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正 《记者摇篮》2015,(1):12-13
记者是采访对象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更好地将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受众更期待、更想了解的真相展现出来,这就得看记者自身的业务功底,记者们除了要在采访初期提前做足功课外,更需要在采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而最后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受众对节目呈现的效果有多少认可,这些大多都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和采访对象融洽沟通有直接的关系。我把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沟通分为语言类沟通和非语言类沟通两类。一、语言类沟通语言类沟通,顾名思义,就是记者与被采访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2.
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者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者的主观认识的过程。采访也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除声音、语言外,还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此结果反映的是人际交流中最初接触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非语言的符号不…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热点事件和信息的主要载体,想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就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善用各种沟通技巧.但是从目前的新闻采访来看,大部分记者对沟通技巧的把握都不够灵活.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采访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沟通技巧运用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带来有力的参考,从而提升记者的采访沟通技巧以及新闻作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主要是向大众传递更多信息,同时还有信息收集、整合与发布等过程。在对信息进行收集时,采访作为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相关新闻工作重要环节。只有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保证被采访者的自由谈论,才能更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然而,实际新闻采访中,经常会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其采访频繁出现问题。所以,本文首先分析新闻采访中记者的作用,其次阐述新闻采访常见问题,最后探究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但非言语信息在成功的采访中亦是极具重要价值的采写内容。遗憾的是,在我国新闻采访实践中非言语信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卓有成效的新闻记者都极为重视非言语信息的采访,不仅视之为采访成功的关键要素,而且把被访者的非言语信息作为重要的采写内容,并将非言语采访技巧作为评判优秀记者的重要标准。他们在非言语信息采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在新闻传播中的出镜率其实与语言符号相比并不逊色,但在新闻传播界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闻传播尤其是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使得某些通过语言表达显得力不从心的信息可以利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补充,使语言符号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与语言符号一起完成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的高效率传播,笔者就其特点以及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叶志展 《今传媒》2012,(10):116-117
新闻界有这种说法:"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采"的重要性。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与采访对象是通过口语(有声语言符号)、形体语言(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通,故把口语与形体语言归纳称之为"形声符号"。记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运用口语、形体语言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点,生动再现新闻现场,且它们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相为互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能够给受众提供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就要对外收集信息,加以整合和发布,其中,信息的收集是最重要的步骤,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就是新闻采访,本文从采访出发,讨论记者在采访中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巧妙地应用采访技巧能收到更好的报道效果。实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记者不但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和采访技术,真正实现高效采访,做成高质量的采访节目和新闻报道。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出发,积极寻求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采取各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掌握好新闻采访过程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应用,并结合采访过程中的及时要素,搭建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0.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在采访中,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即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前者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然而在成功的采访中,非言语信息采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采访是记者职业发展中的主要技能,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采访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说话的艺术。记者采访的过程是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的体现。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要灵活运用一些采访技巧进行交谈,采访技能的合理使用,能够使记者的采访更加轻松。只有熟练地掌握采访技巧,才可以在采访中准确抓住需要的信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本文就记者采访中的交流沟通策略进行分析,完善记者在采访中对技巧的运用,保证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时发挥作用,协同完成整个新闻现场的报道,其中非语言符号中的肢体语言、表情等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可以说,有声语言是一种表达,非语言符号的展示同样是一种表达。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记者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充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特殊作用。一、巧用手势语,强化新闻信息,为观众理解新闻提供方便。记者出现在镜头前,有时为了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更清晰明了地向观众说明新闻事实,手势的使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入式暗访不能作为采访的常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丹 《今传媒》2006,(12):6-7
暗访,又叫“隐性采访”,可以分为介入式采访和非介入式采访两大类。介入式,即记者假冒各种身份,与事件的当事人交往,以获得新闻信息;非介入式采访,是指记者不显露自己的身份,以旁观者的眼光观察,没有介入或干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获得新闻信息。介入式采访兴起于19世纪末美  相似文献   

15.
心理沟通技巧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过程,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过程。记者与采访对象沟通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因此,怎样与  相似文献   

16.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声屏世界》2008,(10):39-39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新闻语言与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的新闻语言存在着明显差异。出镜记者的新闻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播报、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形式,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记者,通讯员为传播新闻而进行的搜集新闻事实、撷取信息材料的活动,是采访主体(记者、通讯员)与采访客体(采访对象,一般是人)的一种双向交流,其交流媒介主要是语言符号。然而,人的一切活动毕竟又是异常复杂的,很多活动又都属于有着丰富的心理情感活动。采访中的人际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交流,而且还存在着非语言交流。比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看成“信号”,一到达对方脑海,便形成交流。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非语言交流的贴切入微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电视的主要特征就是能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鞍山电视台《记者说事》栏目是一档十分钟的新闻类专题节目,容量大,挖掘深,故事性强,记者需要做大量的采访工作,因此在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注意并运用了多种非语言符号,才能进一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展现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采访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受访者心理做出预期判断,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对于报道活动的最终成功非常重要。作为新闻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受访者是记者在新闻现场或新闻事件追踪报道中所直接面对的信息来源,记者能否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影响最大的,就是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受访者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甚至直接影响采访和报道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