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丧葬礼礼仪风俗与丧葬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浓缩和反映,通过对先秦赵国丧葬观念与丧葬礼俗,居丧制度与居丧生活,陵寝与墓葬制度,谥法等内容进行研究,勾画出这些丧葬风俗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赵国丧葬文化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会宁传统丧葬礼俗与陇中地区丧葬礼俗文化一脉相承,多袭循古俗,祈求生命轮回,视死如生,老人亡故必祭之以礼,实行木棺土葬为安,礼仪甚繁,从程式到内容,形成了一套独具地域特色、自成一体的丧葬礼仪,反映了会宁浓郁的乡土风情和鲜明的地域风俗。俗话说:"五里一个风俗,十里一个乡随",本文以会宁南部地区乡村的汉族丧葬礼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丧葬仪礼程式、分析其文化现象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彝族丧葬祭祀词以诗歌形式写成,一般七言或五言,七言居多。在丧葬礼仪中,仪式伴随祭祀词而进行,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彝族丧葬仪式及祭祀词是丧葬礼仪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着厚重的传统积淀,各有其功能,表现方式不同,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指路经》和《劝善经》为例,以分析祭祀词及仪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草原文化的深层积淀。哈萨克族的葬礼基本上以伊斯兰教仪式举行,但是其中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古老习俗,因此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比又有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湘西土家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悼念死者,重视对肉体的安葬和仪式,注重对死者灵魂的超。从而形成了一套葬前、葬时和葬后礼仪,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独具浓厚的民族区域特色。丧葬礼仪整个活动过程是丧葬音乐生存、发展、传承的土壤,丧葬音乐中的器乐与土家族人民的丧葬礼仪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贯穿于丧葬礼仪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本文对丧葬仪式中器乐的不同分类与乐器乐班组合,了解不同仪式中器乐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哈尼族支系分布最多的地区,其中卡多支系人口最多。生育、婚礼、丧葬是卡多人人生礼仪中重要的仪式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卡多人对待人生礼仪已经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系统,在这些特殊的仪式中充分彰显着他的文化特征。本文对卡多丧葬仪式中音乐的考察研究是将音乐置于仪式情境中,结合当地人文背景、风俗习惯将其音乐作为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任何民族的礼仪风俗都是形成于不同时代的文化层积物,根据这个观,人,作者从我国周代的丧葬仪式中分离出一系列形成于史前时代的风俗习惯,它不仅对于认识原始文化、重建我国史前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帮助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发展的若干线索。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儒家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恪守孝道、尊卑有序、祖先崇拜、丧事重哀等具有浓厚儒家礼仪特点的朝鲜族丧葬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历来重视丧葬活动,在殡、葬、祭等丧葬活动中,有各式各样的丧葬仪式。丧葬仪式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是体面地安葬逝者,体现人的价值;二是保存了传统的民族风俗文化,教育教化村民,促进个人成长;三是加强村民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村庄凝聚力;四是整合村庄资源,促进村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裤瑶的丧葬礼俗古老而传统,礼仪文化内涵丰富。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田野调查,对仪式礼仪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白裤瑶的丧俗及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11.
余舒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21-25,50
彝族丧葬仪式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其形式、内容各异。威宁蘑菇村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丧葬仪式有其它民族文化互融的成分,但是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社会性、集体性、环境适应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现有丧葬仪式的研究侧重于过程的描述和分析,缺乏对参与者的深入考察,尤其是对传统村落丧葬仪式转移到乡镇社区办理的参与者问题的探讨,更是难得一见。南岭走廊中段聚族而居的传统少数民族乡村,其丧葬仪式的参与者,主要是血缘群体,重在构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凝聚力;当这一仪式由村落转移到乡镇社区办理时,其参与者不再是单一的血缘群体,而是牵涉到家族、宗族、社区三个主要集群,带有明显的家族、宗族与社区结合的特征。既有构建血缘群体凝聚力的成份,又增添了地缘群体凝聚力构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彝族丧葬习俗历史久远,特色鲜明.前人对彝族丧仪的研究多局限于四川凉山地区,且多以描述为主.“过渡礼仪”理论认为,丧葬活动是一种仪礼或仪式.贵州盘县蒋底村彝族丧葬活动具有明显的仪式性特征,从仪礼或仪式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为分析彝族丧葬活动的结构及其意义、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伦理思想述评   总被引:4,自引:23,他引:4  
哈萨克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带有自己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文章分别就哈萨克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哈萨克族民谚、民俗礼仪、婚姻礼俗、禁忌、丧葬仪式中的伦理思想,以及哈萨克族英雄史诗《阿勒帕米斯》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指出: 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哈萨克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过去和现在,哈萨克族人民都为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伦理思想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葬礼是人类生命过程中最后的礼仪,其过程和形式既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融入了人类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对生死的思考。综合来说,葬礼是人们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的载体之一。论文以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的丧葬礼仪为例,通过漳县丧葬礼仪现状来分析其中蕴含的孝道思想,探究漳县人民对传统仪式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统一圉家,不同地区的人民有其独特的民闻风俗与生活习惯。就人生礼仪这一风俗来说,不同地区人民对于人生礼仪的仪式有共性,但又有其唯一性。文章调查总结了量东南地区的成人礼——“开锁”仪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其丧葬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突厥立像习俗颇具民族特色。首先,从其遗留至今的石人雕像考察,它们在外表形象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其次,与中原陵墓所附设的石翁仲截然不同,突厥石人在民俗学方面有着独特的内涵;再次,突厥立石为像很可能源于刻木为像的形式,并经石桩等形式演化到石雕像,形成自己一部完整的立像习俗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在鄂西山区长阳县土家人的丧葬仪式上,总会跳起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民间舞蹈——撒叶儿嗬。它是土家丧葬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撒叶儿嗬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