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演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过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适应我国国情,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健康第一,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并逐步完善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了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体育课有效教学的标准,从社会、经济、教育视角剖析了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教学过程体现"育人"观是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有效增强学生体能,有效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是体育课有效教学的标准。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能够持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对体育教学资源的经济投入,体育教师能否合理运用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原理等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体育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本身就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也是受学校教育的目标与体育教学自身的任务所决定的。当前,研究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规律,突出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是学校教育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政治思想教教的通知”精神的重要措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运用教育的手段,研究和做好“育人”工作,把“育人”设在教学的第一位。一、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从总体上讲,培育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当然是育人的基地,因此,学校的所有部门(包括体育室、组)、所有教学学科(包括体育)、所有教职工(包括体育教师)都应围绕“育人”的总目标而尽职尽力。“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以人为本”成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主流思想之一,并有成为学校体育的教育理论出发点的趋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这种思想会将学校体育的教育主体绝对化,模糊社会主义的办学目标,且教育并不是以学生潜能充分自由发展为出发点,而是对学生发展进行限定,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育人为本”才是学校体育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使我国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结合社会、服务社会。在体育上目前人们逐渐形成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新观念,从获得生物效益、心理效益、社会效益来理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笔者运用社会学和教育学观点,从教育教学的社会机制着手创设体育课堂社会环境,探索和提高育人环境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就说明了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1 突出育人目标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的手段,教育学生成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设立“教书育人”奖,定期评选“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激励教师工作。教师的思想明确,课内教育,课外谈心,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来,我校体育教育十分重视盲人工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训练比赛中,都贯穿着育人思想,寓政治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特别是上体育理论课时,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列为必有的内容,同时,教育学生学农爱农,掌握好科技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教育和社会现代化,呼唤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要求我们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突出“育人”本质,制定体育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能力和未来需要相联系,教师角色必须从过去的权威者向现在的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场地器材应不断向多功能、高科技、人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起到重要作用,高职体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体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找准定位,厘清体育课程育人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3+X+X”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岗位导向、学生中心”的弹性课程模块;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策略,为具有职业化特点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新城区通济坊小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现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GBO11517课题学校,市级文明校园。2002年8月,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课程结构和资源开发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以体育为突破口,带动了学校整体改革,学校在“探究素质教育深刻内涵、创建校园体育  相似文献   

12.
健身健美操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项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 性。充分发挥其特性、开发其育人、健心功能,树立"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营造最优化的育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 了社会实践的条件。在大学校园这个学校与社会接轨的实践环境里,使他们摆脱了单纯受教育的地位,转而以自我为主 体,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周昂 《中华武术》2022,(3):18-20
体育课程思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将实践技能性课程与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一文,旨在发挥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所有高等院校、所有教师群体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鉴于此,本文就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构的同向性与实践路径进行有益探讨,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进而提升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和其他教育学科一样,目的在于育人,人的身体、心灵和行为都得益于体育教育的影响,而人们却往往只看到了体育对身体素质的作用,忽视了它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变化,学校体育需发挥的功能也在改变。理念指导行动,只有对于学校体育的理念不断更新,才能使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更加有效的实施教学,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同时群众体育的发展又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服务社会的需要,改革现有的高校体育,提出高校体育应育人为目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和改善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校园品牌文化建设是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价值的载体。为探究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育人价值,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文教育的视角对青岛唐山路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青岛唐山路小学通过长期教育实践形成“快乐排球”的育人理念、人本化的校园排球管理制度、一体化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及以“人”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特征,以校园排球文化建设践行“学校体育文化育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积淀、凝聚、传承并发展的校园精神,对于学校师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规范、引导、促进和教育的功能,尤其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可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活力,加强青年教育和培养,就是为国家发展积蓄力量.如何构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育人功能,本文综合研究提出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和活动载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制社会体系下我国学校体育行政法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属于教学范畴,受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影响,肩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它是现代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受到各种原因的困扰,学校体育并没有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发展。笔者以为,通过强化学校体育行政法规,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研究试图找出学校体育行政法规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的理论和实践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育人为核心,构建"三育合一"的教学育人模式 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书育人乃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学历来坚持育人的宗旨,为社会培养健康体魄和品德高尚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 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或育体为本,这种主张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所赞同的。但个别同志认为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并借此批评以育体为本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为以育体为本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学校体育以育体为本跟以育人为本没有矛盾。以育体为本反映了学校体育的特有属性。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育体,就体现不出学校体育的特性。实际上等于忽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体育,偏离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辩证地看,育体是育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对立。以育体为本,是不是就不要在学校体育中向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健身知识技能教学,体育课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