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现代情报》2019,39(10):110-118
[目的]为了研究社交网络以及研究微博网络与微信网络之间舆情的传递过程。[方法]利用无标度有向网络和BA网络分别模拟微博网络和微信网络环境,通过特定的连接关系设计了耦合网络载体,在SEIR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用户的传播心理,考虑到了个体具有兴趣衰减效应以及记忆效应等特征,构建了基于耦合网络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双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传播过程,用户在多层社交网络之间的互动加速了舆情信息的流动,扩大了舆情信息的影响力,层间传播阈值的控制是管理多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微博、微信推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科普场馆面对当今的传媒新形式,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目标群体的眼球,扩大科普信息的有效传播将至关重要。本文就将探讨科普场馆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推动科普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虹  李煜  孙建军 《现代情报》2018,38(4):3-11
文章对高校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特征与效率展开研究。从985高校的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服务入手,基于时间特征、内容特征、行为特征构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效率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其传播特征和效率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将微博、微信两个平台的发文主题划分为学校资讯、校园活动、思想宣传、娱乐休闲、互动交流等13个类别,探索分析发文主题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高校在两个平台的发文时间分布存在差异;在传播特征指标方面,高校微博的发文数、粉丝数高于微信,但高校微信的传播效率则优于微博;另外,高校在两个平台的发文主题具有互补性,不同发文主题在两个平台的信息传播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覃志华  刘咏梅 《情报科学》2017,35(5):119-124
【目的/意义】近年来微信已成为民众社交的首要平台,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传播的主阵地,但目前针对微 信谣言传播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过程】将微信网络划分为朋友圈网络、群网络和公众用户网络,生成了微信谣 言传播加权有向三层网络,在此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兴趣衰减效应的线性阈值谣言传播模型,并利用多主体仿 真平台Netlogo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群的存在改变了个人用户网络节点的度分布,且导 致当节点信任度较低时微信网络比微博类网络更有利于谣言的传播;节点信任度与谣言的传播力度显著正相关; 增大谣言传播阈值和减小谣言传播兴趣值,能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陈艳 《现代情报》2013,33(11):65-68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发现,在"人人、新浪微博、豆瓣和微信"这4类社交网络上的图书馆用户数量较多,且读者活跃度较高。本文通过分析这4类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验、搜索效果、信息传播的特点,以期得出"信息——载体"两者的主要匹配关系,为图书馆信息收集和发布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姜晨曦 《现代情报》2015,35(12):148-151
微平台是指微博和微信两种网络社交平台。文章从微博与微信的传播特征出发,总结出微博与微信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实际工作,对高校图书馆微平台服务现状进行个案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校图书馆微平台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微信、微博以及手机客户端APP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点对多的传播结构被点对点和多对多的传播结构所替代,信息呈现形式以及获取方式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科普信息传播应遵循的规律,并指出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科普创新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技术层面科普应用平台的研发;另一个是内容层面即科普信息的"转化",只有"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科普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以及手机客户端APP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以往点对多的传播结构被点对点和多对多的传播结构所替代,信息呈现形式以及获取方式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文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科普信息传播应遵循的规律,并指出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科普创新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技术层面科普应用平台的研发;二是内容层面即科普信息的"转化",只有"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科普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青岛市科协把科普信息化建设作为2014年的一项创新工作和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科普传播的新渠道,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宣传科普,力争在科普传播手段上取得新突破。一、开通青岛科普微信邀请市民网上答题互动青岛科普在线2014年初正式推出的官方手机科普宣传微信平台,定期向市民发送科普信息。开通半年来,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青岛市科协把科普信息化建设作为2014年的一项创新工作和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科普传播的新渠道,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宣传科普,力争在科普传播手段上取得新突破。一、开通青岛科普微信,邀请市民网上答题互动青岛科普在线2014年初正式推出的官方手机科普宣传微信平台,定时向市民发送科普信息。开办半年来,累计发布科普信息130余次,科普内容近500条,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微信、微博等新媒介以其先天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成为了每个网民发表意见建议,表达自我声音,传播信息流的不可忽视的自媒体。人们熟知的"表叔"杨达才等网络反腐的成就,就和微信、微博的无门槛、无预先审查的无关口传播很有关系,自媒体的民意表达,客观上推进了网络立法步伐的加快,也推进了纪检等部门搭建网络平台,推进网络举报规范运行的工作的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13.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岳阳市本地公益组织——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自2013年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在社交媒体上所组织策划的一系列"线上线下"公益传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全方位地评估分析活动中所体现传播策略,并根据岳阳市不同年龄层、职业、学历段等人群的媒介使用偏好和公益信息渠道进行反馈调查,结合江豚保护协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公益传播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研究社交媒体所构成的最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以来,河北省邯郸市科协以构建互联网+"四位一体"科普信息化新模式为抓手,有效整合宣传部、普及部、信息中心、科技报编辑部等部门的资源,科普宣传工作实现了"提升档次、形成集群优势"的总体目标,呈现出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富有创新、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加快科协事业发展、重树科协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一、以科普信息化为抓手,推进科普宣传工作常态化市科协借力新媒体,抢占舆论场,先后创办了"邯郸科普"网站集群、"科普邯郸"微博公众号和"邯郸科普"、"邯郸老科协"、"邯郸网络科技馆"、"邯郸众创联盟"等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定时推送科协动态、科技人物、  相似文献   

15.
黄晓峰 《大众科技》2016,(2):152-154
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当前,科普活动多种多样,如何做好科普活动宣传工作值得深入探讨。传统科普宣传存在模式单一化、活动方式呆板、传播受众率低等局限性,文章中的研究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例,融合期刊、图书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探索专题活动科普宣传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海霞 《现代情报》2012,32(1):56-59
新型社交网络开放平台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与交往模式,并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问题,就其传播方式、传播行为、传播路径和传播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新浪微博为例,在分析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社交网络开放平台中信息传播的几种主要模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雅靖 《知识窗》2014,(15):50-5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社交网络的活跃分子。人人、微博、微信朋友圈,每一个社交网站都有我的身影。吃饭、睡觉、考试、逛街,一天二十四小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网络迅猛发展,基于手机的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工具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手机客户端,其中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最为风靡.本研究对国内图书馆公众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对国内图书馆公众微信服务现状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微信服务的整体情况、服务特点、劣势、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柯云 《现代情报》2016,36(3):22-26
本文以新浪微博平台为数据采集平台, 对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数据分析, 在借鉴信息传播四要素和流行三要素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16个因素。首先通过对“风云人气榜”上随机抓取的320个新浪微博用户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实证得到粉丝数、工作时间和发布时间对微博信息传递有促进作用, 而活跃度、休息时间和日期对信息传播有阻碍作用;然后利用爬取数据中提取的441 005个转发样本, 通过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和贝叶斯网络的概率模型分析, 实证了社交类型对用户微博转发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 微博社交需求显著高于内容需求, 并且根据ROC曲线得出综合类型对用户微博转发行为的预测最为精准。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辨别意识现状,为提升自身的辨别意识及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某高校320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研究发现:社交网络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交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大学生浏览社交软件的时间长,对QQ与微信的使用频率高,对QQ与微信的辨别意识处于一般水平,缺乏对微博的辨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