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571位高管人员进行模拟试验,从相似吸引与近因效应2个角度探究了评价者的目标导向以及团队成绩对被评价者的目标导向与其得到的同级绩效评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越具备绩效型目标导向的个体越容易受到相似性吸引机制的影响,在同级间绩效评价时对同是绩效型目标导向的被评价者给予更高的评价;受近因效应的影响,当团队最近绩效越高时,绩效型目标导向的被评价者会获得越高的同级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谦卑型领导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当前组织变革情境下的新兴研究主题,但以往研究多局限在单一层面。本研究认为全面理解团队领导者如何有效激发科技创新,亟待区分个体导向和团队导向的谦卑型领导及其对个体和团队层面科学创造力的独特影响。采用来自全国78所高校100个科技创新团队404名理工科大学生的多层次数据,检验了多层次导向谦卑型领导对个体与团队科学创造力的独立与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在个体层面,个体导向谦卑型领导正向影响个体科学创造力,个体观点采择中介了这一积极影响;在团队层面,团队导向谦卑型领导正向影响团队科学创造力,团队观点采择中介了这一积极影响;团队观点采择构成了一个跨层次的情境因素,不仅调节了个体观点采择对个体科学创造力的影响,还调节了个体导向谦卑型领导通过个体观点采择影响个体科学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当团队观点采择水平较高时上述效应均更强。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蔡丽玲  宝贡敏 《科研管理》2019,40(5):264-274
结合绩效评价理论、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焦虑理论,通过对535名企业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同事评价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同事正面和负面评价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分别产生显著促进和削弱作用;(2)结果和过程导向的评价对知识共享均产生促进作用,其中,过程导向的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果导向的评价则对推动隐性知识共享更有效;(3)结果导向的评价弱化正面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积极作用,过程导向的评价强化负面评价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消极作用;(4)在群体关注较高时,结果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强,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12):133-138
基于消费者视角,通过实验法探究了产品类型与赠品关联度对促销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实用品会激发个体的纵向思维,消费者更注重利益最大化,进而对高关联度赠品评价更高;享乐品会激发个体的横向思维,消费者更注重多样化寻求,进而对低关联度赠品评价更高;赠品价格会调节主产品类型对赠品关联度的影响作用。当赠品处于低价格时,上述结论得以重复;然而,当赠品处于高价格时,无论实用品还是享乐品,个体都偏好高关联赠品。  相似文献   

5.
梁阜  孙颖  李树文 《科研管理》2021,42(11):147-154
     组织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作为组织创新的重要知识资源,其在组织创新资源转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关于组织内外部学习间关系(协同效应还是替代效应)及该关系在不同组织结果导向、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下是否具有差异化的问题仍然讨论不足。为了识别在不同组织结果导向下内外部学习及其平衡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动态匹配规律,研究基于研发企业调研发现:平衡式学习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该学习平衡在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平衡模式。在企业初创期,更宜选择时序性平衡模式;在企业发展期,更宜选择共时性平衡模式;但在企业成熟期,若以组织创新作为学习目标时,两种平衡模式均可,若以组织绩效作为学习目标时,更宜选择时序性平衡模式。研究明确了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选择内外部学习平衡模式能为组织带来更佳乃至最佳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组织内外部学习平衡情境下的组织结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斌  秦纪强  费战斗 《内江科技》2010,30(1):49-49,8
体育教学评价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以及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双龙  周海华 《软科学》2012,26(12):99-102,107
团队互动过程是影响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情境因素,团队的任务和人际互动将有助于强化成员创新活动的主观规范进而促进个体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9.
创客空间以项目为导向,通过提供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创客学习兴趣,推动创客间有效协作,提升创客创新创业能力。从情境学习视角出发,界定创客空间内涵,从领域、共同体、实践与工具四方面分析创客空间构成要素,探究构成要素从实践共同体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演进过程,研究创客空间如何从动力激发、活动参与、支撑保障、反馈评价等四方面构建有效运行机制,提高创客情境学习效率。以南京创客空间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为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情境构建与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探讨科技企业的组织情绪能力对其创新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主题。本文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员工为例,通过400余份配对问卷调查表明,转换型领导以组织情绪能力为中介对研发员工创新产生正向影响,集体主义导向在转换型领导对组织情绪能力的作用中扮演调节角色。即:当集体主义导向较高时,转换型领导对组织情绪能力的作用越强。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中国企业背景下组织情绪能力作用的理解,同时也是对个体创新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机、价值、质量的科学论文评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睿明 《科学学研究》2008,26(5):921-926
 科学论文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于科学论文评价的观念、方法和体系尚存在着有待探究的问题。本文在探讨科学论文创作动机与价值、质量关系,辨析科学论文价值与质量的联系与区别基础上,提出重视创作动机评价、以价值为评价基准、以质量评价为保障的科学论文评价观念。  相似文献   

12.
史青春  妥筱楠 《科研管理》2017,38(8):110-116
为了分析企业支持员工的创意开发策略,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为基础,将创意的知识产权收益从企业剩余收益中独立出来,通过构建模型,研究了创意知识产权的不同配置对企业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对创意者的激励强度不仅取决于创意产品的内部剩余,而且还依赖于来自创意知识产权的外部剩余。(2)创意的价值和创意特许的价值侵蚀对创意知识产权配置策略及其激励契约都会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对于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创意,在企业支持开发的激励契约中,如果特许对企业的价值侵蚀不大,将创意的知识产权配置给创意者可以节约企业的激励成本;如果特许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价值侵蚀,企业偏好拥有创意的知识产权以阻止特许;如果特许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侵蚀非常大,则在激励契约中附加一些带有惩罚性的约束条款,将知识产权赋予创意者可能更有效。研究丰富了创意管理的相关理论成果,为我国企业制定针对创意员工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绩效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具有导向、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的功能。鉴于此,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了高校科技中介机构运行模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集值统计的动态联盟知识产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联盟内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过程中,核心知识资产流失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动态联盟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评价.利用基于集值统计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知识产权风险指标的权重,以及单个指标风险和总体风险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专家判断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为动态联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评价实践情况,分析了同行专家评议法、刊物级别评价法、被引情况评价法以及代表性成果评价法等在成果评价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深圳大学科研创新奖评奖办法为例,提出了将代表性成果评价法与其他几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价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科学评价与知识产权保护既有共同的对象和目的,也有激烈的冲突。科学评价中涉及众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科学评价主要涉及个人、组织和国家三个层次的知识保护问题.协调科学评价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构建与知识保护相适应的科学评价体系,鼓励创新,创造更多的知识产权,是科学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杜丽虹 《科研管理》2018,39(7):85-96
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日益关注东道国创造性资产寻求,希望借此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那么如何获取东道国知识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外商在华FDI活动中,我国企业往往借助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获取资源和提升技术水平,而在我国向发达国家的OFDI活动中,这一方式则不太适用,我国企业需要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的知识获取途径和共享模式,而由海外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针对性逆向知识转移则更能有效满足我国企业的特定资源需求,并有助于我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本文试图从逆向知识转移方式出发,探究其作为我国企业获取东道国创造性资产路径的可行性,同时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制。为揭示我国跨国公司母公司微观因素对逆向知识转移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母公司战略因素和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评价设计问卷,以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母公司国际化动因,子公司影响力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证实以上两类因素对逆向转移的应用和创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国际化动因体现为对海外创造性资产寻求的重视程度,子公司影响力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文化和股权控制三方面实现对逆向知识转移的显著影响,而创造性资产的影响作用还通过转移意愿的中介效应体现,子公司影响力则借由渠道建设的中介作用实现。最后综合实证分析和华为案例佐证的结论,本文构建基于母公司战略和子公司影响力、转移意愿和渠道建设的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为我国企业实践提供对策建议:(1)鼓励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关注创造性资产寻求,尤其关注东道国技术、管理、市场和文化知识。(2)鼓励创造性资产寻求动因,提高对子公司的战略、文化和股权控制水平,提升子公司绩效对母公司的影响力,借以促进子公司逆向转移意愿;同时借由母公司控制程度提升,激励子公司完善渠道建设,实现基于编码和人员的双轨道知识转移系统,从而促进逆向转移效果。(3)增强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合资等高控制度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实现更高水平的股权控制,同时通过对子公司的统一战略规划和资源支持加强其战略控制水平,通过构建更具内部凝聚力和控制力的强文化体系来加强对子公司的文化影响。(4)不仅关注逆向知识转移后的知识应用过程,更关注知识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过程,实现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18.
赵斌  赵凤娜  李瑶 《科研管理》2017,38(8):64-74
在积极绩效观的引导下,发自员工内心意愿的主动创新行为将为组织带来显著与持久的创新绩效,然而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却存有巨大的空间。一方面,外部价值追求是驱动职场积极行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其对创新的影响效应尚存在分歧。因此,本研究,基于工作价值导向理论,选取职业导向,通过对477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从外部价值驱动视角对科技人员主动创新行为的产生机制展开探索。结果显示:1.持职业导向的科技人员会迸发出更多的主动创新行为;2.认同动机可以较好地揭示其内在作用关系;3.信息寻求、主观规范与分配公平在认同动机形成过程中于个体、群体与组织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多阶段信息集结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平涛  郭亚军  张丹宁 《预测》2007,26(3):39-43
针对时序动态综合评价中多阶段评价信息集结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集结方法,该方法决策意图明确,能够利用并得出更多的评价信息,是对常用的算术平均、加权平均等合成方式在另一视角的有效补充。最后,用一个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