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王维、孟浩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意境优美、意趣盎然的山水田园诗作,千百年来,久传不衰。有意思的是,两位诗人各有一首以春景为题材的绝句,它们是王维的六绝组诗《田园乐》第六首和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且请看这两首小诗: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至于其为何在开明昌盛的盛唐成为终身未仕的山林间人则众说纷纭。我们觉得孟浩然的一首小诗或者可以揭开其中的隐秘。《春晓》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出了春朝初醒的情趣,表达诗人惜春的感情。但是仔细研读这首极简的五言绝句,也不难发现出诗人在诗句中流露的是一位钟情隐逸的山林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春晓》(六年制四册第3课,五年制四册第4课)是孟浩然写的一首五言古绝。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他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大力创作田园隐逸题材的诗歌,并将之与山水、行旅题材的诗歌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春晓》就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春雨后的一个早晨,醒来后听到一片清脆的小鸟叫声,由此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道花儿被风吹雨打后落了多少,在爱春和惜春交织的深情激发下,于是写了这首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  相似文献   

4.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五律。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他继陶渊明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的诗,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谢眺所发展的山水、行旅题材的诗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他的诗中,大多是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田家怡然自乐的生活,个人求官不遂的苦闷,洁身自好的孤高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689—740)是盛唐时代著名的“布衣”诗人。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襄阳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因此山水田园就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过故人庄》就是孟浩然的一首很著名的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作者探望故人庄的缘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老朋友,这里首先扣题,引出作者要去探望的“庄主”,同时也交待了两人非同一般的关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一生没有入过仕途。其实,孟浩然的内心世界,既有儒家的济世用时,也有道家的避世归隐.又有佛家的无欲无我。本文拟就孟浩然的山水诗,分析阐释其中蕴含的这些复杂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相似文献   

8.
诗贵含蓄     
古人评诗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把诗写得含蓄些。含蓄的诗,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使人“一唱三叹”,百读不厌。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题目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写的是景,抒的却是情。短短四句离别诗,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情厚意。诗人并没有讲他和孟浩然过去“友谊”之深,眼前“离别”之苦,别后“想念”之切,但我们从诗中不是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人炽热的感情,深厚的友  相似文献   

9.
刘昚虚与山水田园诗派的中坚人物孟浩然,及王昌龄、诸禅僧交往颇深;其山水田园诗在立意、技法、风格上均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征相近,所以刘昚虚应当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田园诗以“深厚”的诗境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前人将孟浩然的诗歌细分为七类甚至十类,弊端种种,有失科学。现存的孟诗实际上是由“山水田园”,“交往赠答”与“怀思兴叹”三类构在的。山水田园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作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而且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尽寓其中。交往赠答诗在孟集中数量既多,名篇亦众,所体现的是盛唐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和关系。怀思兴叹类是诗人真情的一种学反映,具有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形象鲜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因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从文到诗.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感受到李、孟之间的一丝依恋、一点伤感、几许惆怅.却是人生中最富有诗意的送别。  相似文献   

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之”,作“到、往”讲,“广陵”,即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在唐代是东南地区的繁华都会。这首诗共四行。前两行是叙事,后两行是写景。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他对老朋友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即老朋友。这里是指孟浩然。(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诗著称,与李白有很深的交往。)“西辞”,从西方离去。“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昌黄鹤山上,即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传…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作为一位大半生都过着隐逸的山水田园生活的诗人,他的诗却并没有隐没在深山之中。到现在,我们对他的诗也是耳熟能详。文章旨在孟浩然的人际关系方面探讨其诗歌的传播途径,也揭示了人际传播对增加文学作品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隐藏着大量的时间意识的诗歌,既有通过季节变换感悟时间的诗,也有因为岁时体悟时间的诗。这些时间意识的诗是诗人人生历程的回望,充满着对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焦虑。主要原因是孟浩然遭遇了现实与心灵的双重困境,也正是这种困境,造成了他在仕隐中摇摆不定的人生形象。  相似文献   

15.
春晓     
有首著名古诗中有一个著名的句子叫“春眠不觉晓”,当年孟浩然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有很深的体会,春天打瞌睡真是不愿醒来(我好像一年四季都不愿起床)。  相似文献   

16.
诗词包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诗人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彦周诗话>).  相似文献   

17.
<正>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我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先河;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祖述陶渊明,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笔者浅见拙识,试比较他们之间在艺术风格上的异同如下。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个专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这种志趣和品格,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他的诗充满了对污浊的现实的憎恶以及对纯朴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诗人把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身处其中比作“羁鸟”、“池鱼”,把归园田居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蔑视。同时,作者在此类诗歌中,刻意描绘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由衷的喜悦.在诗中,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喧嚣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相得益彰的艺术力量。而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则缺乏这种深刻的批判意识和进步的思想境界。他们虽然也赞美了田园风光,但没有揭露上层社会的黑暗。王维亦官亦隐,对现实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竟虔诚地皈依佛门;孟浩然虽然间或也对当朝的权贵表示不满,“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归故园作》),但由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语第九册第3课《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语言生动凝炼,情感复杂丰富,意境优美深远。但对于刚入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理解这首诗,光从字面上来讲解是不够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一幅画,变抽象为形象,增强直观的视觉感知,由画及意,效果非常好。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列举多个例子,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并对各自艺术方面的特点作了恰当、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流派,以其清淡的风味、优美的旋律,给盛唐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多元化之面貌。孟浩然的诗歌以清淡之美奏鸣了山水田园的序曲,呈现出了与那个表现强盛时代的诗歌迥然不同的风貌,给诗坛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让人体会大自然的真谛。研究旨在从孟浩然对待入仕的态度及表现、浩然诗风、浩然诗风的影响及后人对浩然诗歌接受等方面探讨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