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通过采集云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地的农户及相关农企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层次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关系"与信任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并通过信任的中介效应间接地影响了承诺、协作和交流等关系质量因子,最终对合作绩效产生影响;且在"关系"差序格局构成中对信任的影响、认同感要强于人情差序和地位差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性为切入点,分析差序格局下领导部属关系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领导部属关系的圈层结构模型,进而分析具有"差序格局"的领导部属关系对员工绩效实现的影响。研究结果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在"差序格局"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具有差序格局性的领导部属关系对员工在达成绩效的影响上呈现出与西方组织情境下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模式,当组织呈现出的差序氛围较低时两者才会是正向关系;而信任度、员工的公平感知与领导部属关系的交互作用对员工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共享能力是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隐形知识共享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知识工作者能否被适当地激励,以及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分享其隐性知识。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组织呈现以"领导"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可能会弥漫着领导不一致对待的差序氛围。拟用跨层次分析方法 (HLM)探讨差序氛围如何影响组织支持感知、积极情绪与隐性知识共享。结果发现,个体层次上,组织支持感知与积极情绪呈正向相关,组织支持感知、积极情绪与隐性知识共享呈正向相关,积极情绪部分中介组织支持感知与隐性知识共享之关系;跨层次上,差序氛围与组织支持感知、积极情绪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呈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4.
彭正龙  赵红丹 《科学学研究》2011,29(8):1207-1215
 整合差序格局理论与团队创新理论,基于知识转移视角,构建了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项目团队主管及其直接下属的421个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差序氛围与知识共享及团队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知识共享与团队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知识共享对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知识转移渠道对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相关结论对本土管理者从团队差序氛围的角度考虑团队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娟茹  杨瑾 《科研管理》2014,35(8):16-24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干系人私人关系的三个构成:感情、人情和面子,探讨了干系人私人关系的三个构面、知识共享行为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并以复杂产品研发团队的干系人为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干系人的感情、人情和面子均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感情和面子对复杂产品研发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复杂产品研发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知识共享行为在人情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知识共享行为在感情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及面子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之间分别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红  刘梅 《软科学》2009,23(7):26-31
在传统领导—成员交换(LMX)理论基础上,以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分析,概述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成员交换(LMX)具备的特征,形成中国人际关系格局下的组织圈层结构模型。该模型突破原有理论研究的微观组织边界,并基于中国人际关系格局下领导成员交换(LMX)的特征提出了优化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通过分析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差序政府信任现象,提出了破解这一矛盾的路径,即:一方面通过增强政府回应能力,扩大公民有效参与,使得政府回应与公众参与形成双向互动;另一方面建立起合作型信任关系,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地方政府走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8.
黄杜鹃  叶江峰  张古鹏 《科研管理》2019,40(11):276-284
中层管理者建言在阐述、创造与推进组织变革中发挥重要多变的作用,但以往研究对他们的关注却非常匮乏。紧密结合中国差序格局、层级主义的文化背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角色理论,本研究旨在揭示与上司关系对中层管理者抑制性建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本土企业高层领导及其下属中层管理者236份匹配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与上司关系融洽有利于中层管理者抑制性建言;互惠信念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在与上司关系和互惠信念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并同时负向调节了与上司关系—互惠信念—中层管理者抑制性建言这一中介机制。研究为建言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有助于企业探索中层建言的困境,对组织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以592名企业员工为样本,揭示面子意识对知识共享行为、员工创造力既抑制又促进的独特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虽然"怕丢面子"通过知识收集、知识贡献的部分中介机制负向影响员工创造力,但是"想挣面子"通过知识贡献的完全中介机制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支持性的组织沟通氛围在面子意识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我国管理者充分认识面子意识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员工的面子意识因势利导,以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和组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中的78名团队领导和325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领导-成员配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以变革和交易为特色的双元领导风格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团队差序氛围和团队信任在这一影响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双元领导风格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双元领导风格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优于单一的领导风格;②团队差序氛围在双元领导风格与研发团队创造力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③团队信任通过削弱团队差序氛围的浓度,进而增强双元领导风格对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换言之,团队信任在双元领导风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二次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婷婷  郭岩 《科研管理》2006,41(2):210-219
基于公司发展休戚相关的人情与金钱视角,以大数据上市公司的大数据业务规模、创新投入、无形资产为契入点,实证探究关系文化、信贷资源配置影响下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环境越好,大数据公司的发展越繁荣。地区民众对“人脉”等关系文化的崇尚藐视了公平正义,形成负面舆情,阻碍了科技创新对大数据公司发展的提振效应。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越高的地区,大数据公司的融资约束越轻,科技创新对大数据公司发展的推动效应越凸显。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对接、国外技术引进、纯洁科技环境的建立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是助力大数据公司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式管控机制和个人关系都可以获取组织“双元”学习所需要的信息,但两者双管齐下是否仍然是有效的策略还缺乏理论和实证支持。本文构建了不同类型正式控制结构、个人关系与“双元”学习绩效之间的理论框架,并以建筑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正式控制结构和个人关系都能促进工程项目团队的“双元”学习:过程控制比结果控制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面子比感情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但个人关系通过结果控制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双元”学习产生影响,不能通过过程控制的中介作用对项目团队“双元”学习产生影响。综合来看,双管齐下的策略对“双元”性学习依然有效,但个人关系有利于工程项目组织的结果控制,对工程项目组织的过程控制没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员工能够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本文基于中国“关系”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组织内部关系实践、考核标准可衡量性、绩效考核公平感和绩效改进动机之间的关系。基于511份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组织内员工感知到的关系实践越强,绩效改进动机越弱,绩效考核公平感在这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考核标准可衡量性越强,则员工绩效改进动机越强,绩效考核公平感在这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关系实践和考核标准可衡量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组织内部关系实践会削弱考核标准可衡量性对绩效改进动机的正向作用;较高的考核标准可衡量性也可以抑制关系实践对绩效改进动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中的关系维度出发,结合中国的关系文化特征,建立基于"guanxi"的关系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关系广度、深度、和谐度在中国关系文化背景下的作用途径和方式,以及如何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知识共享,为中国企业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影响组织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变量,目前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信任、知识分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系统验证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变量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信任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还通过信任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进一步通过信任、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成员的信任、知识分享在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峰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7,38(8):44-50
目前公司治理研究大多研究关注正式的控制和监督机制的作用,缺乏对信任这一非正式因素作用的关注。大股东与经理人间的信任关系相比正式的制度安排,更具灵活性,因为在管家理论视角下,它有利于促进双方长期导向的代理关系,有利于激发经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代理关系中信任机制如何影响经理人创新特征的形成。因此,本文从信任的情感和认知两个维度解释大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对后者创新动力和能力的影响过程与机理。通过对174个企业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两种信任方式对经理人的创新能力都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方式存在差异;创新动力部分中介情感信任和创新能力两者间的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些结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给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雪灵  申佳 《科研管理》2017,38(11):117-125
中国是一个"关系取向"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基因使得关系网络嵌入了较多的人情和感情属性,持续的经济转型又导致了市场与政府并存的"二元"网络结构。相较与已有的"关系"本土化研究,关系质量作为中国企业关系投入质性效果的多维度概念,也是此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转型经济形态,提炼了企业关系质量的属性构成,开发了政府和市场关系质量量表,深化及扩展了关系网络的本土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于"李约瑟难题"从学者关注的层次、时间以及关注者身份方面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对该难题的关注有一个从解题到解构重心上的转移;之后作者从4个方面对中国人关注"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对"李约瑟难题"关注重心的转移,对该难题的关注也将逐渐淡化或转移。  相似文献   

19.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schema, we propose that internal social capital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form of ‘guanxi’, trust, and norms. We discuss the concep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by embedding the guanxi concept into a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We used a survey-based methodology to collect data from 230 employees of the top 100 high-technology firms in Taiwa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with LISREL 8.54 to examine the hypotheses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guanxi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trust and norms, which are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knowledge sharing.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trust and norms were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Trust directly influences knowledge sharing, and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knowledge sharing and guanxi. This suggests that knowledge sharing is likely to occur when trust exists among employees. The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norm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anxi and knowledge sharing. Guanxi among members influences knowledge sharing; therefore, organizations require a feasible solution using the relational norms mechanism. Previous studies have either emphasized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or regarded all variables to be of similar importance for knowledge sharing; however, no clear explanations have been provided explaining its influence on knowledge sharing. We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why social capital enhances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employees and the means by which this occur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各自的学术内涵、社会功能、文化旨趣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指出科学史研究对于建设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协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情一致的当代新文化的意义。作者认为,弘扬科学理性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针对反智文化的祛魅,科学史的启蒙功能应该引起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