设计或设计语义不再是简单的外观美化,而是超出通常理解的设计涵义,进一步演化到风格构造和用户洞察。即,随着90后、00后消费群体变得越来越成熟,对品牌有自己的特殊理解,倾向关注适合自己风格调性、生活方式,甚至价值取向的。为此,必须通过设计来达成和传递,和可视化,完成产品“器物”层面与生活,通过设计实现与消费者的对话。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其二、用户洞察,对口碑传播有直接效应,其次是风格维度和美学维度。用户洞察,在乎的是真正打动消费者情感的细节。若消费者被打动,就会在潜意识中接受产品或品牌的信息,并主动参与互动和体验中,甚至包括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和口碑传播,从而与品牌一起联手实现共创价值。其三、相对风格和洞察维度来说,美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直接影响较大。当然,对购买意向影响最大的还是感知情感价值。可以看出,一方面,美学或“颜值”还是能打动和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产品,期望更多的是从产品消费中获得情感愉悦,这也是用户之所以选择该产品的心理和文化的深层次诉求,消费者需要从对产品的满意感转型为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