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林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6):145-148
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认定原告和被告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兼具两种诉讼的特征,在认定原、被告时既要考虑到刑事诉讼这个前提,也要考虑到民事赔偿的本质,对特殊主体要具体分析其在案件中所处的地位,以此确定其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而没有精神损失。众所周知,精神权利愈来愈受重视,在民事法律规范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承认和支持的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将其拒之门外,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制度对精神损害诉讼的不同规定,造成立法不统一,由此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所以,本作论证了刑事附事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充分理由,以期解决目前有关立法上的冲突,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制度,具有减少矛盾判决,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也属于民事诉讼,理应允许反诉的适用。然而,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内容、诉讼观念、程序运作以及诉讼法律关系方面与纯粹的民事诉讼不同,允许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起反诉会造成扰乱私法秩序、不利于被告人利益的保护以及拖延诉讼等不利后果,因此反诉不宜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当事人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一诉讼方式出发点的分析,阐明了我国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利弊,并通过对这一利弊的阐述,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前景提出了作的观点,要么加大这一制度的立法,要么取消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部分进行调解.为了完善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权,促进人民法院合理量刑,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人民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权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根据现代司法理念和实践需要,我国应构建起完善的人民检察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三个问题入手,重点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判决的规定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结合中国司法现状,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张并非是最佳选择。从保护被害人民事权益的角度入手,针对几类特殊案件,尝试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启动机制,从被害人及司法机关两个角度对这一机制作必要性分析,并且从诉讼的构成、证明、目标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设置作可行性分析,从制度体系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独立启动机制的适用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8.
诉讼是对社会冲突进行控制的最终手段,法律的正义只有通过诉讼程序的公正才会最终得到实现.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中,刑事诉讼是由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而产生的,附带民事诉讼是基于对损害的赔偿请求而产生,刑事诉讼居主导支配地位,民事诉讼属附带依从,它对刑事诉讼具有依附和受制约的特点.二者虽有主附不同,但都很重要.笔者在律师实务中,学习和运用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吸收借鉴中外法律文化有益的经验,写出这篇思考文章,目的是促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臻于完善,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诉权、诉讼主体和侵权赔偿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着重阐释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被告人、赔偿范围,澄清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存在受案范围小、争议难点多、执行到位率低、检察机关提起偏少等缺陷,为完善这一制度,应将精神损害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明确检察机关在其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法律地位,增设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