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隐喻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从体验哲学角度来看,只有通过经验基础,隐喻才能被人理解。由于隐喻概念体系来源于人们的经验,反映了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特征,因此隐喻的翻译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思想的修辞手段,与身体经验紧密联系。笔者对汉语、英语中有关“吃”的概念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对其做了讨论分析;通过阐述它们的体验特点,支持了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们在使用词汇非物理义项时意识不到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观在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体验哲学的心智体验性及认知无意识性表明: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日常体验形成意象图示,帮助建立词汇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之间的联系。感官动词的语义和用法反映了人类的感觉运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直接体验,对其多义性深入分析后发现体验哲学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隐喻理论能有效地阐释感官动词的语义扩展。  相似文献   

4.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主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是人类最重要、普遍的体验。人类有意识、有把握地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空间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5.
试析语言的体验性及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强调:概念、意义和语言首先来自于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隐喻等认知方式构建出其他概念(包括抽象概念),再通过词汇化形成了语言中的词汇,因此语言具有体验性和象似性。  相似文献   

6.
体验哲学启示我们可以将诗歌翻译活动视为以现实体验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诗歌和隐喻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同时诗歌翻译与隐喻的具有认知相似性。通过考察认知性翻译主体在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以及原文和译文的认知同一性关系中的认知转换可以更加确切地描述翻译的主体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语言学家对它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的思维过程.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理解和体验一事物去理解另一事物.在英语中,形容词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某一类形容词最初是描写人类特征和状况,后来用于描写外在世界的事和物.根据体验哲学,人们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去理解和体验外在世界.因此,这类词语的延伸意义就产生了.扩展的方法之一就是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8.
认知隐喻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认知隐喻的投射以人们的身体体验为基础,不是几何学的机械的投射。通过投射本身对认知隐喻理论中容易误解的几个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9.
隐喻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讨论的焦点。体验哲学是后现代哲学的最新发展,它强调身体经验对语言表达的基础作用,认为隐喻与人类思维、认知、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体验哲学视域中英汉词汇隐喻现象及其理据的异同,探讨了它对英汉语言交际的影响。英汉语言学习者应多接触目标语的民族文化,以增强对目标语词汇隐喻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英语翻译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部分疑难杂症,如双语文化缺省、隐喻思维欠缺等。文章以此为探讨对象,从体验哲学的视角思考翻译教与学,强调体验哲学语言观,深入挖掘"体验性"在翻译中的认知作用,凸显隐喻思维的重要性,同时阐释其在应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点性理解及应用,继而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拓宽翻译思维,树立课堂教学的创新型理念,顺利构建"和谐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隐喻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以China Daily商业新闻标题为语料,探索人们在经济领域的认知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商业新闻领域中,结构隐喻运用范围最广,是人们理解商业领域概念的重要手段.方位隐喻包括up-down隐喻;本体隐喻包括容器隐喻和人体隐喻;结构隐喻则包含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医疗隐喻和饮食隐喻.在同类型隐喻中,“up”隐喻、“eye”隐喻和“war”隐喻分别占据主导地位,突显商业领域中人们更关注“向上”趋势,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商场如战场”的竞争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详细分析了人际语法隐喻中的两个类型: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探讨了人际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这些语言层次的隐喻表达背后隐藏着系统的概念隐喻映射。这些概念隐喻植根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人们依据熟悉的概念构建抽象概念。英汉经济语篇中主要的几种映射模式有健康隐喻、战争隐喻、婚姻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在英汉语篇中存在着概念映射层面和语言表达层面的差异,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薇 《鸡西大学学报》2008,8(6):132-133
在所有的隐喻语言使用中,歌词隐喻是最值得一提的。它不仅是口语隐喻的升华,也是文学隐喻的平民化,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又别具风格,堪称隐喻语言的一朵奇葩。具体分析歌词隐喻的语言特色及其与其他隐喻语言之不同之处,意在为歌词隐喻的理解和分析创造一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由于网络新闻报道标题与正文在空间上被阻断了,因此标题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标题"抢眼",新闻工作者使用各种语言手段,其中一个就是隐喻。认知视角下网络体育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典型有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英语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韩礼德主要提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种形式。概念语法隐喻指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过程可以隐喻成另一个过程(以及名词化),人际语法隐喻则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在《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的对比分析中,发现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都更多地存在于前者,且对意义表达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Andrew Goatly所建隐喻语料库——Metalude为基础,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对最常见的隐喻"愤怒是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从Metalude中收集的大量的相关语料进行再分类,并根据分类进行分析,探讨了"愤怒是热"隐喻的系统性、层次性以及其他特性。  相似文献   

19.
按照Lakoff和Johnson关于隐喻的分类.运用大量的英汉语语料对英汉语概念隐喻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英汉概念隐喻在结构隐喻体系、本体隐喻体系以及空间隐喻体系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文化对隐喻的理解和构建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隐喻的话语动态框架和积极话语分析为基础确立了积极隐喻分析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识别隐喻、发现隐喻使用的系统性、揭示隐喻使用的作用。通过对《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一文进行的积极隐喻分析,本文发现:1)在语言使用层面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系统隐喻较多;2)在认知模式层面体现的隐喻脚本为“(义务)教育发展是旅行”;3)隐喻使用的作用主要在于解释、说服、移情,即向读者解释如何消除教育不公现象,说服读者正确看待(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不公现象,最终达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识和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