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知诊断测验的优劣直接影响诊断的效果及质量。与传统测验相比,认知诊断测验在测验目的和功能、测验编制的理论基础以及测验项目质量的评价标准方面均存在不同。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几种认知诊断测验编制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并提出了认知诊断测验编制的基本过程,即确定诊断目标→构建认知模型→认知诊断测验项目设计→项目编写→项目测量学参数获取→测验组卷,为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研究者及实际编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基于事先构建的理论模型,编制小学数学应用题认知诊断测验,并通过认知诊断评估对其效度进行验证。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条思路,通过认知分析、大声思维和测验等方法,探索了认知诊断评估从理论模型构建到测验编制及其效度验证的过程。在理论模型构建和测验编制方面,所得结果表明认知分析和大声思维相结合能够合理地构建实质心理学的认知模型,并且基于该认知模型自上而下的测验设计是与认知诊断评估流程相吻合的。通过认知诊断评估所获取的数据分析表明,该测验的结构效度、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均达到理想水平,基于事先构建的认知模型所编制的认知诊断测验能够作为认知诊断评估的有效工具,有助于发掘和诊断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中的认知错误。  相似文献   

3.
认知诊断测验是近年来兴起的测验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认知诊断测验与传统的纸笔测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提供被试者在知识上的详细掌握情况,能够让被试者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学习;能够让指导者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优点和弱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认知诊断测验是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认知诊断测验的功能虽然强大,但是要真正大规模的实现,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实施认知诊断测验涉及很多关键技术,并且有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对实施认知诊断测验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以使更多的研究人员投身到诊断测验的研究中来,促进认知诊断测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认知诊断作为新一代测验理论的代表,与标准测验理论在理论和应用上有着多方面的差异。本文基于认知诊断与标准测验理论的比较,阐述了认知诊断五方面的特征:(1)区别于标准测验理论中较为笼统和抽象的能力概念,以细分和具体化为特点的认知诊断属性界定;(2)区别于标准测验理论连续潜变量的认知诊断分类潜变量;(3)加入诊断指导下的补救和再评估后,认知诊断包含了周而复始的评估过程;(4)包含补救措施是否有效的认知诊断效度测量;(5)认知诊断的应用领域。文章最后指出了认知诊断目前在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测量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是以认知诊断理论为指导,以化学用语内容为载体,在初-高中这一关键衔接期,以高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认知诊断研究。研究过程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化学用语认知诊断的设计。编制两份平行的认知诊断测验,通过认知诊断测验一的诊断报告了解高一新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第二,化学用语补救教学的设计。根据认知诊断测验一的诊断报告设计并实施补救教学,并通过认知诊断测验二探讨补救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补救教学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化学用语能力。  相似文献   

6.
认知诊断是目前基础教育学业水平评价的热点研究之一。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与认知诊断技术结合,发展到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认知诊断)功能,通过CAT认知诊断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测试并即时反馈结果,给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诊断信息,为后续的补救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有研究者认为,CAT认知诊断将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学业水平评价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认知诊断是目前基础教育学业水平评价的热点研究之一.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与认知诊断技术结合,发展到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认知诊断)功能,通过CAT认知诊断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测试并即时反馈结果,给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诊断信息,为后续的补救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有研究者认为,CAT认知诊断将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学业水平评价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质性地比较论证了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数学教育评价工具开发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实际测试数据,比较几种不同认知诊断模型中的参数估计方法实际应用于分析数学评价测验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认知属性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分析影响学生解答数学题目背后的认知结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充分利用理论设计的认知模型,克服测验题目有限、题型多样、认知属性差异大等不易分析的困难,较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为后续教学提供诊断性信息,达到了诊断性测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理论和技术,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专家研讨和口语报告法构建5~6岁儿童"数与运算"领域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对627名5~6岁儿童进行认知诊断评估,运用认知诊断模型—数据拟合对认知模型和诊断测验进行质量检验。结果显示,认知属性对题目难度的解释量为0.879,效应量为0.834,平均HCI为0.749;认知诊断测验题目的平均区分度为0.707(标准差为0.299);除两题的题目拟合度S-X^2指标的显著性水平<0.01,其他题目的拟合度都较好;测验的信度为0.95;平均掌握概率与测验总分呈单调递增曲线。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构建的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良好,编制的认知诊断测验具有较理想的测量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工具,并可以提供精细丰富的诊断信息,从而为相关教育教学及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诊断通过分析被试的项目作答反应,推断被试的认知属性掌握状态,为学习困难学生设计补救教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作者在探讨了小学生多位数乘法计算能力的认知属性、编制了2份相同考核模式的认知诊断测验后,选择江西某小学310名高年级学生为被试,先施测第1份认知诊断测验,采用DINA模型,自编参数估计程序进行诊断,得到了每一个被试的属性掌握模式分类及全体被试在各个属性上的掌握情况。然后设计和实施补救教学,在实施补救教学后再施测第2份认知诊断测验以检验补救效果。研究发现:(1)该小学高年级学生对0XN运算法则、多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程序、乘法进位认知属性的掌握不太理想,特别是乘法进位。(2)属性掌握模式中属全部掌握模式的被试人数占86.47%,其余被试均分类于存在各种认知不足的掌握模式。(3)比较两份认知诊断测验报告,结果表明在认知诊断指导下的补救教学有针对性,补救后被试正确作答项目增多,属性掌握个数也有所增加,补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诊断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现代统计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它能够科学地描述测试中所包含的认知属性,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结构,促进 个性化的语言教学,因而在英语教育领域,尤其是英语阅读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认知诊断研究的发展、理论基础、在英语阅读测试中的应用、现有研究的难点和不足等方面对认知诊断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认知诊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职数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特点,通过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诊改实施情况、诊改建议以及措施、诊改的效果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对测信类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改进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诊断理论与考试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认知诊断理论——新一代测验理论的核心,是认知心理学与心理测量学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简要介绍了认知诊断理论及其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我国在大规模统一考试中如何实现诊断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概述了对教学与测试的发展曾产生重大影响的旧版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着重介绍国内论述较少的新版分类理念和内容,评述新旧版本的异同,以及新版的应用实例,以期对国内教育界尤其是外语教学与测试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剑桥评价提出的问题解答过程模型,探讨引入认知加工模型对考试设计的作用。笔者认为,运用认知加工模型有利于提高试题的质量,控制和调整试题的难度,加强考试的诊断功能,确保考试的效度。在考试设计中强化认知加工模型的理念,将成为教育考试设计的有效框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医学影像诊断的误诊在临床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个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的工作人员,其误诊率大不一样。误诊,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还有投照技术的不足。每个医务工作总是要努力做到把误诊和漏诊减少到低限度。从就读片的程序、影像诊断中的讨论、诊断医师观察的差异、读片分析的时间、影像诊断的局限性以及影像诊断报告的结论等方面对医学影像诊断的误诊论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核心素养作为人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其测评成为了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议题。认知诊断理论与素养测评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分析认知诊断测评核心素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借助认知诊断测评理论,文章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属性关系构建、认知诊断测试的编制、认知诊断模型的选择与应用、测评结果解释与诊断报告的制定等方面建构起素养测评的完整体系,并以数感为例对测评体系的应用做了解析。结合当前核心素养测评的现状,文章针对认知诊断的核心素养测评给出了启示,为核心素养的测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models (aka cognitive or skills diagnosis models) have shown great promise for evaluating mastery on a multidimensional profile of skills as assessed through examinee responses, but continue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models has been hindered by a lack of readily available software.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 how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models may be estimated as confirmatory latent class models using Mplus, thus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technical presentation of these models and their practical use for assessment in research and applied settings. Using a sample English test of three grammatical skills, we describe how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models can be phrased as latent class models within Mplus and how to obtain the syntax and output needed for esti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We also have written a freely available SAS program that can be used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he Mplus syntax. We hope this work will ultimately result in greater access to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models throughout the testing community, from researchers to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